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三太子到底擁有多少實力,折磨了清朝三代皇帝?

作者:助管天下

其實沒有折磨三代皇帝,主要折磨的是康熙皇帝,因為康熙皇帝就在位六十一年,等到雍正繼位的時候“朱三太子”即使活着也得八九十歲了,還能造成多大的影響呢?

朱三太子到底擁有多少實力,折磨了清朝三代皇帝?

乾隆皇帝時期更不可能了,因為乾隆時期“朱三太子”墳頭草都得長成大樹了,再用“朱三太子”名号,完全就是違背自然規律啊!

其實朱三太子本人并沒有多少實力,真的朱三太子可能早就死了,也可能隐姓埋名了,而折磨清朝的是“朱三太子”這個名号,因為打着這個旗子,就可以造成不小的影響,威脅着清朝的統治!

公元1644年三月十七日,李自成的農民軍包圍北京,十八日晚上崇祯皇帝和太監王承恩登上煤山一起遠望城外,發現烽火遍地,隻能哀聲長歎。

李自成攻入北京,太監王廉急告崇祯皇帝,崇祯皇帝在宮中飲酒長歎:“苦我民爾!”

崇祯皇帝于是召來後宮的嫔妃和公主等人,先是逼迫周皇後和袁貴妃自殺,袁貴妃自殺不成,崇祯連砍數劍,倒在血泊中。

崇祯皇帝又砍傷了自己的長平公主,砍之前還流着淚說:“你為什麼要降生到帝王家來啊!”隻是長平公主當時暈死過去,崇祯以為她死了,就沒再管她。崇祯帝又砍死了妃嫔數人,又派人逼迫懿安張皇後自盡。

在殺了很多人後,崇祯開始清醒點了,于是派人送自己的三個兒子,即太子、永王、定王到勳戚周奎、田弘遇家避難。

十九日淩晨,崇祯皇帝登上煤山,自缢而死,死前隻有太監王承恩在身邊。李自成的大軍随後進入紫禁城,完全占領北京,明朝滅亡。

朱三太子到底擁有多少實力,折磨了清朝三代皇帝?

李自成雖然成功的滅亡了明朝,可是由于政策問題,李自成沒能招降吳三桂,緻使吳三桂聯合清軍在一片石大敗李自成,李自成在北京隻待了四十二天就倉惶西逃,逃走時運走了京城搜刮的大量金銀。

清軍入關後,遷都北京,開始了全國的統一戰争。明朝滅亡後,南方的南明對清朝的鬥争又持續了幾十年。等到康熙皇帝時期,全國基本統一。

可是清朝的全國統一戰争結束,并不代表着民間“反清複明”的思想終止,從康熙皇帝時期,打着崇祯皇帝皇子旗号進行“反清複明”的案件,如雨後春筍一樣,層出不窮。

甚至康熙皇帝時期就有十幾起打着“朱三太子”的名号進行反清複明的活動,很顯然這些所謂的“朱三太子”,絕大多數都是假明朝後裔。康熙皇帝也很關心“朱三太子”的案子,可以說康熙一直在找真正的朱三太子。

疑問一,為什麼明朝滅亡後,沒有人打着“朱三太子”的幌子,進行反清複明活動呢?

原因很簡單,明朝滅亡後,南方的一些明朝将領擁立了明神宗的孫子朱由崧為帝。崇祯皇帝是1644年三月十九日自殺,然後明朝滅亡,同年五月,朱由崧即帝位,年号弘光。

朱三太子到底擁有多少實力,折磨了清朝三代皇帝?

是以朱由崧可以說是和崇祯皇帝無縫對接,既然有正規的政權,自然不需要尋找崇祯帝的皇子,這時候也很少有人去關心這個事情。

弘光政權隻持續了一年時間,就因為黨争,導緻反清實力大減,當清軍南下時,左良玉還在和馬士英大戰,以至于揚州城的史可法沒有兵力阻擋清軍。揚州城破,發生了“揚州十日”這樣的慘案。南京被清軍占領,弘光帝後來被俘獲,弘光政權滅亡。

後來又有隆武政權,主政者是唐王朱聿鍵和鄭芝龍等人,與此同時魯王朱以海也在紹興監國,雙方沒有合作,卻再次内鬥,最後都被清朝打敗。隆武帝被亂箭射殺于汀州府衙,魯王朱以海逃往海外。

隆武政權結束後,又開始了永曆政權,由朱由榔稱帝,其間還和農民起義軍合作。著名戰将李定國,原來就是張獻忠的手下大将,投靠永曆政權後,屢次對抗清軍,打了不少的勝仗,可是最後還是沒能光複河山。1662年,朱由榔被吳三桂絞殺于雲南,永曆政權結束。同時南明也結束了。

從以上可以看出,明朝滅亡後,有太多的政權了,有反清複明之心的朝臣,根本就不需要打着崇祯皇帝皇子的旗号,因為有現成的旗号。

直到永曆帝被殺,明朝皇室宗親也都被屠殺的差不多了,才開始有“朱三太子”之說。

朱三太子到底擁有多少實力,折磨了清朝三代皇帝?

