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賦能“15分鐘社群生活圈”,這個街道邀藝術家與居民“共生共創”

作者:文彙
賦能“15分鐘社群生活圈”,這個街道邀藝術家與居民“共生共創”

“15分鐘社群生活圈”,顧名思義,是指人們在慢行一刻鐘的可達範圍裡,可以滿足“衣、食、住、行”等需求。

賦能社群生活圈,藝術何為?由上海市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簡稱PACC)與浦東新區東明路街道合作發起共建的藝術行動計劃“東明藝術+”,以社群為陣地,自然、人文、社群為創作元素,推動藝術家與社群居民“共生共創”,為居民的公共文化生活注入新生力的同時,豐富街區人文内涵、延展社群藝術活力。

賦能“15分鐘社群生活圈”,這個街道邀藝術家與居民“共生共創”

“藝術共創”是一種社群常見的藝術活動形式,藝術家能夠通過自身觀察,關照人們内心有關個體、集體、街區的想法,并以藝術共創活動将抽象的想象、意向從理想中抽離,通過不同的藝術媒介轉變為現實的實體。與居民共同完成的藝術共創相較于藝術家的獨立創作更具“在地性”,進而産生許多具有獨一性的社群故事與社群文化。

“東明藝術+”計劃中的“讓藝術家進入東明”系列活動,基于藝術家對東明街道各社群的生活觀察,以社群空間、社群生态抑或是社群人文等不同視角展開各類藝術共創活動,目前共有《社群進化啦》《燈火萬家》《“定格之間”藍曬映相》《舊時光分享會》《繪夢-AI體驗》《天空之鏡》《HELLO》《當時光浸入草木間》等八期。

賦能“15分鐘社群生活圈”,這個街道邀藝術家與居民“共生共創”

滿足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東明藝術+”計劃開辟融公共藝術、美育、居民生活為一體的“藝術生活+”新方式,令藝術紮根社群,在社群故事的發生與發現之間,打造藝術在地的公共文化服務,将東明街區的日常與藝術之間形成緊密連結,在藝術活動中令居民回歸友好生活,使藝術成為建構居民和諧友愛關系的橋梁。

“千燈啟明”分為“千燈計劃”與“啟明大賽”兩個闆塊,“千燈計劃”是基于“東明藝術+”的藝術延伸,邀請藝術家與東明居民共同創作,并将其藝術作品産出以光影裝置的形式落地在東明,點亮東明,溫暖東明。“啟明大賽”則是以“千燈啟明”為競賽主題的全國性光影公共藝術大賽,以“東明美好生活節”舞台藝術為載體,有機結合科技藝術語言與現代藝術表達,為東明社群獻上一場光影大秀。

賦能“15分鐘社群生活圈”,這個街道邀藝術家與居民“共生共創”

“千燈啟明”光影秀由PACC團隊聯合P.DLAB可能性數字實驗室共同創作呈現,圍繞“千燈啟明”的主題立意展開藝術創作,強調運用數字影像、聲光技術等“光影媒介”将藝術創意與東明社群有機結合,在藝術與技術之間互動呼應,共同建構具有創意性的公共藝術空間場域,此次光影秀既是藝術家在社群的公共藝術“駐留”時刻,也是居民感受藝術帶來美好生活的“宜遊”時刻。

賦能“15分鐘社群生活圈”,這個街道邀藝術家與居民“共生共創”

現代社群中的居民處于不同的獨立空間中,鄰裡親密關系逐漸被淡化甚至稀釋,人與人間形成了相知但不相熟的往來關系。為重新營造友愛、親密的和諧關系,重塑鄰裡的緊密聯系,多樣化的公共藝術活動成為一種重塑鄰裡連結的有效手段。“東明藝術+”計劃不僅聚焦于簡單的藝術共創活動,從藝術共創、社群公共藝術,延展出藝術“宜業”、藝術 “宜養”的現實關照,回歸藝術塑造美好生活的初衷,方可見共創背後,藝術對生活的價值。

賦能“15分鐘社群生活圈”,這個街道邀藝術家與居民“共生共創”

淩兆集貿市場的菜場美術館計劃通過藝術活化、藝術設計、藝術再創,将菜市場與藝術,這兩個看似相距甚遠的詞巧妙的接合在一起。菜場現場導視系統設計、菜場主題藝術攤位設計,或是菜場空間改造等多種藝術再造方式,令藝術“接地”,讓居民切身體會到藝術能為你我帶來的便利與美好的實感,使藝術帶來美好生活不再是一句存在于紙面的空談。當菜場成為一個個小小的展覽空間時,居民或許都能夠感受到藝術與現實并非隔着厚厚的展覽櫥窗,并非不可觸碰,而是“生活即藝術”,“人人都能成為藝術家”。“東明藝術+”計劃為居民提供藝術“宜業”的新方式,也将為居民提供藝術“宜養”的美育體驗。在未來,兒童美育參與計劃将走近東明社群,開啟社群的美學教育,讓孩子們“放松玩藝術”,拓展兒童對藝術的認知地圖,激發藝術創想,建構屬于他們獨一無二的藝術世界。

賦能“15分鐘社群生活圈”,這個街道邀藝術家與居民“共生共創”

主辦方相關負責人表示,“東明藝術+”計劃将藝術的目光回歸現實,令藝術适配居民生活,這是一種充滿溫度、充滿人文關懷的公共文化服務營建,也是以藝術促進居民和美生活的初衷所在。

賦能“15分鐘社群生活圈”,這個街道邀藝術家與居民“共生共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