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畫家韓黔:秉持為民初心,讓藝術惠及廣大群眾

作者:江淮傳真
畫家韓黔:秉持為民初心,讓藝術惠及廣大群眾

今日頭條·江淮傳真 4月15日電(作者 趙國慶)今年88歲、一生潔身自好、與人為善的安徽省著名工筆畫家韓黔先生,甲辰龍年伊始可忙壞了,誰家孩子要結婚,他豪氣地送上墨寶《鳳凰于飛》;誰家老人過大壽,他恭送一幅《松鶴延年》;誰家企業挂牌開張,他毫不吝啬地畫一幅《翅在雲天》表示祝賀;每每街道社群及鄉鎮開展文化活動,他也欣然應邀前往,揮毫潑墨……

畫家韓黔:秉持為民初心,讓藝術惠及廣大群眾

以上種種以不息為體的善舉,全然沒有其藝術大家的矜持傲氣和拿挰,求無不應,有贈必固辭。對于韓先生60年來的繪畫人生,其“君子無所不用其極”建構和諧美好社會當以大處著眼、小處下手的德藝雙馨善舉行為,社會大衆無不交口稱贊。

從小露頭角 後受益“海派”

韓黔先生1937年生于滁州一書香門第。祖父、父親、三哥都是當時頗有影響的書畫家。先生自幼愛學習勤思考,耳染目睹,8歲學畫,山水人物花鳥廣涉,在同齡人中獨領風騷。同時還擅長國樂,尤以二胡見長,一曲如歌如泣的《二泉映月》把一個活生生的時代悲劇穿透,他還會自制二胡,進而也赢得“滁州小阿炳”的稱号。

畫家韓黔:秉持為民初心,讓藝術惠及廣大群眾

1956年韓先生參軍入伍,在上海警備區後勤部從事專職美術宣傳工作,多次被選派到上海工農兵美術班教育訓練學習,後又跻身上海國畫院進修深造,進而拜結了許多海派名家大腕,借以博學衆長。17年的軍旅生涯,使他終身受益。他用青春和生命在海派藝術大潮中探索追尋,觀摩過幾百次中外美術展覽,從中汲取營養;花花世界的每一處商店櫥窗布置都是他用腳步丈量渴學的地方;就連霓虹閃爍的市面廣告都變成了他的老師。滾滾黃浦江水的澆灌,使他對海派繪畫形象的準确生動性、色彩豔麗清雅的特點,有了更深的領悟和把握,為日後工筆花鳥在深入挖掘傳統,适時融進西方古典方法,以古開今拓寬傳統的藝術道路打下堅實基礎。

潛研工筆畫 孤擲六十秋

1972年,韓先生帶着一股濃郁的海派藝術春風,從部隊轉業配置設定到原滁縣百貨公司任人秘股長,其主打業務為櫥窗商業美宣。他組織開展的第一個春節櫥窗美術秀,便轟動了當時整個滁城,為滁州的商業美宣帶來前所未有的新面貌,無疑也名正言順的成為皖東商業美術的領軍人物。

畫家韓黔:秉持為民初心,讓藝術惠及廣大群眾

在此後的幾十年裡,先生主要研習工筆花鳥。因其功底紮實、造型能力特出,他喜畫具像畫,以人物花鳥為主,特别喜歡畫大鳥類,如仙鶴、蒼鷹、鳳凰、孔雀、錦雞等。尤其畫鳳凰,因鳳凰是傳說中的神鳥,一直有以龍為皇帝鳳為娘娘之說,是以古來畫鳳多以單鳳為主題。稀有畫雙鳳者,也難分雌雄。而先生認為鳥必有雌雄,便将多種鳥的優勢集中在鳳身上,巧妙的以錦雞為基本形象,假以雄雞為首,錦雞為身為翅,孔雀長複羽為羽,仙鶴長腿為爪(跗蹠),構成人們心中的美麗形象。先生說古代大才子司馬相如與卓文君愛情故事,古琴一曲《鳳求凰》,诠釋鳳分雌雄的出處而又促成一段千古佳話。是以他根據鳥分雌雄明顯,潛研破筆絲毛技法,畫亂毛和立體感羽毛,創作出雌鳳的形象和色彩,符合動物學規律,又讓閱聽人賞心悅目。他以日新為道,一畫就是60年,同時在題材上另辟蹊徑,力求與衆不同,終于水到渠成,如今在國内工筆花鳥畫中獨樹一幟,形成自已“韓派”繪畫風格。大陸著名工筆畫家喻繼高先生曾說:“韓黔的畫繁盛充盈、光彩奪目、典雅秀麗、雍容大度,神妙獨到秋毫颠,讀來如同聆聽一部華彩樂章,他用學習西畫素描所得的精湛技巧,把西畫的元素與中國畫的筆墨融合得超凡脫俗,尤其具象大鳥表現得酣暢淋漓,堪稱國内一流。”

畫家韓黔:秉持為民初心,讓藝術惠及廣大群眾

韓先生工筆花鳥固然可與國内一線大家比肩,但因從不張揚炫耀,圈外人都認為他隻擅工筆,其實他的寫意山水、人物、動物也相當了得,隻是淹沒在更突出的工筆畫裡罷了。徐悲鴻徒孫、傅抱石再傳弟子、伍霖生入室弟子陶樹軍先生早在15年前就說過:“韓老師作品中堅實的造型和可以感覺的質感,得益于長期不懈的素描訓練,背景的虛實和空間處理來源于寫意山水畫的修養,他還能揚長避短,把傳統筆墨與現代元素相融合,利用西畫的黑白、光影過渡和對比,襯托畫面主體,這樣的作品怎能不深閱聽人愛呢!”

夕陽無限好 授業樂陶陶

“老牛自知夕陽晚,不須揚鞭自奮蹄”。功成名就的韓先生退休後本該躺平歇歇了。但他卻把晚年生活安排的張馳有序,以“養生治性,行義求志”,每日或讀書看報,或畫山畫水畫狗貓,或以美妙二胡來表述: 俏麗的姑娘用茉莉花語從紅䄂裡伸出酥手,把一個河山香透。20多年來,他還不遺餘力帶兩所老年大學和一所職高美術課,循循然善誘人,學生一茬又一茬,即便在疫情期間,也不閑着,通過線上線下和微信群,樂呵呵授業忙。

畫家韓黔:秉持為民初心,讓藝術惠及廣大群眾

韓先生雖是弟子衆多的畫壇名人,但他卻謙虛低調,善氣迎人,開朗豁達朋友多,男女老少不棄,畫作惠千家,從不收分文,他不懂江湖,更不會炒作造勢。常有朋友善勸:“你乃大家,洛陽紙貴,畫作不宜滿天飛,得換點銀子才是。”先生笑曰:“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貴于我如浮雲”,生命有止境而藝無窮年,我隻是一普通畫家,更不是畫匠,畫畫不能向′錢′看,作為一個有着63年黨齡的共産黨員,應将美的藝術形象貢獻于社會,娛樂于人衆,這便是我一生所追求的目标。”【編發:劉國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