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鳳
“華中農大11名學子舉報導師黃飛若”塵埃方落定,又驚爆“15名北郵研究所學生舉報導師鄭鳳”,這是怎麼了?是誰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學子、在寒門學子傷口上撒鹽呢?
仔細看了“15名北郵研究所學生聯名舉報自己導師鄭鳳”的新聞。在長達二十多頁的舉報長文中,學生們列舉了導師的種種罪行,包括肆意壓榨學生,學術不能進行指導,克扣學生補貼補助等等。
通篇看完,脊背冒汗,心底暗流湧動,禁不住猜想,這I5名研究所學生中有沒有貧困生?如果有,這鄭導師如此壓榨,可真該千刀萬剮呀!
這世上,有些錢可以拿,但有些錢絕對不能拿。就如學生的獎金、補貼,萬萬不能克扣和截留呀。企業給他們發5000元工資,經過你手,卻變成了1500元,唉,這人太見錢眼開了,太勢利眼了。
能讀到研究所學生,往往已經25、26歲以上的年紀了,這麼大的人還得靠家庭支撐,是以這些大孩子們甚至不好意思和家裡多要一分錢,這些補貼,獎金,工資極有可能是他們唯一的來源,沒有了這些資金,他們怎樣生活?怎樣吃飯?這已經觸及到了研究所學生們的底線,怪不得他們要憤而舉報,實在是别無他法,已經到了生存的邊緣呀!
普通研究所學生經濟上尚且如此艱難,如果是出身貧寒的寒門學子,豈不更是雪上加霜?可叫他們怎麼活呀!
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鄭導師連這種錢都要克扣,這是硬生生堵死後路,不打算日後相見了!
學子求學曆來艱難,千萬不能再在他們傷口灑把鹽了!
這是做人的起碼良心!
華中農大11名學子聯名舉報自己的導師黃飛若學術不端,學術造假,2024年1月16日上午8時送出舉報材料,事隔僅三天,19日已收到舉報結果,初步認定導師黃飛若存在學術不端行為,即月起就停止黃飛若校内所有職務和工作。
舉報成功了,然而作為11名舉報學子的帶頭大哥張黎卻承受着延畢的巨大的風險和代價。對于出身寒門的張黎來說,莫不讓人感到心疼和深深的歎息。
張黎生于單親家庭,寡母一人将其拉扯長大。聯考超湖北一本線50多分,最後錄取到了華中農大,大學期間,成績優秀得以保研,并順利讀博,師從黃飛若教授。這個寒門走出的有志青年,努力想通過讀書改變命運,付諸了極大的努力和熱情,然而,讀書到盡頭,才發現竟是一場欺騙,才發現視為殿堂的清明的博士論文,導師竟然讓他們編造資料,學術造假來愚弄視聽,如此巨大謬誤,竟然出現青天白日之下,想來那一刻,張黎感到巨大的憤怒和失望。
而更令張黎憤怒和失望的是,同課題組的同門兄弟姐妹都曾被導師黃飛若如此強迫和要求:不進行資料造假,不進行學術造假,不完成學術論文,他們根本就畢不了業。
黃飛若
這是什麼樣的學術氛圍、學術環境呀?虛假資料、學術造假大行其道,囗吐真言卻畢不了業,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正義失卻了顔色,真理不再發出光芒。
造假背後牽扯着利益。
張黎他們抛下身家性命不要,抛下學位前程不要,和衆師門一起,以身犯險,隻為照亮後來人的路,隻為還學術以朗朗晴空!
依靠虛假資料和編造的學術成果的掩護,導師黃飛若和相關受益人獲得了大量的科研經費和項目資助,獲得了巨大的學術聲譽和學術地位。
年輕的張黎和他的同門師兄姐妹不能忍受這種學術上的欺騙,更為了驚醒後來人,以免更多人入坑,他們站了起來,他們振臂一呼,他們選擇在1月16日公開舉報,讓考研出分後的學子們,在選擇院校時,睜大眼睛,避免入黃飛若的坑。
張黎
一個單親家庭子弟走到這一步,背負沉重的社會責任和重擔,莫不讓人感到心疼,好在他們成功了,終讓學術造假的導師付出了身敗名裂的代價。
張黎他們的舉報透着一股悲涼,透着一股悲壯,雖然正義的天平最後傾向了他們,然而,卻也讓有良知的國人心中隐隐作痛,好好讀個研,怎麼如此艱難?
