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崇明“海綿城市”建得怎樣了?

作者:上海崇明
崇明“海綿城市”建得怎樣了?

建設生态文明,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近年來,崇明堅定不移走生态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努力打造國家生态文明名片、長江綠色發展标杆,世界級生态島建設事業乘風破浪、加速前行。為進一步展示崇明生态文明建設成果,我們開設“生态文明最佳實踐地”欄目,為您講述崇明生态文明建設的生動故事。

建設海綿城市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進綠色發展的重要載體和抓手,因水而生、因水而興的崇明,探索田園化海綿城市建設模式,努力實作水城交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世界級生态島。

今年剛啟用的上海市實驗學校東灘進階中學新校區,環境優雅、師資一流,成為很多學生及家長向往的名校,鮮為人知的是,在校園教學樓頂、綠地花園、田徑場和籃球場等地,處處蘊含着海綿城市的設計理念。

崇明“海綿城市”建得怎樣了?
崇明“海綿城市”建得怎樣了?

學校共有教學綜合樓、文體中心、教師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宿舍樓等10幢建築,在各建築屋頂、下凹式綠地和雨水花園等處分布着91個海綿設施,通過雨水口、地面散排等方式将雨水引入500立方米的蓄水池。建築屋頂的雨水由雨水鬥收集;田徑場和籃球場的雨水通過溝渠收集;道路雨水通過坡降漫流,經管道輸入調蓄池;綠地雨水利用土壤進行自然滲透,如果遇到過量的雨水,由下凹式綠地的溢流口排入至市政管網……這些隐蔽的設施猶如一塊巨大的海綿,在雨季到來之時将默默發揮着收儲、調節雨水的作用。

崇明“海綿城市”建得怎樣了?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适應雨水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将蓄存的水加以利用,實作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城市發展方式,以提高城市的排水防澇能力。項目建設方東灘建設企業集團負責人介紹,“海綿設施”,簡單來說,就是雨水不直接排入市政管網,通過減少排水量,進而減少降雨高峰期給市政雨水管網帶來的壓力。

崇明“海綿城市”建得怎樣了?

“新校新面貌,學校建設中融入了海綿城市的理念,以後進入調蓄池内的雨水可用于澆灌校園草坪、苗木、花卉和沖廁所等,這對節省水資源有很大好處。”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

崇明“海綿城市”建得怎樣了?

東灘進階中學海綿城市建設項目是崇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一個縮影。事實上,早在2009年,東灘大道建設就運用了海綿城市理念,大道中央隔離綠化帶地勢低于路面,是下凹式綠地,可以承接、貯存雨水,減少徑流外排,這一經驗做法已成為國内一些城市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時效仿的範例。

崇明“海綿城市”建得怎樣了?

近年來,崇明在建築小區、道路廣場、公園綠地建設中廣泛引入海綿城市理念,其中,道路廣場使用透水鋪裝,是打造海綿城市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去年建成通車的堡鎮堡輝路人行道就首次鋪設具有透水功能的地磚,工程人員做了一次示範,把水倒在人行道上,隻見水很快從地磚縫隙滲透,幾秒時間就被吸收得幹幹淨淨,奧秘就在于有了“海綿體”配置。“因為這個磚是透水磚,下面的基層是透水混凝土,裡面有預埋的管道,直接通到雨水管道裡面”,崇明市政工程公司項目經理袁鑫華介紹,“這樣,行人在小雨中行走無需擔心濕鞋,也不會造成道路積水。”

海綿城市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正由點到面立體推進,崇明交通建設工程管理中心養護營運科有關負責人表示,“堡輝路作為試點道路,接下來,在其他的道路建設中,也會運用海綿城市的理念。”

崇明“海綿城市”建得怎樣了?

堡鎮初雨蓄水池效果圖

崇明年平均降雨量達到1188.9毫米,汛期雨量集中時段,城鎮一些老舊小區和農村低窪地帶,易造成積水。近年來,本區陸續啟動一批鄉鎮雨污水管網改造工程,實施農村生态清潔小流域河道綜合整治工程,以增強城鎮和農村排澇能力,新河老鎮區和堡鎮初期雨水調蓄池工程相繼啟動,投運後将有效提升防汛排澇能力,減少初期雨水對水環境的污染。目前,全區投入使用的初雨調蓄池有2個,即将投入使用的有3個,在建的有4個。

崇明“海綿城市”建得怎樣了?

按照《崇明區海綿城市建設規劃(2018-2035年)》,崇明将以城市建設和生态保護為核心,聚焦水生态、水環境、水安全和水資源四大方面,探索田園化海綿城市建設模式。在海綿城市空間布局上,建構“五源多廊”的總體生态空間,“五源”包括崇明東灘、西沙、北湖、東平國家森林公園、長興青草沙濕地等5個重要生态源地;“多廊”包括11條市區級生态走廊和22條藍綠生态網絡。在水環境方面,加強全過程防控;在水安全方面,全面提高防汛安全等級;在水生态方面,形成水綠交融的海綿生态格局;在水資源方面,推進建設節水型社會。

近日,上海市政府辦公廳印發《本市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底,全市建成區4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标,到2030年底,全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标要求,崇明也将實作這一目标。

崇明“海綿城市”建得怎樣了?

區建設管理委表示,下一步将聯合水務、交通、綠化、環保、住房保障等部門統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老城區重點結合城市更新,逐漸實作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内澇;建築與小區、道路與廣場,采取屋頂綠化、雨水調蓄、微地形等措施,提高雨水積蓄能力;在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停車場、廣場等擴大使用透水鋪裝,減輕市政排水系統壓力;公園綠地通過建設雨水花園、下凹式綠地、人工濕地等措施,增強城市海綿體功能,加強河湖、濕地保護和河道整治,營造多樣性生物生存環境。

公園、綠地、小區、廣場、大道,豐富的“海綿”場景承載了崇明在建設海綿城市中多彩的春華秋實,越來越多的“海綿”空間串聯起生态島人文景觀,讓綠意與城鄉交融,不斷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感。

崇明海綿城市建設正在深入推進,屆時,一個具有世界級影響力、更具韌性、更可持續的生态島将展示在世人面前。

記者:張永昌

編輯:顧佳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