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65年,中央委任彭德怀去西南当第三副主任,他的三位上司都有谁

作者:经朝暮

1965年秋,大西南的三线建设基地黄沙漫天,尘土飞扬。

此时已年近70岁的彭德怀,不顾恶劣环境,每日亲身前往工地视察。他关心工人们的起居状况,面对恶劣的气候,表现出无比的坚韧和决心。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彭德怀在家中赋闲多年后,再次投身到这样艰巨的任务中?

彭德怀此次担任的职务是大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的第三副主任。在他之上,还有三位上司,他们分别是谁?

1965年,中央委任彭德怀去西南当第三副主任,他的三位上司都有谁

彭德怀与大西南

1965年,中央决定派遣彭德怀前往西南,担任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这一任命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因素。我们先从彭德怀的生平说起。

彭德怀,1898年出生于湖南湘潭的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幼贫寒,但意志坚强,立志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1928年,彭德怀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迅速成长为一名杰出的军事指挥员。红军时期,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革命信念,赢得了全军的尊敬,成为红军的核心领导之一。

1965年,中央委任彭德怀去西南当第三副主任,他的三位上司都有谁

抗日战争期间,彭德怀担任八路军副总指挥,参与了多次关键战役,对抗击日本侵略者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彭德怀继续在解放战争中担任重要职务,指挥解放军多次取得重大胜利,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新中国成立后,彭德怀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率军出征朝鲜。

在朝鲜战场上,他以卓越的指挥才能和坚韧的作风,带领志愿军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1965年,中央委任彭德怀去西南当第三副主任,他的三位上司都有谁

1954年,彭德怀回国后,担任国防部长和国务院副总理,负责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

他全力推动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为国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1959年的庐山会议使彭德怀的政治生涯发生了重大转折。

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因对大跃进政策提出批评,被指责为“反党集团”的头目。

这一事件导致他被撤销了一切军事职务,并逐渐被边缘化。

尽管如此,彭德怀依然保留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但他情绪低落,逐渐淡出了政治舞台。

1965年,中央委任彭德怀去西南当第三副主任,他的三位上司都有谁

彭德怀搬离了中南海,住进了北京西北郊的吴家花园。

在这里,他过着简单的生活,种菜、栽花、养鱼,以排解心中的苦闷。虽然生活平静,但彭德怀并未忘记对国家的责任和关心。他多次提出要去农村进行实地调查,以实际行动为国家做贡献。

1965年,中共中央再次委任彭德怀新的职务,让他去西南担任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

这是因为1960年代中期,中苏关系日益紧张,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中央决定在西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国防和工业建设,以应对可能的战争威胁。

1965年,中央委任彭德怀去西南当第三副主任,他的三位上司都有谁

三线建设被视为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彭德怀的军事背景和领导才能使他成为这一重任的不二人选。

彭德怀对于新的任命最初并不热心。北京市长彭真奉命前来与彭德怀沟通,希望说服他接受这一任务。

彭真直接表达了中央的决定,但彭德怀认为自己对工业建设并无经验,且身份特殊,担心难以胜任。他婉拒了彭真的提议,但中央并未放弃。

9月23日,毛主席亲自与彭德怀进行了深谈。

1965年,中央委任彭德怀去西南当第三副主任,他的三位上司都有谁

毛主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强调三线建设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并表示中央对彭德怀的信任。毛主席的坚定态度最终说服了彭德怀,他决定接受任命,再次为国家出力。

彭德怀最终接受了中央的任命,决定前往西南担任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尽管心中仍有疑虑,但他选择服从组织的安排,展现了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彭德怀的这一决定标志着他人生新的转折点,也为三线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线建设是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的一项大规模国防工业建设计划,主要目的是在西南、西北等战略腹地建设一批国防、科研和工业基地。

1965年,中央委任彭德怀去西南当第三副主任,他的三位上司都有谁

由于当时中苏关系恶化,中央认为北方边境地区难以防御,因此决定将一些重要的国防工业和科研机构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内陆地区。

西南地区地理环境复杂,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要在这里开展大规模建设,需要克服重重困难。

为了推进三线建设,中央成立了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任命了多位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统筹协调这一庞大的工程项目。

1965年,中央委任彭德怀去西南当第三副主任,他的三位上司都有谁

三位上司

彭德怀担任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他的三位上司分别是主任李井泉、第一副主任程子华和第二副主任阎秀峰。

李井泉早年在红军时期担任过师政委,解放后长期在四川工作,担任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等职,对西南地区非常熟悉。

程子华曾是红25军军长,抗战时期在晋察冀根据地与聂荣臻并肩作战,解放战争中也有卓越的表现。

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国务院财贸办公室、商业部、国家建设委员会等部门工作,对经济建设有丰富的经验。

