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降價太快!海外電動車主感到了“背刺”

作者:平庸
降價太快!海外電動車主感到了“背刺”
降價太快!海外電動車主感到了“背刺”

近日,小米這條鲶魚的闖入,強力攪動了國内新能源汽車市場這片渾水,新一輪價格戰愈發激烈。與此同時,海外新能源汽車市場也因中國鲶魚的進入,不得不面對價格競争,一時間海内外車企卷到新高度。

資料顯示,以價換量的邏輯在出口市場依然奏效。中國汽車一季度出口132.4萬輛,同比大漲33.2%,其中乘用車出口111萬輛,同比增長34.3%。然而市場綠燈暢行,口碑卻有些亮了紅燈。新一輪的降價不僅讓消費者受到背刺,更讓中國汽車在一些海外市場開始遭遇不好的聲音,不少業内人士直言中國車企必須正視了。

01

中國汽車成為海外鲶魚

憑借“物美價廉”優勢,中國汽車正在成為攪動海外市場的一條條“鲶魚”。

過去一年,中國新能源車賣的最好的地區,主要是歐洲和東南亞。日前,泰國汽車經銷商metro group總裁Bordin Boonvisut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随着新能源熱潮在全球湧動,泰國電動車市場日漸興起,尤其是中國電動車進入泰國以後。從2022年開始,中國汽車行業在上汽名爵進入泰國後開始紮堆進入泰國汽車市場,此後比亞迪、長安也紛紛進入,與泰國當地展開了許多合作。

常年身處海外的俄羅斯中國總商會副秘書長李峰對記者表示,由于俄烏沖突,從2022年初開始,大衆、奔馳、寶馬、豐田、日産等多家日德車企相繼在俄羅斯停産,并停止向俄羅斯出口汽車,汽車零部件的進口管道也受到限制。于是近兩年,俄羅斯隻能選擇中國汽車,這無疑給予中國車企極大的機會,奇瑞、長城、長安、吉利等車企在俄羅斯都有不錯的銷量成績,俄羅斯成為中國車企出口的黃金市場。

“其實以往俄羅斯市場對中國産品并不信任,但近年來随着中國品牌産品力逐漸提升,俄羅斯人發現中國産品價格低、性能好,逐漸有了改觀,于是中國車企在俄羅斯獲得了可觀的市場佔有率。”李峰說。

在歐洲市場,上汽國際黨委書記、副總經理趙愛民在今年的日内瓦車展上介紹,MG4售價3萬歐元起,在MG4剛上市時,ID.3售價在45000歐元左右,與特斯拉Model 3相當。但如今,後兩者經過降價,隻比MG4貴了1000歐元。

今年初,為了響應德國取消“環境獎勵”電動汽車補貼的政策,比亞迪在大衆、寶馬和保時捷的大學營進行了降價,據德國汽車雜志《Automobilwoche》報道,涉及車型包括Atto 3(元 plus)、海豚和海豹。據悉,比亞迪在德國将電動車的價格下調了15%,特别是Atto 3車型,經過約15%的降價後,起售價低于4萬歐元,顯著低于大衆ID.4和特斯拉Model Y,同時也低于大衆入門電動車ID.3的價格。

降價太快!海外電動車主感到了“背刺”

02

消費者、經銷商對于降價叫苦不疊

盡管中國鲶魚在海外依舊保持不弱的活力,但海外市場顯然并不能享受這種強度,渾水下淘出的不全是金子,也有不少泥沙。

車企降價的目的是在競争激烈的市場中保持其産品的吸引力。極大的讓利空間,自然吸引了不少消費者。但也有個别海外車主認為受到背刺,有歐洲消費者就表示“剛買車就被降價,實在讓人心裡不舒服”。

而在東南亞地區,更多的中國車企“磨刀霍霍向豬羊”,掀起多番降價潮。業内人士表示,良性的降價才有利于消費者、車企、市場持續發展,而除卻成本管控帶來的可控的價格下降,車企殘酷的、盲目的、以“卷死”他人為目的非理性降價是造成海内外市場動蕩的罪魁禍首。

