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公館又響起了悠揚的國樂聲。10月18日,第七屆“思南賞藝會”回歸。今年以“國樂&悅生活”為主題,上海民族樂團演奏家們跨界攜手各藝術領域的文化名家,以8場頗具創意的藝術分享活動,聚焦中國音樂背後蘊含的深厚文化,探索國樂與現代人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結。
國樂與AI的“聯姻”,會賦予傳統國樂怎樣全新的色彩與表現力?今年4月,上海民族樂團原創新作《零·壹|中國色》國樂與AI音樂會首次上演。作為全國首台AI創作的國樂音樂會,這場AI技術與國樂的創新融合實驗,旨在探索人工智能音樂創作新圖景,為民族音樂的創新發展拓寬新的可能。
第七屆“思南賞藝會”的首場活動《聽得見的中國色》,就聚焦《零•壹|中國色》。上海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大學音樂學院院長王勇擔綱主持,唐一雯、盧璐、趙韻夢、劉宣邑等演奏家與聽衆分享音樂幕後的創作故事與幕後花絮。演奏家們表示,突破人類思維的限制,是他們和AI合作的初心。而且這樣的合作更能倒逼藝術家萌生出更好的創意、更獨特的方式、将更好的作品、精品奉獻給觀衆。
通過講解與演繹相結合、傳統與創新相對比的導賞模式,演奏家們與聽衆們分享首次與AI合作的創演感受和二度創作的心得體會,展示國樂與科技碰撞的奇妙火花。
10月23日《琴藝芬芳》,特邀樂團終身藝術顧問、著名作曲家顧冠仁,并由樂團二胡獨奏家馬曉輝擔任導賞。“以二胡行走世界”的馬曉輝長期緻力于二胡音樂的創新表達,她穿梭于中西方舞台,跨界融合東西方音樂文化。
10月30日《搖佩品弦》由樂團阮聲部首席劉波帶領樂團“時尚品弦”組合,與觀衆一同品味阮族雅尚溫良的文人氣息。“時尚品弦”由劉波本人和她多年培養的樂團青年阮演奏家李霖、王豔、沙漠、楊淨、王楚卿等人為基礎組建,組合成立至今已創作編配諸多音樂作品,呈現溫潤純美的藝術風格。它的專業示範作用影響着國内衆多的阮族樂團,目前已成為上海民族樂團的優秀品牌,活躍于國内外的舞台上。
11月1日《國樂中的低音暢想》由樂團低音提琴聲部首席陸斌帶領樂團杜娟娟、蔡旭、吳德俊、孫浩等演奏家們演繹呈現,帶領聽衆認識并感受低音提琴的獨特魅力。
11月6日《國樂童真》特邀著名畫家張樂陸、作曲家李墨,聚焦樂團原創藝術教育品牌《國樂中的十二生肖》。精美的動畫形象、有趣的生肖故事、原創的國樂樂曲,全新呈現十二生肖,為孩子們打開國樂的大門。
11月7日,樂團笙聲部首席趙臻專場音樂會《笙臨奇境》将于捷豹上海交響音樂廳上演,他将演繹并帶領樂團笙聲部全體演奏家呈現一系列不同編制、風格的笙樂作品,展現古老樂器的青春之聲。第二天,《笙臨奇境》導賞活動将在思南賞藝會與觀衆們見面。
11月13日《風雅江南》由文學博士、上海音樂學院研究員、博士研究所學生導師楊賽擔任導賞,樂團笛子獨奏演員錢軍和阮演奏家韓雪聯袂歌唱家梁彬,用國樂與原創新江南歌曲講述動人的江南故事,展現靈動的江南美學。
11月15日《不一樣的你的國樂》為本屆“思南賞藝會”的收官活動,由樂團琵琶聲部首席俞冰、唢呐演奏家姜峰、笙和鍵盤演奏家王世傑三位頗具人氣的“國樂跨界達人”擔任導賞。活動聚焦樂團原創跨界音樂現場《你的國樂》,通過多首不同曲風的跨界作品,掀起傳統國樂的青春聲浪。
作為演藝大世界重要節展活動之一,思南賞藝會已經成為上海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藝術教育品牌與文化名片。七年來,思南賞藝會通過一場場豐富多元、特色有趣的惠民文化活動,以多元度、藝術化的呈現方式,将傳統文化融入市民生活。
本屆活動由中共黃浦區委宣傳部、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思南公館聯合主辦,上海民族樂團承辦。本次“思南賞藝會”依然對公衆免費開放,觀衆們可以通過“上海黃浦”微信公衆号、“思南公館”微信訂閱号、“上海民族樂團”微信公衆号發送的報名文章預約活動。同時,每場活動也将通過“上海黃浦”官方微信網絡直播免費向公衆播放。
記者 / 劉藝
編輯 / 孫沖
圖檔 / 上海民族樂團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