1965年,中央委任彭德怀去西南当第三副主任,他的三位上司都有谁

阎秀峰则一直在地方上工作,建国后调任四川,担任川西行署副主任、四川省人民政府秘书长等职,熟悉地方事务和建设工作。

1965年秋天,彭德怀启程前往西南。他身体力行,深入建设一线,与工人们一起劳动,实地考察各地的矿产生产情况。

彭德怀在西南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挑战依然不断。他的决心和行动成为三线建设中的重要力量。

彭德怀在西南的工作日程紧凑。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简短用餐后便赶往各个建设工地。攀枝花、成都、重庆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无论天气如何恶劣,他都坚持亲自视察,仔细询问工地的进展和工人的工作状况。

1965年,中央委任彭德怀去西南当第三副主任,他的三位上司都有谁

攀枝花铁矿是三线建设的核心工程之一。

彭德怀在现场发现,矿区的交通条件极为艰难,运输设备老旧,影响了工程进度。他果断决定增加机械设备,并优化运输路线,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一次视察中,彭德怀亲自带领工程队勘察地形,寻找最佳的运输路线。他亲自指挥工人们修建临时道路,确保重型设备能够顺利到达矿区。

在他的领导下,矿区的运输问题得到解决,生产进度大大加快。

1965年,中央委任彭德怀去西南当第三副主任,他的三位上司都有谁

彭德怀不仅关心工程进度,还十分关注工人的生活条件。他发现许多工人住在简陋的棚屋里,饮食单一,卫生条件差。他立即组织团队改善工人的住宿条件,建设简易宿舍,确保工人们有干净的饮用水和充足的食物。

成昆铁路的施工是三线建设中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铁路沿线山高谷深,地质条件复杂,常年多雨,施工难度极大。彭德怀带领工程队克服重重困难,利用有限的资源进行施工。

在一次视察途中,彭德怀发现某段隧道的开凿进度极为缓慢,工人们因缺乏经验和设备,进展受阻。他立即召集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并亲自带领工人们改进施工方法,最终顺利突破了隧道的难点。

1965年,中央委任彭德怀去西南当第三副主任,他的三位上司都有谁

与三位上司的合作

彭德怀与三位上司保持紧密合作。他们共同商讨工作计划,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每次会议,彭德怀都会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并积极参与讨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冬季来临,西南地区的气候变得更加恶劣。大雪封山,交通中断,物资供应紧张。

彭德怀组织团队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工程在严寒中不间断进行。他亲自带队清理道路,保证运输通畅,并安排物资储备,确保工人们在寒冬中有充足的物资保障。

1965年,中央委任彭德怀去西南当第三副主任,他的三位上司都有谁

1966年春,中央派出视察团前来检查三线建设的进展。彭德怀亲自接待,带领视察团参观了各个建设工地。

他详细汇报了工程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得到了视察团的高度评价。视察团对彭德怀的工作表示肯定,并承诺将进一步支持三线建设。

攀枝花钢铁厂的建设是三线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彭德怀和工人们的共同努力下,钢铁厂终于顺利投产。

当天,彭德怀亲自按下启动按钮,见证了第一炉钢水的出炉。这一刻,现场的工人们欢呼雀跃,热泪盈眶。彭德怀默默地站在一旁,注视着火红的钢水,仿佛看到了国家未来的希望。

1965年,中央委任彭德怀去西南当第三副主任,他的三位上司都有谁

1966年底,经过无数工人和工程师的努力,成昆铁路终于全线贯通。

彭德怀参加了通车仪式,他乘坐首趟列车,穿越群山峻岭,亲眼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沿途的村民纷纷聚集在铁路两旁,向列车挥手致意,彭德怀也微笑着向他们挥手回应。

彭德怀在三线建设中的贡献不可磨灭。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为国家做出贡献。在西南的日子里,他以身作则,带领工人们克服了无数困难,为国家的工业化和国防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5年,中央委任彭德怀去西南当第三副主任,他的三位上司都有谁

1967年,随着三线建设的逐步完成,彭德怀的任务也告一段落。

他带着对工人们的深厚感情和对西南地区的美好记忆,离开了这片曾经奋斗的土地。尽管他的身体已经不再年轻,但他依然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彭德怀的三线建设之行,是他人生中一段重要的历练和贡献。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

他的努力和付出,不仅为国家的工业化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段历史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成为激励后人不断前行的力量。

1965年,中央委任彭德怀去西南当第三副主任,他的三位上司都有谁

参考资料:

彭德怀在三线 (1995).白宏.北京电影制片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