不少車企出海後,為了快速搶占市場佔有率,采用降價等較為激進的方式,雖是出于市場行為,但對當地市場穩定性産生了一定沖擊,引起不少海外經銷商的不滿。

Bordin Boonvisut指出,中國電動汽車品牌在海外經營正面臨着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降價太快”。過去一年,車企之間價格戰此起彼伏,影響也波及到了海外市場。中國車企頻繁降價已經對當地消費市場産生沖擊,一方面不利于已經購買車輛的消費者,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當地市場的良性競争。

俄羅斯市場面臨的形勢更為嚴峻。李峰介紹,伴随着中國品牌汽車市場佔有率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問題随之暴露出來。比如俄羅斯是高寒地區,每年冬天會在地上撒大量融雪劑,對汽車零部件都有耐寒耐腐蝕的要求,但很多中國産品在研發時并未考慮到這些特殊性,是以零部件受損率非常高,與此同時,售後服務又難以跟上,不少俄羅斯使用者叫苦不疊。

對俄羅斯消費者而言,“選擇中國制造隻是不得已的選擇,并不是最滿意的選擇。”李峰說,一旦俄羅斯市場緩和,或許中國品牌會成為最先舍棄的産品。

價格戰的爆發,更加劇了俄羅斯消費者及經銷商的不滿。

“降價太快了!”李峰無奈感慨,“中國品牌汽車在俄羅斯的售後是個大問題,經銷商本來也想把服務搞上去,但是車企降價降得太快,經銷商承壓,利潤艱難,更别提做好服務了。”

“有個别經銷商本來打算在今年專注售後盤,做好零部件供給、維修服務等,但在新一輪降價潮下,他們都表示要重新思考,是否還要繼續投入。” 李峰表示,牽一發而動全身,車企将價格一壓再壓,最終後果還是将壓力都傳遞到了消費者身上。

降價太快!海外電動車主感到了“背刺”

03

站得穩才能走得遠

Bordin Boonvisut指出,許多中國車企為了追求銷量,瘋狂降價,不僅破壞了品牌信譽,也讓購買者承受了損失,這對消費者而言是不公平的。另外,融資銀行和金融機構也會因為汽車降價,導緻投資價值縮水,長此以往,泰國的金融機構可能會聯合起來抵制為中國電動車提供金融支援,這将為中國車企帶來一些警示。

中國車企的價格政策,俨然正在波及中國品牌在海外市場的口碑。“不少經銷商已經開始對中國品牌失去信任。這樣一個既穩定又龐大的市場我們都玩不轉,就别提更大的市場了。”李峰直言。

也有部分車企已經開始遭到“反噬”。據某電動車企内部人士透露,其在進入泰國市場時已經受到當地銀行的貸款限制。

對于“價格戰”的玩法,Bordin Boonvisut不了解為什麼中國品牌會先定一個很高的價格,再降下來。在他看來,這種做法會影響品牌價值,他認為應該反其道而行。

“我建議中國車企應該在開始時定一個比較低的價格,然後随着市場逐漸穩定,再一點點把價格增加回來,這才是正确的方式。這樣一來,那些信任中國電動汽車品牌的客戶就會‘受到獎勵’,因為他們拿到了更便宜的價格。而銀行等金融機構也會對品牌的價值認定越來越高。是以,從低價開始,然後逐漸提高價格,這才是電動汽車品牌能夠走得長遠的好政策。” Bordin Boonvisut認為。

他舉例表示,豐田就是采取了這樣的定價方式,随着時間推移,價格慢慢增加,這樣一來,購買這個品牌的人們就建立起了信任。“從1969年開始,豐田一直在泰國非常成功,這就是為什麼豐田能成為第一的原因。”Bordin Boonvisut說。

業内人士陳勇(化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中國車企普遍存在“短視”問題。“降價是為了什麼?為了快速搶占市場佔有率?但是之後呢?車企有沒有考慮過?售後能不能跟得上?汽車是長期發展的産業,不是一錘子買賣,車企也不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對于企業而言,品牌形象是長期發展的基石與根本,盲目降價、非理性競争都會影響品牌價值,更會影響在消費者心中的印象,一旦失去消費者的信任和信心,車企才是真的難了。”他告誡說。

進入新能源汽車時代,中國制造正在快速引領全球,但在跑出中國速度和中國廣度的同時,車企也莫忘了中國深度和中國厚度,“得民心者得天下”,莫忘初心才能行至長遠。

文:張雅慧 編輯:薛亞培 版式:王琨

給小編加個雞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