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許愛英有什麼故事?

作者:鐵面人解讀曆史人物

許愛英老師,有名眉戶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眉戶名家。

臨汾襄汾縣古城鎮、因走出了兩位中國戲劇梅花獎演員而聞名河東大地,一位是首屆梅花獎的得主任跟心,另一位就是我們今天要走近的眉戶名家許愛英。自己媽媽說自己從小的時候就有一雙大眼睛,說自己眼睛黑亮黑亮的,嗓子、一哭,那嗓子可亮了,人家就說你家女兒将來能唱戲,自己是反正從小就喜歡戲,很小就在宣傳隊,後來11歲、人家襄汾劇團到我們鎮上去招演員,自己在學校就考上了,考上了以後、複考的時候,由于自己年齡小、在頭一個排着,然後人家40個學生裡頭、隻要20個,自己頭一個排着、老師問自己,你媽個子高呀低聽,因為自己最小,年齡小、11歲,自己說我媽個子小小的,後來老師們都笑了以後、就把自己拉出來說,小姑娘、你現在回去吧,你現在有點兒小,吃飯不知道饑飽、睡覺不知道颠倒,再過幾年我們去找你,然後1974年、自己又和任跟心,我們一起考臨汾藝術學校,當時在襄汾考上、然後又到臨汾複考,我們後來都考上了。自己學的蒲劇本來是五年制,但是自己學了兩年,1977年的時候、眉戶劇團後來成立的時候,缺演員、樂隊,我們是70個學生、我們這一班是70個學生,抽了我們30個學生,就是8個女演員、8個男演員,14個樂隊、全部抽到眉戶劇團,然後自己就随着抽過來以後、就跟着大演員們演戲,當時第一個戲就是《山村姐妹》,是老師的主角、我們都是B角,我們都是學生,來了以後都是、當時的王希英老師,還有樊青蓉老師他們都是主角,然後還沒有多長時間、古裝戲就開放了,當時我們學的現代戲,現代戲人都是大腳,古裝戲全是小腳,台步啊、都不一樣,身段、頭都不一樣,自己心裡就不愛,因為啥,因為古裝戲扭扭捏捏,我們學的現代戲那個動作、柯湘,你來看,都是那種動作,學的古裝戲就不會動腰、不會扭,因為那套程式自己在藝術學校沒學,自己看着人家老師當時在舞台上演,我們在邊上看、但是你不知道老師真正的那個内勁兒在哪裡、人家那個内勁在哪裡,扭扭捏捏的,腰就不會動、腰硬的,當時跟人家排《狀元與乞丐》的時候,樊青蓉 自己的樊老師、樊青蓉老師給自己排《狀元與乞丐》,自己就記不得這個手,因為古裝戲的手,這個擡腳動步、它确實不一樣,還确實挺苦惱,自己當時是沾了自己這個嗓子好,就是自己嗓子特别甜,甜甜的、甜亮亮的、甜甜的。

但是真正的古裝戲的動作、自己都不如任跟心老師,任跟心老師古裝戲是特别好、表演是特别、特别到位,自己的古裝戲應該說還是有點兒欠缺。自己後來取勝的戲大多是現代戲,得獎的戲大部分是現代戲,我現代戲、我自己就覺得我得心應手,在創作方面、在方方面面,自己就覺得導演也有要求,再一個、自己也讀那個《演員與角色》,就知道、拿上這個劇本以後,要研究這個人物、生活在什麼時代,然後他的性格會是什麼樣的,他走路應該用什麼步态、他說話什麼樣、他多大的年齡,你就會分析,一層層地分析你這個角色,是以、那個戲自己接到劇本以後就,每天吃飯、睡覺,老想着那個人物,這會兒在想什麼,我這會兒在做什麼,我怎麼說、我怎麼走,自己就是老在摸索,想的這個多一點,你一邊是分析、一邊從生活中尋找那個原型。自己22歲演《母與子》的時候,自己剛開始就找不到母親的那種語氣,自己就和背台詞一樣的說出來、就背出來的,因為自己22歲、演一個42歲的母親,但是、自己看了《演員與角色》那個書,就是說演員演戲、要演什麼,要從生活中捕捉原型的細節,你看她的一舉一動。

當然還有當時我們團的導演、張宏道老師,張宏道老師在排練場可給自己費了很多很多的勁,給自己一個是講戲,對自己的要求、方方面面的要求,包括那現代戲裡頭、它也有現代戲的程式結合,比如說自己演的那母親、在尋找這個孩子的時候,就是有平轉,就是在風雨裡找的時候用平轉、卧魚,就是你得把你在學校學的平轉、卧魚化到你的角色裡面,你的角色在那風裡雨裡、就卧下去,就是既是藝術、又不是完全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又覺得、就是那個角色。

