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憑什麼"感動中國"?一輩子"小人物",晚年進養老院,最虧欠的是初戀

作者:李永豪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友善您進行讨論和分享。此文僅在今日頭條釋出,任何平台不得搬運,搬運必究

文 |李永豪

編輯 |李永豪

憑什麼"感動中國"?一輩子"小人物",晚年進養老院,最虧欠的是初戀

前言:

你知道嗎,一個演了70多年配角的老戲骨,憑什麼會獲得"感動中國"的殊榮?

1935年9月,一個貧困的孩子出生在天津,盡管他的人生道路并非一帆風順,但他用自己的執着與堅韌,最終成為了廣大觀衆心中難忘的電影經典形象。

他就是今年89歲,獲得2023年"感動中國"人物獎的老藝術家------牛犇。

憑什麼"感動中國"?一輩子"小人物",晚年進養老院,最虧欠的是初戀

天津貧寒孩子的艱難起步

1935年9月,一個貧困的孩子出生在天津。

他名叫張雪景,後改名為牛犇。

出生在動蕩年代的他,從小就面臨着生活的重重挑戰。

父母原本都是普通勞動者,靠着自己的雙手維持着這個家庭的生計。

憑什麼"感動中國"?一輩子"小人物",晚年進養老院,最虧欠的是初戀

然而,這個家庭卻遭受了接連不斷的打擊。

父母相繼病倒,年僅6歲的牛犇和哥哥妹妹們陷入了生活的困境。

父母去世後,大哥隻能背井離鄉,進城打工維持全家的溫飽生計。

為了減輕哥哥的負擔,小小年紀的牛犇主動來到工廠幫忙跑腿,哪怕連一點報酬都沒有,他也甘之如饴。

這個貧寒孩子早早就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但他依然保持着一顆積極樂觀的心。

憑什麼"感動中國"?一輩子"小人物",晚年進養老院,最虧欠的是初戀

通過演員朋友的引薦,11歲的牛犇終于踏入了演藝圈,首次出演的就是著名抗日電影《聖城記》中的"小牛子"一角。

即使隻是一個小配角,牛犇也從未放松對自己的要求。

為了将角色诠釋到位,他在拍攝之前就會反複練習,直到自己完全融入角色。

有一次,由于太過用心,牛犇差點在拍攝時陷入失神狀态,隻得向導演求助,請他狠狠地打了自己一巴掌,才終于找到了感覺。

從此,憑借着近乎苛刻的自我要求,牛犇慢慢成長為一名出色的演員。

憑什麼"感動中國"?一輩子"小人物",晚年進養老院,最虧欠的是初戀

他從不在乎角色的大小,無論是台詞豐富的主角,還是一言不發的邊緣人物,他都會全身心地投入,力求将這個角色演繹得入木三分。

戲路從"小人物"開始,演技精進一路陪伴

即使隻是一個小配角,牛犇也從未放松對自己的要求。

為了将角色诠釋到位,他在拍攝之前就會反複練習,直到自己完全融入角色。

有一次,由于太過用心,牛犇差點在拍攝時陷入失神狀态,隻得向導演求助,請他狠狠地打了自己一巴掌,才終于找到了感覺。

憑什麼"感動中國"?一輩子"小人物",晚年進養老院,最虧欠的是初戀

從此,憑借着近乎苛刻的自我要求,牛犇慢慢成長為一名出色的演員。

他從不在乎角色的大小,無論是台詞豐富的主角,還是一言不發的邊緣人物,他都會全身心地投入,力求将這個角色演繹得入木三分。

在拍攝電影《飛越老人院》時,牛犇飾演的角色連一句台詞都沒有,隻需要躺在床上一動不動。

但他依然沒有放松,反複研究角色的處境,還建議導演把他綁在床邊的欄杆上,試圖通過呻吟的聲音來表達老人失聲的痛苦。

憑什麼"感動中國"?一輩子"小人物",晚年進養老院,最虧欠的是初戀

對牛犇來說,即便是一個再小不過的配角,他也要傾注全部的心力去演繹。

他常說:"角色再小也要全身心投入,舞台再小也要填滿煙火氣。"

