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辛者庫幼稚園”爆火後:如果孩子都活不下去,你還談什麼教育

“辛者庫幼稚園”爆火後:如果孩子都活不下去,你還談什麼教育

“辛者庫幼稚園”爆火後:如果孩子都活不下去,你還談什麼教育

教育的終極目的不是知識,而是生活。

教孩子如何與世界相處,才是父母對一個孩子最大的負責。

作者 | 可樂媽

這幾天,“辛者庫幼稚園”刷爆了網絡。

乍一聽,你可能會覺得奇怪:

辛者庫不是古代的後勤機構嗎?跟幼稚園又有什麼關系呢?

其實,這是網友們給江蘇徐州的徐海路幼稚園起的别名,因為辛者庫的人每天都要幹活,而這家幼稚園的孩子也是如此。

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點就是,在這裡上學的小朋友,吃的飯都不是從食堂打的,而是由自己親手做的。

這些孩子雖然個頭小小,但幹起活來,卻個個動作娴熟。

有的負責洗碗洗菜,有的負責撿柴生火。

還有的小朋友專門負責切菜。

“辛者庫幼稚園”爆火後:如果孩子都活不下去,你還談什麼教育

最後,再由戴着套袖、穿着圍裙、頭頂廚師帽的小朋友下鍋翻炒。

“辛者庫幼稚園”爆火後:如果孩子都活不下去,你還談什麼教育

不一會兒,一道道美味佳肴就上桌了。

“辛者庫幼稚園”爆火後:如果孩子都活不下去,你還談什麼教育

不僅如此,這裡的小朋友還會揉面、揪劑子。

“辛者庫幼稚園”爆火後:如果孩子都活不下去,你還談什麼教育

再看看他們殺魚、清理鱗片的樣子,簡直比大人還要老練。

包包子、蒸饅頭、攤煎餅果子之類的更是不在話下。

難怪有網友調侃稱:“這裡是幼兒職業教育訓練學校,6歲畢業即有3年工作經驗。”

坦白說,作為一位媽媽,我很贊同“辛者庫幼稚園”的教育理念。

因為就像演講家徐望華老師說:

“如果一個孩子缺乏獨立生存和自理自立能力,缺乏生存困境的磨砺,就很難成為生活的強者。”

教育孩子時,不少家長總把重心放在學業上。

但如果一個孩子連“活下去”的能力都沒有,不會生活,更無法自力更生,又談何教育呢?

“辛者庫幼稚園”爆火後:如果孩子都活不下去,你還談什麼教育

缺乏生存能力的孩子

正在經受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

之前,看過這樣一則新聞:

湖北一位媽媽,在朋友圈釋出了一條消息:

“誠心為上大一的女兒找一位能照顧她生活起居的保姆……工作内容:洗衣做飯,收拾房間衛生,照顧日常。”

“辛者庫幼稚園”爆火後:如果孩子都活不下去,你還談什麼教育

據這位媽媽說,自己和丈夫平時很忙,女兒從小嬌生慣養,從來沒動手做過家務。

在女兒剛上大學時,自己是學校、家裡兩頭跑,最近實在是忙不過來了,才在朋友圈裡招聘保姆。

我可以了解這位媽媽的愛女心切,不想讓孩子受生活的苦。

但我也不禁想問:

人生無常,誰又能保證一輩子都做孩子的庇護所?一旦遇到突發狀況,這樣的孩子又該如何靠自己的雙手生存下去?

還記得那個在大潤發打了32天地鋪的店長嗎?

疫情期間,上海大潤發南彙店的店長王忠魁先生因為一個小小的烏龍,他的私人号碼被當成了物資緊急熱線被傳播了出去。

就這樣,他接到了不少求助電話,王店長說:

“一些00後或者剛工作的年輕人,在電話裡告訴我,因為平時沒有做飯的習慣,家裡連鍋都沒有,肉啊蔬菜啊,對他沒有意義。

他什麼菜都不要,就要泡面餅幹,再配點水果。”

“辛者庫幼稚園”爆火後:如果孩子都活不下去,你還談什麼教育

在疫情中,像這樣手裡有肉有菜卻依舊為“溫飽”發愁的孩子,并非個例。

有位被封控在浦東的年輕人無奈自曝,短短三天,因不會做飯,自己和朋友在家“成功”燒糊了兩個鍋。

而我身邊也有這樣的案例:

當時,朋友江江和老公不幸中招,隻得去醫院隔離。

動身之前,兩人給兒子采購了滿滿一冰箱食材,可沒過幾天,我卻還是在朋友圈刷到了江江夫妻倆的求助資訊,想讓人去給他家孩子送飯。

一問才知道:

他們已經上高中的孩子,竟然連一道炒雞蛋都做不好,還差點把房子點着了。

想想真是覺得又魔幻又可悲。

很多孩子,明明四肢健全,聰明伶俐,卻沒有絲毫動手能力,也不會自己照顧自己。

這樣的他們,一旦父母不在身邊,就成了健全的廢人,連活下去都成了問題。

“辛者庫幼稚園”爆火後:如果孩子都活不下去,你還談什麼教育

沒有煙火氣的孩子

成績再優秀也是枉然

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毒笑小說》中,有一篇名為《新郎人偶》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從小就被母親當成家族繼承人來培養。

不用幹活,也無需勞動,每天隻要好好學習就夠了。

長大後,他成了一個很優秀的人。

然而,在婚禮當天,這個主人公卻因想去衛生間但又不知道該何時以何種方式去,也無法向母親請教而出醜,最終贻笑大方。

從這個故事裡,我們也能看到不少父母的影子:

總是在教育孩子要好好學習,卻從未告訴過孩子該如何生活。

教育專家孫雲曉向父母呼籲:

“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生活教育要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隻有生活能力提高了以後,他才能适應社會。”

如果因一時的分數和成績而忽略了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哪怕孩子再優秀,教育的果實仍是苦澀的。

比如那個三次考上清北卻隻能無奈退學的學霸張非。

“辛者庫幼稚園”爆火後:如果孩子都活不下去,你還談什麼教育

在央視節目《實話實話》裡,他的母親哭訴道:

“大家隻關注我兒子智商高,考分高,但大家不知道的是我兒子不會與人相處,缺乏自理能力,不知道心疼父母,情商幾乎為零。”

二十幾歲的大小夥子,不懂得照顧自己,更不會做家務。

有髒衣服就塞在桶裡,最後塞得太滿拔都拔不出來。

但據張非回憶,自己之是以變成今天這樣,其實是母親一手造就的。

小的時候,母親就不願意讓他幹家務活,即使自己幹完了,媽媽也會偷偷自己再幹一遍。久而久之,張非也就不願意再做這樣的無用功了。

還有那個讀到博士卻回家啃老的李明亮。

他曾是當地有名的學霸,考上了985大學,後來,還獲得了留校讀博、工作的機會。

然而,就在所有人等他學成歸來的時候,他卻因吃不了苦放棄了讀了九年的博,選擇回家啃老,吃喝用度全靠年邁的父母。

原來,李明亮從小成績優異,父母見狀便什麼都不讓他幹。

沒想到,最終卻把孩子養成了一個隻會讀書,無法謀生的“廢人”。

唐江澎校長說過:

“孩子沒有分數,過不了今天的聯考;但若隻有分數,恐怕也赢不了未來的大考。”

做飯意味着生存,家務意味着自理。

這些稀疏平常的小事,卻是一個孩子未來賴以生存的必需。

而一個從小被父母包辦一切,始終無法獨立的孩子,注定是經不住社會的考驗的。

“辛者庫幼稚園”爆火後:如果孩子都活不下去,你還談什麼教育

教孩子自力更生

才是父母對孩子最大的負責

好的教育,從來不是讓孩子泡在蜜罐裡,而是盡早讓他們認清生活的真相。

這樣即使有一天,我們不在孩子身旁了,他們也依舊可以填飽肚子,善待自己,頑強而從容地走下去。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小花的味增湯》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媽媽千惠在得知自己患上癌症後,一遍遍拷問自己,在自己僅剩的日子裡要給年幼的女兒留下些什麼呢?

思來想去,千惠決定教會女兒做飯、做家務,認真過好每一天。

她告訴四歲的小花:

“一定要學會做味增湯哦,隻要會做味增湯,就算媽媽不在你身邊,也一定可以活下去。”

“辛者庫幼稚園”爆火後:如果孩子都活不下去,你還談什麼教育

最終,懂事的小花不僅學會了謀生,還在媽媽去世後,用溫暖的飯菜重燃了爸爸對生活的熱情。

在不确定的時代裡,我們更要讓孩子學會獨立,學會生活。

能夠自力更生,才是父母對一個孩子最大的負責。

還是在疫情期間,與那些毫無生存技能的孩子不同,另外一些孩子一動手就赢了:

有個叫“胖胖小魚”的寶藏男孩,年紀不大,卻已經會給家人拉涼皮、腌辣白菜、做蒜蓉大蝦……

“辛者庫幼稚園”爆火後:如果孩子都活不下去,你還談什麼教育

胖胖小魚的媽媽說,小魚5歲時,自己就開始讓他學着洗菜,又過了幾年,小魚便可以穿着圍裙拿起刀具做菜了。

還有一個8歲的江蘇小男孩,他雖然先天有缺陷,隻有一隻胳膊。

但幹起活來,卻手法娴熟。

他每天都會做好飯,切好水果,送到生病的家人房間門口。

動物世界中,老鷹為了讓雛鷹學會飛翔,會将雛鷹帶到懸崖邊,讓孩子墜入深淵。

而雛鷹為了求生,便會拼命煽動翅膀,最終學會展翅翺翔。

人,也應當如此。

狠狠心,放開手,從小教孩子獨立,就從讓孩子做一頓飯菜,洗一件衣服開始。

作家周國平有句話說得特别好:

“真愛孩子就應該從長計議,使孩子離得開父母,離了父母仍有能力生活得好,這乃是常識。”

作為父母,我們比孩子先來到這個世界上,注定無法陪孩子走完一生。

但我們卻可以未雨綢缪,教孩子如何與世界相處。

讓他們在這個溫柔與殘酷并存的社會,長出羽翼,憑借自己的本事攻克生存和生活的難題。

“辛者庫幼稚園”爆火後:如果孩子都活不下去,你還談什麼教育

心理學家賀嶺峰在一次演講中指出:

“如今的我們,誰都不知道孩子将來要面臨一個什麼樣的世界,用我們的價值觀去判斷未來是什麼樣的,這是特别可怕的一件事。

是以,在教育這件事上,父母應該要站在将來,看孩子的今天。”

深以為然。

教育最大的謊言,就是讓孩子隻用讀書學習,其他的什麼都不用管。

而教育最大的悲哀,就是當變化來臨後,我們的孩子真的除了考試和做題外,其他的什麼都不會。

生活,才是檢驗一個孩子的最終标準。

這個世界自會獎勵那些獨立、懂得應變、生存技能滿分的孩子。

是以,如果你愛孩子,就讓他從今天開始,學着做一道菜,學着整理房間,學着自己清洗衣服……

這是為人父母的使命,也是家庭教育最大的成功。

點個“贊吧”,教孩子在瞬息萬變的時代,好好活下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