自己覺得,自己是通過《母與子》以後,慢慢地會刻畫人物了,當然導演也要求自己,慢慢地學會了,是以自己那個戲排出來以後、很受歡迎,當然很受歡迎、還有一個前提,就是我們那個老團長崔鳳鳴,他那個曲子寫得好,再一個、我們的樂隊比較強大,就是我們過來、總共我們一班的學生全都過來了,是以我們當時的樂隊很強大,我們在1981年的時候、沒有排《母與子》、排《狀元與乞丐》的時候、我們的樂隊就是找的趙季平老師、給我們來搞配器,是以1981年我們《狀元與乞丐》演了以後、就很受歡迎,然後演《母與子》的時候也是,是以我們眉戶的音樂就比過去的那種大氣,是以我們的《母與子》排出來以後、一下就轟動了,然後自己就說、我在刻畫人物方面,好像也費了好多的心思,在唱腔方面、唱人物的情感,就學會唱戲、唱情感,是以自己那個戲把握得還是不錯的,形象當時也挺好,自己雖然是22歲、但是自己可顯大了,是以那個戲演出來以後、在臨汾演了24場,在運城也演了24場,而且場場爆滿,白天演一場、晚上演一場,而且有一家、就像我們故事中的這個情節,一家人三年都不和、分開了,然後看了我們的戲,把兩家人叫到一起、看了三遍,然後就和好了,還給我們寫的感謝信。通過《母與子》,自己是逐漸地、自己覺得那個戲、就會創造人物,自己才知道一個演員演戲、你要演出鮮活的人物是最重要的,你塑造出最鮮活的人物,當然鮮活的人物、畢竟不是生活中的人,你是生活中的人、你用她的思想分析角色,但是你還要用上我們藝術化的人物、還要美,反正自己後來創造人物最大的特點就是觀衆覺得,他喜歡看我的戲、他就覺得、你演出來戲、老覺得你不是在那兒演,你就是那個人。這是我自己的特點,就是他老覺得、他說,你不是在舞台上演戲,你是在舞台上生活。

包括自己得獎的那個戲,自己得獎的那個《兩個女人和一個男人》,根據《老井》改編的那個戲,自己是在戲中演那個段喜鳳,我們的戲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音樂也好、音樂是陝西研究院的大家,黨希光和馬生采老師給我們寫的,然後導演是山西省話劇的姚大石導演,給我們導的戲很新穎,這個戲中有舞蹈、有歌伴舞,花花草草都是人裝的,比較新穎,是以我們那個戲排出來以後挺好看的,得了好多大獎。自己在演這個角色的時候,步伐上盡量地多用那種怕踩死螞蟻的那種步态,就是那種小心翼翼,我這個角色都是小心翼翼地走路,這種步态多一點點,包括眼神上多用石闆底下擡頭看人的那種目光,比如說往前看那個男人、男人的臉的時候,倆人高興了她就、不高興了她就,她也可勤勞了、她也盡量地做得好一點,最後其實她和旺泉(劇中人)、自己覺得旺泉雖然不愛,但是他還覺得這個女人挺好。

許愛英的奪梅之作《兩個女人和一個男人》,是許愛英、潘國梁創造的一座藝術高峰。劇中的核心唱段、“将離人世我回頭看”廣為流傳,許愛英塑造了溫柔善良、楚楚動人的喜鳳,唱出了戲中人對命運的隐忍、對人世的留戀。

“将離人世我回頭看”就是,她在唱着、就是想着我馬上就走,回頭看、想這一生,将離人世我回頭看。我自己唱着,就想着這個段喜鳳,小小的、生到這個山裡頭,也沒姊妹,她小小的時候父親就死了,是以覺得自己的命運、和人家别的娃娃就不一樣,人家别的娃娃有個幸福的家,覺得自己從小生活在這個家裡頭,自己的父親早早死了、媽媽還挺厲害,是以自己的性格是很懦弱的,是以自己在表演這個角色時、自己盡量把她的性格表演得特别的溫柔,對待旺泉、人家旺泉心裡還有别的女人,自己覺得段喜鳳應該是很美的,她長得應該是很好看的,她的性格是應該也是很甜綿的、很好的。

演戲不是畫出來的、是刻出來的,一點一滴、包括你說的這句話,他說這句話你什麼反應、你自己都得把它摳出來,你自己心裡明明白白的,你演戲心裡有感情、内在是滿的,你眼神裡透着的就是自信,觀衆就能從你眼睛裡看到、你在戲中,你不是在那兒演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