天天看點

《美術觀察》2024年第3期目錄

作者:美術觀察
《美術觀察》2024年第3期目錄

《美術觀察》2024年第3期封面

卷首語

再生的藝術是一種生命力量

文 / 牛克誠

  春天,萬物複蘇。日暖風輕,草長莺飛,紅蕊柔條,楊柳堆煙,大地再現生機。當此之際,我們通過“再生的藝術”觀察家選題看到:刺繡、皮具、柳編、泥塑這些消失在日常的手工技藝,或被重新拾起,或被融入新的材料、工藝、設計而煥然一新;古典建築的優雅生活方式與意趣,嵌入現代的城市森林,無論是舊磚舊瓦的再利用還是悠閑空間的再營造,都重制了“心與天壤俱”的精神境界;廢舊的雜志、金屬、玻璃、電子制品這些被定義為垃圾的東西,經過重新組裝,攜帶着曆史記憶,舊貌換新顔……“再生”,是一種周流廣宇的生命力量,從大自然的四季輪回到人間的妙手回春。

  “再生”的話題是暖調的,它與陽光同行,向着新生命、新希望展發。北宋理學家周敦頤“綠滿窗前草不除”,為的是“觀天地生物氣象”,他既看到滿窗濃綠,也一定看到枯敗與新綠,看到韓愈曾見的“二月初驚見草芽”那個再生的過程,并從中體驗到與天地同春的審美愉悅。這也是再生藝術的魅力所在。

  同時,“再生”也是一個沉重話題,因為一切再生的事物都經曆過生命中的黯然時刻:草木曆經嚴冬的摧殘,手工技藝瀕臨滅絕,優雅的生活正在被與日俱增的快節奏摧毀,舊物被丢棄在垃圾堆而不見天日。再生需要适宜的環境,就如植物再生需要春風春雨。而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工業文明置換了天人合一的農業生存環境及社會結構,城市化程序不僅讓人口流入城市而且讓人們的價值情感失去與土地的聯系,全球一體化正在吞噬着世界每一角落的文化多樣性,消費時代的娛樂狂歡席卷了人的生物真實性,數字技術狂飙之下的SORA模拟現實正在成為真實的現實……“再生”的文化土壤日漸貧瘠。

  然而,“再生”恰恰是從被毀滅的原有秩序廢墟中醞釀能量,讓曾經的生命再現新的形态。再生的藝術貫徹了看待舊物、看待曾經、看待世間存在的一種堅定的視角與态度:萬物并未消殒,一切皆可再生。這是一種溫暖人心的力量,也是一種讓世界變得更好的能量。于是,從材料到技藝、從器用到樣式、從風格到審美、從思想觀念到生活方式等,積澱的傳統在當代環境下獲得重生。

  再生的根源既在于萬物蓬勃的生命力,“天地之大德曰生”将這一宇宙奧秘揭示;同時,再生也決定于當代人的選擇,那些曾經消失或中斷的事物,一旦進入當代的生活場域,呼應當代的情感與需求,就會在“時代性”的培植下而重生。歐洲文藝複興這一藝術史上的再生事件表明,它不是古希臘羅馬的原版照搬,而是在15世紀人文主義精神氛圍中對于希臘羅馬哲學、文學及藝術經典的創造性利用。新的藝術生命在世代開墾的田園中發生,在新時代的陽光雨露下成長。

  再生的藝術如春風二月,一切可期。

目 錄

卷首語

【觀察家】ART OBSERVER 主持人 缑夢媛

[熱點述評]

從觀念到技術:藝術如何再生?

