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65年,中央委任彭德懷去西南當第三副主任,他的三位上司都有誰

作者:經朝暮

1965年秋,大西南的三線建設基地黃沙漫天,塵土飛揚。

此時已年近70歲的彭德懷,不顧惡劣環境,每日親身前往工地視察。他關心勞工們的起居狀況,面對惡劣的氣候,表現出無比的堅韌和決心。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彭德懷在家中賦閑多年後,再次投身到這樣艱巨的任務中?

彭德懷此次擔任的職務是大西南三線建設委員會的第三副主任。在他之上,還有三位上司,他們分别是誰?

1965年,中央委任彭德懷去西南當第三副主任,他的三位上司都有誰

彭德懷與大西南

1965年,中央決定派遣彭德懷前往西南,擔任三線建設委員會第三副主任。這一任命背後有着複雜的社會因素。我們先從彭德懷的生平說起。

彭德懷,1898年出生于湖南湘潭的一個農民家庭。他自幼貧寒,但意志堅強,立志要改變自己的命運。

1928年,彭德懷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迅速成長為一名傑出的軍事指揮員。紅軍時期,他憑借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堅定的革命信念,赢得了全軍的尊敬,成為紅軍的核心上司之一。

1965年,中央委任彭德懷去西南當第三副主任,他的三位上司都有誰

抗日戰争期間,彭德懷擔任八路軍副總指揮,參與了多次關鍵戰役,對抗擊日本侵略者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5年,抗日戰争勝利後,彭德懷繼續在解放戰争中擔任重要職務,指揮解放軍多次取得重大勝利,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新中國成立後,彭德懷被任命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率軍出征北韓。

在北韓戰場上,他以卓越的指揮才能和堅韌的作風,帶領志願軍取得了一系列勝利,極大地提升了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

1965年,中央委任彭德懷去西南當第三副主任,他的三位上司都有誰

1954年,彭德懷回國後,擔任國防部長和國務院副總理,負責解放軍的現代化建設。

他全力推動軍隊的正規化、現代化,為國防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然而,1959年的廬山會議使彭德懷的政治生涯發生了重大轉折。

廬山會議上,彭德懷因對大躍進政策提出批評,被指責為“反黨集團”的頭目。

這一事件導緻他被撤銷了一切軍事職務,并逐漸被邊緣化。

盡管如此,彭德懷依然保留了中央政治局委員和國務院副總理的職務,但他情緒低落,逐漸淡出了政治舞台。

1965年,中央委任彭德懷去西南當第三副主任,他的三位上司都有誰

彭德懷搬離了中南海,住進了北京西北郊的吳家花園。

在這裡,他過着簡單的生活,種菜、栽花、養魚,以排解心中的苦悶。雖然生活平靜,但彭德懷并未忘記對國家的責任和關心。他多次提出要去農村進行實地調查,以實際行動為國家做貢獻。

1965年,中共中央再次委任彭德懷新的職務,讓他去西南擔任三線建設委員會第三副主任。

這是因為1960年代中期,中蘇關系日益緊張,國際局勢風雲變幻。中央決定在西南地區進行大規模的國防和工業建設,以應對可能的戰争威脅。

1965年,中央委任彭德懷去西南當第三副主任,他的三位上司都有誰

三線建設被視為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彭德懷的軍事背景和上司才能使他成為這一重任的不二人選。

彭德懷對于新的任命最初并不熱心。北京市長彭真奉命前來與彭德懷溝通,希望說服他接受這一任務。

彭真直接表達了中央的決定,但彭德懷認為自己對工業建設并無經驗,且身份特殊,擔心難以勝任。他婉拒了彭真的提議,但中央并未放棄。

9月23日,毛主席親自與彭德懷進行了深談。

1965年,中央委任彭德懷去西南當第三副主任,他的三位上司都有誰

毛主席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強調三線建設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并表示中央對彭德懷的信任。毛主席的堅定态度最終說服了彭德懷,他決定接受任命,再次為國家出力。

彭德懷最終接受了中央的任命,決定前往西南擔任三線建設委員會第三副主任。盡管心中仍有疑慮,但他選擇服從組織的安排,展現了對國家的忠誠和責任感。彭德懷的這一決定标志着他人生新的轉折點,也為三線建設注入了新的動力。

三線建設是中國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的一項大規模國防工業建設計劃,主要目的是在西南、西北等戰略腹地建設一批國防、科研和工業基地。

1965年,中央委任彭德懷去西南當第三副主任,他的三位上司都有誰

由于當時中蘇關系惡化,中央認為北方邊境地區難以防禦,是以決定将一些重要的國防工業和科研機構轉移到相對安全的内陸地區。

西南地區地理環境複雜,交通不便,基礎設施落後。要在這裡開展大規模建設,需要克服重重困難。

為了推進三線建設,中央成立了西南三線建設委員會,任命了多位經驗豐富的上司幹部,統籌協調這一龐大的工程項目。

1965年,中央委任彭德懷去西南當第三副主任,他的三位上司都有誰

三位上司

彭德懷擔任三線建設委員會第三副主任,他的三位上司分别是主任李井泉、第一副主任程子華和第二副主任閻秀峰。

李井泉早年在紅軍時期擔任過師政委,解放後長期在四川工作,擔任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四川省委第一書記等職,對西南地區非常熟悉。