疑問二,為什麼要打着“朱三太子”旗号呢?“朱三太子”實力怎麼樣?

朱三太子其實不是指的崇祯皇帝的第三子,也可能是指的崇祯皇帝活着的第三個兒子,反正隻要是康熙皇帝時期的反清活動,大多數都是以“朱三太子”為旗号。

朱三太子本身沒有什麼實力,隻是這個名号太響了,因為崇祯皇帝的兒子,太有正統性了。

那麼既然崇祯皇帝的兒子有号召性,為什麼沒人以皇太子的名号反清呢?主要是因為,崇祯皇帝的太子,可能已經死了。

根據《明史》記載,崇祯皇帝有七個兒子,分别為:第一子朱慈烺,第二子懷隐王朱慈烜,第三子定王朱慈炯,第四子永王朱慈炤,第五子悼靈王朱慈煥,第六子悼懷王,以及皇七子。

活到成年的隻有三個兒子,也就是太子朱慈烺、永王、定王。

但是很多人都質疑《明史》,因為關于崇祯皇帝的兒子,其他史書記載的和《明史》都不一樣。

比如《甲申傳信錄》是怎麼說的:

大行皇帝有四子二女,皇太子言慈烺,甲申國變時十六歲。次長公主,次永王,言慈煥,少四歲。俱周後出,次定王慈燦,少六歲,田妃出。次坤儀公主,袁妃出。次懷隱王慈炤,田妃出。

從這裡可以看出,老大是朱慈烺,永王朱慈煥是老二,定王朱慈燦是老三。

《罪惟錄》中記載了,思宗第三子永王慈煥、第四子定王慈炯(一作慈燦),俱田貴妃出,是以這裡變成了老三是慈煥,老四是慈炯。正好和正史反過來。

不管怎麼說,我們可以确定的是崇祯的大兒子叫朱慈烺。我們先看一下朱慈烺的結局。

朱三太子到底擁有多少實力,折磨了清朝三代皇帝?

明朝滅亡後,太子朱慈烺被李自成捉住,以禮相待,被李自成封為宋王,李自成與吳三桂大戰的時候,太子趁亂跑路了,《明史》記載太子不知所蹤。

《明季南略》記載:

自成東出,人見太子馬銜尾随後,自成戰敗而還,失太子。至是,太子下落,遂不可知。

由此可見,《明季南略》也記載了太子不知下落。

但是随後不久發生了“南北太子”案,并且很多人都覺得“北太子案”中的是真太子。

北太子案内容,大概就是太子趁亂逃跑後,逃回了外公周奎家,當時長平公主也在周奎家,兄妹倆見面,抱頭痛哭。可是太子的外公周奎怕受連累,把外孫直接獻給了多爾衮。很顯然這個應該是真太子,可是多爾衮不願意說他是真的,因為如果表示這是真太子,就是一個燙手山芋,留着不行,殺了更不行。

周奎不敢隐,縛太子出獻攝政王,命都督謝弘儀收管。百姓聞先帝太子尚在,饋送牲牢、禮币者甚衆。攝政王恐生他變,命舊講官謝升識認。升承旨,力言不是。複令宮主認之,宮主見太子,淚下;周奎掌其頰,宮主驚走,亦言不是。《太子本紀》

多爾衮想了個方法,那就是讓人指認這個太子是假的,這樣就可以直接以“假冒太子”的名義殺了真太子。

當時有人說這是真太子,直接受到處罰,甚至遭到威脅。于是都改口說這是假太子。長平公主去指認太子,可是她見到太子流淚了,很顯然這是真太子。

朱三太子到底擁有多少實力,折磨了清朝三代皇帝?

周奎一看情況不對,直接打了外孫女一個耳光,長平公主隻能說是假太子。多爾衮于是以“假冒太子”之名,殺了真太子。

還有南太子案,就是有一位北方來得人,自稱太子,投奔弘光政權,可是當時都說這個不是真太子,因為他不知道宮中的事情,包括自己大伯(朱由校)的名字。

關于南太子案,很多史書都記載這是個假太子,原名叫王之明,因為長的像太子,于是假冒。

這個假太子的結局也很慘,弘光帝沒有殺他,但是清軍占領南京後,把他殺了。

當然還有很多太子的傳說,但是都沒有依據,比如說太子潛逃到了栾川,在老君山僞裝成道人30多年,被追随而來的遺民暗中尊為皇帝,直到51歲死去。

還有傳說,太子被當年東宮講讀之一李士淳帶回其老家廣東省梅州市,得以善終。

可是這些都是後來才傳說出來的,就當時清朝的環境來看,絕對沒有這些傳說的。是以在清朝康熙年間,很多人都相信太子已經被多爾衮殺死了,也就沒有人打着太子的旗号起事了。

朱三太子是誰呢?

