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画家韩黔:秉持为民初心,让艺术惠及广大民众

作者:江淮传真
画家韩黔:秉持为民初心,让艺术惠及广大民众

今日头条·江淮传真 4月15日电(作者 赵国庆)今年88岁、一生洁身自好、与人为善的安徽省著名工笔画家韩黔先生,甲辰龙年伊始可忙坏了,谁家孩子要结婚,他豪气地送上墨宝《凤凰于飞》;谁家老人过大寿,他恭送一幅《松鹤延年》;谁家企业挂牌开张,他毫不吝啬地画一幅《翅在云天》表示祝贺;每每街道社区及乡镇开展文化活动,他也欣然应邀前往,挥毫泼墨……

画家韩黔:秉持为民初心,让艺术惠及广大民众

以上种种以不息为体的善举,全然没有其艺术大家的矜持傲气和拿挰,求无不应,有赠必固辞。对于韩先生60年来的绘画人生,其“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构建和谐美好社会当以大处著眼、小处下手的德艺双馨善举行为,社会大众无不交口称赞。

从小露头角 后受益“海派”

韩黔先生1937年生于滁州一书香门第。祖父、父亲、三哥都是当时颇有影响的书画家。先生自幼爱学习勤思考,耳染目睹,8岁学画,山水人物花鸟广涉,在同龄人中独领风骚。同时还擅长民乐,尤以二胡见长,一曲如歌如泣的《二泉映月》把一个活生生的时代悲剧穿透,他还会自制二胡,从而也赢得“滁州小阿炳”的称号。

画家韩黔:秉持为民初心,让艺术惠及广大民众

1956年韩先生参军入伍,在上海警备区后勤部从事专职美术宣传工作,多次被选派到上海工农兵美术班培训学习,后又跻身上海国画院进修深造,进而拜结了许多海派名家大腕,借以博学众长。17年的军旅生涯,使他终身受益。他用青春和生命在海派艺术大潮中探索追寻,观摩过几百次中外美术展览,从中汲取营养;花花世界的每一处商店橱窗布置都是他用脚步丈量渴学的地方;就连霓虹闪烁的市面广告都变成了他的老师。滾滾黄浦江水的浇灌,使他对海派绘画形象的准确生动性、色彩艳丽清雅的特点,有了更深的领悟和把握,为日后工笔花鸟在深入挖掘传统,适时融进西方古典方法,以古开今拓宽传统的艺术道路打下坚实基础。

潜研工笔画 孤掷六十秋

1972年,韩先生带着一股浓郁的海派艺术春风,从部队转业分配到原滁县百货公司任人秘股长,其主打业务为橱窗商业美宣。他组织开展的第一个春节橱窗美术秀,便轰动了当时整个滁城,为滁州的商业美宣带来前所未有的新面貌,无疑也名正言顺的成为皖东商业美术的领军人物。

画家韩黔:秉持为民初心,让艺术惠及广大民众

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先生主要研习工笔花鸟。因其功底扎实、造型能力特出,他喜画具像画,以人物花鸟为主,特别喜欢画大鸟类,如仙鹤、苍鹰、凤凰、孔雀、锦鸡等。尤其画凤凰,因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一直有以龙为皇帝凤为娘娘之说,所以古来画凤多以单凤为主题。稀有画双凤者,也难分雌雄。而先生认为鸟必有雌雄,便将多种鸟的优势集中在凤身上,巧妙的以锦鸡为基本形象,假以雄鸡为首,锦鸡为身为翅,孔雀長复羽为羽,仙鹤长腿为爪(跗蹠),构成人们心中的美丽形象。先生说古代大才子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爱情故事,古琴一曲《凤求凰》,诠释凤分雌雄的出处而又促成一段千古佳话。因此他根据鸟分雌雄明显,潜研破笔丝毛技法,画乱毛和立体感羽毛,创作出雌凤的形象和色彩,符合动物学规律,又让受众赏心悦目。他以日新为道,一画就是60年,同时在题材上另辟蹊径,力求与众不同,终于水到渠成,如今在国内工笔花鸟画中独树一帜,形成自已“韩派”绘画风格。大陆著名工笔画家喻继高先生曾说:“韩黔的画繁盛充盈、光彩夺目、典雅秀丽、雍容大度,神妙独到秋毫颠,读来如同聆听一部华彩乐章,他用学习西画素描所得的精湛技巧,把西画的元素与中国画的笔墨融合得超凡脱俗,尤其具象大鸟表现得酣畅淋漓,堪称国内一流。”

画家韩黔:秉持为民初心,让艺术惠及广大民众

韩先生工笔花鸟固然可与国内一线大家比肩,但因从不张扬炫耀,圈外人都认为他只擅工笔,其实他的写意山水、人物、动物也相当了得,只是淹没在更突出的工笔画里罢了。徐悲鸿徒孙、傅抱石再传弟子、伍霖生入室弟子陶树军先生早在15年前就说过:“韩老师作品中坚实的造型和可以感知的质感,得益于长期不懈的素描训练,背景的虚实和空间处理来源于写意山水画的修养,他还能扬长避短,把传统笔墨与现代元素相融合,利用西画的黑白、光影过渡和对比,衬托画面主体,这样的作品怎能不深受众爱呢!”

夕阳无限好 授业乐陶陶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须扬鞭自奋蹄”。功成名就的韩先生退休后本该躺平歇歇了。但他却把晚年生活安排的张驰有序,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每日或读书看报,或画山画水画狗猫,或以美妙二胡来表述: 俏丽的姑娘用茉莉花语从红䄂里伸出酥手,把一个河山香透。20多年来,他还不遗余力带两所老年大学和一所职高美术课,循循然善诱人,学生一茬又一茬,即便在疫情期间,也不闲着,通过线上线下和微信群,乐呵呵授业忙。

画家韩黔:秉持为民初心,让艺术惠及广大民众

韩先生虽是弟子众多的画坛名人,但他却谦虚低调,善气迎人,开朗豁达朋友多,男女老少不弃,画作惠千家,从不收分文,他不懂江湖,更不会炒作造势。常有朋友善劝:“你乃大家,洛阳纸贵,画作不宜滿天飞,得換点银子才是。”先生笑曰:“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生命有止境而艺无穷年,我只是一普通画家,更不是画匠,画画不能向′钱′看,作为一个有着63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应将美的艺术形象贡献于社会,娱乐于人众,这便是我一生所追求的目标。”【编发:刘国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