就這樣,從默默無聞的"小牛子"到舉國皆知的"老二兩",牛犇在電影圈裡緩緩積累着自己的名氣。

他憑借在《牧馬人》中飾演的"郭谝子"一角,獲得了金雞獎和百花獎兩大殊榮。

盡管這隻是一個喜劇性質的配角,但牛犇演繹出的那份诙諧幽默與質樸善良,卻深深打動了觀衆的心。

憑什麼"感動中國"?一輩子"小人物",晚年進養老院,最虧欠的是初戀

一個從小人物做起的老藝術家,為什麼會在89歲高齡獲得"感動中國"的殊榮?

他的人生經曆中,又有着怎樣的動人故事?

一生摯愛 - 互相扶持的恩愛之路

雖然生活對牛犇并不太過眷顧,但在感情上,他卻擁有一段動人心弦的愛情故事。

19歲那年,牛犇在乒乓球館裡一眼就看中了王惠玲。

為了能多看看心儀的她,牛犇開始時常來到球館,故意找她切磋球藝,更不介意輸掉比賽。

憑什麼"感動中國"?一輩子"小人物",晚年進養老院,最虧欠的是初戀

最終,這段純粹的初戀悄然醞釀。

王惠玲出身優裕,家庭條件良好,而當時的牛犇還隻是小小的配角演員,收入微薄。

但王惠玲絲毫沒有被外表上的差距所影響,她毅然嫁給了牛犇。

婚後,王惠玲發揮了賢惠賢良的本色,把家裡上上下下都打理得井井有條。

在她的支援下,牛犇也能毫無顧忌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從此,一個默默支撐着藝術事業的女子,和一個在幕後默默付出的老戲骨,攜手走過了人生的大半辰光。

憑什麼"感動中國"?一輩子"小人物",晚年進養老院,最虧欠的是初戀

即便歲月流逝,兩人的感情也絲毫未減。

可惜的是,王惠玲最終還是在牛犇的悲傷中離開了人世。

為了讓妻子得到更好的照料,牛犇主動搬進了養老院。

盡管子女們都願意照顧他,但他還是堅持要自己住,一方面不想給家人添麻煩,另一方面也是想繼續保留他們曾經的生活模式。

這一段淳樸動人的恩愛故事,無疑也成為了牛犇人生的一大支撐。

在失去摯愛的悲傷中,他依然堅持着自己的信仰和追求,用自己的執着和堅韌,诠釋着一個真正藝術家應有的品格。

憑什麼"感動中國"?一輩子"小人物",晚年進養老院,最虧欠的是初戀

忠誠于黨,以人民為本的藝術追求

除了在感情生活中的堅貞,牛犇在藝術追求和政治立場上也同樣堅韌不拔。

在藝術道路上,牛犇一直緻力于塑造"小人物"角色,将普通百姓的生活狀态和内心變化以最真實的方式呈現給觀衆。

無論是《牧馬人》中的"郭谝子",還是《老酒館》裡的"老二兩",他都将這些人物刻畫得淋漓盡緻,讓觀衆産生了強烈的共鳴。

憑什麼"感動中國"?一輩子"小人物",晚年進養老院,最虧欠的是初戀

即便年過八旬,牛犇的演技依然絲毫未減。

在《老酒館》中,他飾演的"老二兩"孤獨蹒跚的背影,令人難忘。

這位每天都要喝上兩兩酒的老人,在牛犇的演繹下,既有人品氣節,又充滿了溫暖人心的那份孤獨。

這些年來,牛犇憑借着自己的演技,先後獲得了金雞獎、百花獎等殊榮,被業内人士譽為"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