史料對于崇祯皇帝的兒子記載有出入,但是他們一緻的記載是崇祯皇帝有三個兒子活到了成年,并且除了太子,還有永王和定王。

朱三太子到底擁有多少實力,折磨了清朝三代皇帝?

雖然對于永王和定王的名字,有争議,排序也有争議,但是可以看到崇祯确實有另外兩個兒子(除了太子)逃了出來。

在當時漢人心中,崇祯有兒子逃出來了,太子已經死了,南明政權沒了,反正一共有三個兒子逃出來,就以“朱三太子”為旗号起事,效果是最好的。

康熙時期,以朱三太子起事的多達十幾個,比如康熙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楊起隆以“朱三太子”名義在京城糾衆反清,并建廣德年号,但旋即失敗。失敗後,楊潛逃。

直到康熙十九年在陝西漢中、興安一帶又有一個自稱朱三太子的人,秘密進行反清活動。但清廷并未能将該人捕獲。

一直持續到康熙四十六年,都有人假冒“朱三太子”起事。可是這些都不是崇祯皇帝的真兒子,因為真兒子可能早就躲起來了,哪裡敢起事呢!

王士元案就是一個例子。

大體上就是有一個老人,都七十五歲了,他的孩子們起名字都有一些金木水火土的符号,很怪異,這樣的名字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他名字叫王士元。

最後有官員審王士元,他說出了實情,說自己是崇祯皇帝的兒子朱慈煥,明朝滅亡後才十一歲,當時李自成把他交給了毛姓将軍,毛将軍把他帶到了河南種地,颠沛流離。

十三歲時,毛将軍聽說清兵正在緝捕流寇餘黨,于是抛下他,自己逃亡了。他走到朱元璋故居鳳陽,遇到一位姓王的老鄉紳,曾任明朝谏官,問清楚情況,王老先生為了感恩明朝,把他留在家裡收為養子,并且改姓“王”,取名“王士元”。

後來王老先生去世,王士元被王家子孫趕了出來,王士元就出家當和尚度日。有一位姓胡的人,他是明朝官員的後代,認識了王士元,欣賞他的才學,勸他還俗,并且把女兒嫁給王士元。

朱三太子到底擁有多少實力,折磨了清朝三代皇帝?

從此王士元以教書謀生,并且屢次搬家,哪裡風聲緊,他就離開,并且又改為張姓。等到官府抓到他的時候,王士元都七十五歲了。

王士元說:“自己完全沒有反清的思想,并且感念清朝對自己祖先陵墓的修繕,還把打敗了起義軍,為父親報了仇!”

不得不說王士元的求生欲望很強,他還說,三藩之亂自己都沒有起事,也沒有造兵器铠甲,根本就不想造反,隻想當順民。

官員也覺得“王士元”說的有理,于是上報康熙皇帝,康熙皇帝表示:“朱某雖無謀反之事,未嘗無謀反之心,應拟大辟,以息亂階。”

最後以謀反罪,将朱慈煥和兒孫全部斬首,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朱三太子”是康熙的心病,即便康熙以仁治天下,但是還是不願意放過前朝皇族後裔。

這些記錄是記載在《清稗類鈔》,但是在《清實錄》中記載的是崇祯第四子,并且這裡面肯定不好意思直接記載康熙殺前朝皇子。隻是說查閱前朝史書,崇祯皇帝的第四子已經于崇祯十四年病故,是以王士元是假皇子,于是處斬。

至是九卿等覆奏:朱三供伊系崇祯第四子。查崇祯第四子已于崇祯十四年前身故。又傳喚明代老年太監俱不認識。朱三明系假冒。朱三父子應淩遲處死。《清實錄》

很多人因為這一點,說清朝故意把已經去世的皇子和王士元牽扯,這樣制造一種皇四子已經去世的假象。

還有人甚至說清朝的《明史》對崇祯的兒子,排序和名字也有篡改,可是我覺得《明史》是沒有問題的,因為《清實錄》記載王士元說自己是皇四子,而《明史》中皇四子結局是下落不明,叫永王朱慈炤,這樣清朝根本就沒有自圓其說吧!

是以,可以說康熙殺“王士元”時,故意把已經去世的皇子和四皇子搞混了,但是不能說清朝篡改了《明史》中崇祯皇帝的子嗣排序。

朱三太子到底擁有多少實力,折磨了清朝三代皇帝?

綜上所述,“朱三太子”的實力并不強,可能真正的朱三太子(朱慈炯)早就吓得躲起來了,比如王士元(朱慈炤)這樣的崇祯兒子。凡是打着“朱三太子”旗号起事的人,都不是真皇子,隻是“朱三太子”這個牌子太響亮了,是以備受反清人士喜歡。

而康熙皇帝當然很讨厭“朱三太子”這個名号,因為就是這個名号使自己的統治不穩定,是以不管是真的朱三太子還是假的,康熙都會殺掉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