程子華曾是紅25軍軍長,抗戰時期在晉察冀根據地與聶榮臻并肩作戰,解放戰争中也有卓越的表現。

新中國成立後,他在國務院财貿辦公室、商業部、國家建設委員會等部門工作,對經濟建設有豐富的經驗。

1965年,中央委任彭德懷去西南當第三副主任,他的三位上司都有誰

閻秀峰則一直在地方上工作,建國後調任四川,擔任川西行署副主任、四川省人民政府秘書長等職,熟悉地方事務和建設工作。

1965年秋天,彭德懷啟程前往西南。他身體力行,深入建設一線,與勞工們一起勞動,實地考察各地的礦産生産情況。

彭德懷在西南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挑戰依然不斷。他的決心和行動成為三線建設中的重要力量。

彭德懷在西南的工作日程緊湊。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簡短用餐後便趕往各個建設工地。攀枝花、成都、重慶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無論天氣如何惡劣,他都堅持親自視察,仔細詢問工地的進展和勞工的工作狀況。

1965年,中央委任彭德懷去西南當第三副主任,他的三位上司都有誰

攀枝花鐵礦是三線建設的核心工程之一。

彭德懷在現場發現,礦區的交通條件極為艱難,運輸裝置老舊,影響了工程進度。他果斷決定增加機械裝置,并優化運輸路線,顯著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一次視察中,彭德懷親自帶領工程隊勘察地形,尋找最佳的運輸路線。他親自指揮勞工們修建臨時道路,確定重型裝置能夠順利到達礦區。

在他的上司下,礦區的運輸問題得到解決,生産進度大大加快。

1965年,中央委任彭德懷去西南當第三副主任,他的三位上司都有誰

彭德懷不僅關心工程進度,還十分關注勞工的生活條件。他發現許多勞工住在簡陋的棚屋裡,飲食單一,衛生條件差。他立即組織團隊改善勞工的住宿條件,建設簡易宿舍,確定勞工們有幹淨的飲用水和充足的食物。

成昆鐵路的施工是三線建設中最具挑戰性的任務之一。鐵路沿線山高谷深,地質條件複雜,常年多雨,施工難度極大。彭德懷帶領工程隊克服重重困難,利用有限的資源進行施工。

在一次視察途中,彭德懷發現某段隧道的開鑿進度極為緩慢,勞工們因缺乏經驗和裝置,進展受阻。他立即召集專家進行技術指導,并親自帶領勞工們改進施工方法,最終順利突破了隧道的難點。

1965年,中央委任彭德懷去西南當第三副主任,他的三位上司都有誰

與三位上司的合作

彭德懷與三位上司保持緊密合作。他們共同商讨工作計劃,制定詳細的施工方案。每次會議,彭德懷都會提出建設性的建議,并積極參與讨論,確定各項工作順利推進。

冬季來臨,西南地區的氣候變得更加惡劣。大雪封山,交通中斷,物資供應緊張。

彭德懷組織團隊制定應急預案,確定工程在嚴寒中不間斷進行。他親自帶隊清理道路,保證運輸通暢,并安排物資儲備,確定勞工們在寒冬中有充足的物資保障。

1965年,中央委任彭德懷去西南當第三副主任,他的三位上司都有誰

1966年春,中央派出視察團前來檢查三線建設的進展。彭德懷親自接待,帶領視察團參觀了各個建設工地。

他詳細彙報了工程進展和存在的問題,得到了視察團的高度評價。視察團對彭德懷的工作表示肯定,并承諾将進一步支援三線建設。

攀枝花鋼鐵廠的建設是三線建設的一個重要裡程碑。在彭德懷和勞工們的共同努力下,鋼鐵廠終于順利投産。

當天,彭德懷親自按下啟動按鈕,見證了第一爐鋼水的出爐。這一刻,現場的勞工們歡呼雀躍,熱淚盈眶。彭德懷默默地站在一旁,注視着火紅的鋼水,仿佛看到了國家未來的希望。

1965年,中央委任彭德懷去西南當第三副主任,他的三位上司都有誰

1966年底,經過無數勞工和工程師的努力,成昆鐵路終于全線貫通。

彭德懷參加了通車儀式,他乘坐首趟列車,穿越群山峻嶺,親眼見證了這一曆史時刻。沿途的村民紛紛聚集在鐵路兩旁,向列車揮手緻意,彭德懷也微笑着向他們揮手回應。

彭德懷在三線建設中的貢獻不可磨滅。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在任何環境下都能為國家做出貢獻。在西南的日子裡,他以身作則,帶領勞工們克服了無數困難,為國家的工業化和國防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65年,中央委任彭德懷去西南當第三副主任,他的三位上司都有誰

1967年,随着三線建設的逐漸完成,彭德懷的任務也告一段落。

他帶着對勞工們的深厚感情和對西南地區的美好記憶,離開了這片曾經奮鬥的土地。盡管他的身體已經不再年輕,但他依然充滿了對國家的熱愛和對未來的希望。

彭德懷的三線建設之行,是他人生中一段重要的曆練和貢獻。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了對國家的忠誠和責任感。

他的努力和付出,不僅為國家的工業化和國防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也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财富。這段曆史将永遠銘刻在中國人民的心中,成為激勵後人不斷前行的力量。

1965年,中央委任彭德懷去西南當第三副主任,他的三位上司都有誰

參考資料:

彭德懷在三線 (1995).白宏.北京電影制片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