對談

了解藝術“再生”的視野和次元 鄭岩 唐克揚

觀點

再生的藝術:歸屬與辯難 唐克揚

論再生——之于風景園林 朱育帆

巴克敏斯特·富勒的技術再生政策與技治文化啟示 韓濤 宋瑾

向死而生:反思傳統園林再生 段建強

“美”的意識與兩次複興 趙泉泉

同遊于藝:作為再生與新生的教育對話 鐘周

紙上展覽

[前沿報道]

藝事綜述

亦師亦友:黃山與20世紀中國山水畫 吳彧弓

時代精神與民族使命——“譬如青春:第十七屆上海青年美術大展”述評 傅夢妮

“第五屆全國畫學文獻學術研讨會”述評 吳義達 崔瑩瑩

【美術學】FINE ART RESEARCH 主持人 徐翎 李方紅

[史學]

管窺明代吳門醫士群體的書畫鑒藏及相關交遊活動 尹鵬

表現、目的與實質:晚明複古思潮下藍瑛仿古問題再研究 關雲

1923年哈佛藝術博物館藏中國畫研究——兼談愛德華·布魯斯與黃賓虹的藝術交遊 傅慧敏 徐潤喆

[學院文萃]

革命曆史題材美術創作的精神與傳承——以20世紀20年代以來的河北為例 王夢 王鵬

明清祖容像中的女性形象 王翠萍

論美術與STEAM教育的跨學科整合 萬竹青

晚清碑學視域下“以複古為解放”的草書實踐 童強

功能主義設計再認識——從J. W. 德魯克“功能主義十誡”說起 王朝魯 曹汝平

中國畫的時代性語言建構 卿科軍

與自然為伴:托馬斯·比威克“漁夫”主題的藝術創作 考舸

雲岡石窟多頭多臂像風格探析 朱毅

日本屏風畫金工藝探源 王秀

跨文化語境下的張荔英早期藝術實踐研究 蔡珩

【國際視野】INTERNATIONAL VIEWS 主持人 王紅媛

[國際論壇]

“流動性”何以成為審美特征?——基于19世紀法國繪畫現代性視角的考察 劉子琦 諸葛沂

“北方傳統”的現代回歸:作為荷爾拜因追随者的萊布爾的藝術 李曉宇

萊頓女性裸體畫中的新古典主義美學内涵 孫繼靜

【美術家】ARTISTS 主持人 陰澍雨 張譯丹

[時代人物]

真誠淡泊的現實表達——範迪安、吳洪亮、姚鐘華、蔡濤談戴澤的藝術人生 平川

[本期名家]

孟祿丁:重要的還是語言 于海元

[案邊點滴]

重回現實——宋克談主題創作的思路與方法 李樂然 陰澍雨

[品評]

靜觀、隐喻與造境——徐累的藝術與當代新感性 金影村

情寄生活——評孟德鴻的花鳥畫創作 李培萱

妙合真趣——張晖寫意花鳥畫評析 徐萬誠

尚理重意 渾然天成——張靜伯的“情境花鳥”品讀 楊靈敏 聶道汨

人間煙火氣 最撫凡人心——唐德福水墨群像的審美意味 王甯甯

紫色幻想曲——李戈晔的“新水墨”作品 吳旭

海派繪畫的傳承與開拓——姜建忠的具象表現繪畫淺析 汪一

曆史的色彩——趙地靈油畫作品賞析 李展 楊舒文

靜物畫的獨白——郭正善的油畫藝術 肖般若

實踐提升藝術表現力——馬明松的水彩畫 張鈔治

人間煙火氣 光色暖人心——讀龔玉的水彩藝術 鄧玉霞

[心路]

取精用宏——我的花鳥畫創作 李雲濤

窺情風景之上 鑽貌草木之中——我的花鳥畫創作觀 李恩成

以夢為馬——我的人物畫創作刍議 淩曉星

茶禅出處悟新知——茶畫釋義 顔開

“重複”産生力量——我的繪畫創作實踐 高昇

《布裡亞特故事》組畫的思與行 包雙梅

探索藝術的當代性——談我的抽象繪畫創作曆程 陳紅汗

材料與媒介——綜合材料繪畫的創作實踐 陸珂琦

一花一世界——藝術創作實踐及思考 李俊華

瓷述心象——我的陶瓷雕塑創作觀 張嗣蘋

落斧無悔——秦腔經典劇目系列雕塑的創作體會 馬曉峰

城市舊社群公共空間“微更新”營造之道 樊迪

(本文原載《美術觀察》2024年第3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