他常說自己适合演"标點符号"角色,隻要對每個角色都盡心盡力,就能感到滿足。

憑什麼"感動中國"?一輩子"小人物",晚年進養老院,最虧欠的是初戀

除了在藝術道路上的堅持,牛犇對于政治信仰的忠誠也一直貫穿于他的整個人生。

1935年出生的牛犇,年幼時曾經目睹了家庭的貧困,深切地感受到了共産黨的解救。

于是,他一直夢想着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國共産黨黨員,以黨員的标準要求自己,為共産主義事業奮鬥。

為實作這個夢想,83歲高齡的牛犇最終如願以償,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憑什麼"感動中國"?一輩子"小人物",晚年進養老院,最虧欠的是初戀

在申請入黨時,他寫下了動人的字句:"我是在中國受苦受難下長成的城市貧民,家裡窮,是共産黨解救了我們的家,給了我新的生活。"

這位老藝術家一生堅守着對黨、對人民的忠誠,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诠釋着一個真正藝術家應有的社會責任。

一個從小受苦受難的孩子,在藝術道路上孜孜不倦、在政治信仰上堅貞不移,他的人生經曆究竟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和汲取的地方呢?

憑什麼"感動中國"?一輩子"小人物",晚年進養老院,最虧欠的是初戀

感動中國的傳奇人生

2024年4月8日晚,89歲高齡的牛犇獲得了央視2023年"感動中國"人物獎。

這無疑是對他一生藝術追求和政治信仰的最高褒獎。

從1935年出生在貧困家庭的孩子,到如今成為舉國皆知的老藝術家,牛犇的人生曆程無疑是波瀾壯闊的。

在孤苦伶仃的童年裡,他就憑借着一股執着和堅韌,在11歲時開啟了自己的演藝之路。

從默默無聞的"小牛子"到舉國矚目的"老二兩",他用自己的演技和責任心,将無數個普通百姓的形象銘刻在銀幕之上。

憑什麼"感動中國"?一輩子"小人物",晚年進養老院,最虧欠的是初戀

即便是一些沒有台詞的小角色,他也從未放松要求,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力求将其演繹得栩栩如生。

正是這份演技精湛與敬業精神,讓他在藝術圈裡積累了廣泛的口碑和影響力。

而在個人感情生活中,牛犇也同樣擁有一段動人心弦的愛情故事。

他與初戀王惠玲相識相知,攜手走過人生的大半辰光。

雖然兩人的家庭條件相差懸殊,但王惠玲毅然嫁給了他,并一直默默支援着他的藝術事業。

直到生命最後的時刻,牛犇也未曾忘記過對妻子的思念與歉疚。

憑什麼"感動中國"?一輩子"小人物",晚年進養老院,最虧欠的是初戀

除了在藝術創作和個人生活中的堅持,牛犇對于政治信仰的忠誠也始終如一。

從小親身感受到共産黨的解救,他一直夢想着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國共産黨黨員,以黨員的标準要求自己,為共産主義事業奮鬥。

最終在83歲高齡如願加入,這無疑也成為了他人生的一大彪亮。

正是憑借着這份對藝術的執着追求、對政治信仰的忠誠、對摯愛的深切眷戀,這位89歲的老藝術家最終獲得了"感動中國"人物的殊榮。

他的人生經曆向我們诠釋了,一個真正的"小人物",如何用自己的堅韌與擔當,成為舉國矚目的英雄。

憑什麼"感動中國"?一輩子"小人物",晚年進養老院,最虧欠的是初戀

結語:

正是憑借着這份對藝術的執着追求、對政治信仰的忠誠、對摯愛的深切眷戀,這位89歲的老藝術家最終獲得了"感動中國"人物的殊榮。

他的人生經曆向我們诠釋了,一個真正的"小人物",如何用自己的堅韌與擔當,成為舉國矚目的英雄。

憑什麼"感動中國"?一輩子"小人物",晚年進養老院,最虧欠的是初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