仔細看過澎湃新聞關于“論文緻謝走紅”博士黃國平的報道:我想把這世界看得更通透。
在報道中,黃博士作為從四川儀隴走出來的寒門學子,身世坎坷,處境艱難,一路得到無數好心人的幫助,才學業有成,為工科博士,為騰訊研究員,過上了花好月圓的生活。
在感歎寒門成才不易的同時,我們同天下所有善良之人一樣,對于給過這個寒門學子幫助、指點、引導的益友良師充滿感激,是他們讓我們看到了光和電,看到了榜樣和先行者:
高中幫助黃國平的計算機老師邱浩夫婦;
大學時幫其支付學費的梁姓書記;
減免災區學子學費的無名的政策制訂人;
中科大的博後導師宗慶成。
他們的故事,他們的為人,他們的人品如他們的名字一樣傳遍四海,厚德載物,永駐天下人心間。
追憶一下寒門貴子黃國平坎坷的求學路:
黃國平少而孤,母親因家境貧困,不堪忍受,一走了之,父親長年打工,由于無學曆無技術無專長,也隻能掙着微薄的工資,苦苦支撐着這個風雨飄搖的家。
即使這樣,命運對這個家也無半點憐惜,也無半點眷顧,在黃國平上高中之時,父親慘遭車禍,撒手人寰,一年後,一直照顧黃國平的奶奶也離開人世,留下他一個人孤零零地在人間。
此後的黃國平捕魚、捉黃繕,掙些零錢,維持自已的生活,就在這樣的家境下,考上了高中,他苦苦堅持自己的讀書夢。
黃國平2007年在綿陽南山中學複讀;2008年進入西南大學,2012年大學畢業後進入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模式識别國家重點實驗室碩博連讀,師從宗成慶研究員。
高中時,計算機老師邱浩夫婦給予他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指導,點燃了他對計算機的興趣。黃國平第一年聯考不順,考上師範大學的時候,邱浩給其勇氣,支援鼓勵他複讀一年,重新考取了西南大學的計算機專業。在大學期間,黃國平不斷參加比賽,依靠獎學金和助學金,依靠大賽獎金,讀完了四年大學。
他先後拿了兩年國家獎學金,參加了9次數學模組化比賽,“大小挑”等一系列亂七八糟的比賽。最滿意的結果是美國數學模組化比賽一等獎。憑借優異的成績保研至中科大。
在保研中科大時,沒有進去最中意的中科院計算所的龍芯組,最後卻進了中科院自動化所模式識别國重實驗室碩博連讀。導師宗慶成在聽完黃國平的叙述後,動情地說:
“你吃了那麼多的苦,到了這裡,就不用再吃生活上的苦了!”
此後,黃國平在宗老師的指導下,順利完成學業,并于2017年7月畢業,而後入職騰迅,成為騰訊人工智能實驗室“騰訊AI Lab”進階研究員、騰訊翻譯技術負責人。
你看黃國平的求學路,一路之上,遇見的都是好人,從邱浩老師到宗慶成導師,都在竭盡全力的幫助他,這才有了工學博士黃國平,這才有了騰迅進階研究員黃國平。
黃國平出身寒門,卻終成大器,一路盡得好心人幫助和指點,如果在讀研、讀博期間,他遇着了黃飛若此類的披着學術外衣的“僞導師,”或者是遇着“見小利而忘大義”的鄭鳳之流,那麼,黃國平會成長成啥樣?能不能博業?能不能到了騰迅?就隻能留給局外人去遐想了!
讓學子們安安靜靜地讀書,讀個研,讀個博,讓他們成大器,成為未來的棟梁之才,這難道不是每個社會成員的責任嗎?
千萬不要在學子、在寒門學子傷口上撒鹽了,這是一個社會的良知和底線!守住他,就是守住文明的大門!守住進步的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