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博士乘組”講述154天太空生活

作者:中國軍号

來源:解放軍報·中國軍号

作者:占康

“博士乘組”講述154天太空生活

神舟十六号乘組拍攝的空間站組合體全景照片。資料圖檔

3月中旬,神舟十六号乘組航天員、中國空間站首位載荷專家桂海潮的身影出現在中國科技館,應邀參加“科技館裡的思政課”。桂海潮身穿深藍色航天員服裝,以真摯的情感、生動的語言分享了中國航天員逐夢太空的故事,圍繞航天員選拔訓練、太空生活等公衆好奇的話題,與現場青少年學生代表展開了熱烈的交流。

桂海潮所在的神舟十六号乘組,首次包含了“航天駕駛員、航天飛行工程師、載荷專家”3種航天員類型,被網友稱為“博士乘組”。在空間站任務接力賽當中,神舟十六号乘組跑完了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第一棒。

傳回後,景海鵬在接受采訪時總結:“這次任務中,乘組做到了開心生活、高效工作,所有操作、指令的發送,沒有出任何差錯,做到了零失誤、零差錯。”他給兩位年輕隊友的評價是:“朱楊柱、桂海潮,确确實實表現得非常棒,滿分100分我給他們120分。”

太空5個月,神舟十六号乘組在太空經曆了怎樣的故事?讓我們共同回顧。

追逐藍色的夢想

那一天,運作于地球軌道上的乳白色航天器,成為世界目光的焦點。2023年7月20日13時45分,景海鵬身着藍色辨別的艙外服,從問天艙氣閘艙一躍而起。置身于廣袤的太空中,上方蔚藍色的地球仿佛觸手可及。這是神舟十六号乘組首次出艙活動。

“01已出艙,感覺良好。”深邃的太空中,景海鵬向全國人民揮手緻意。北京航天城指控大廳内,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

15年間,四度飛天,景海鵬創造了單人執行任務最高紀錄。從執行神舟七号任務開始,他在追夢過程中一次次歸零重新開機,一次次重新接受“魔鬼訓練”,一次次直面全新挑戰考驗。如今,他終于迎來了自己的“太空漫步”時刻。景海鵬曾說:“第一次上太空叫實作夢想;第二次叫超越夢想;第三次叫升華夢想;第四次叫創新夢想。”在追逐夢想這條路上,他從未停止過奔跑的腳步。

随後,朱楊柱身着黃色辨別的艙外服也順利出艙。作為大陸首個執行出艙任務的航天飛行工程師,他終于可以走出艙外感受靜谧絕美的宇宙。少年時,朱楊柱常常躺在蘇北平原上幻想能從藍天之上眺望家鄉。這個與空天有關的夢想,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後迎來了夢圓時刻。他沒有想象中的緊張和忐忑,也沒有太多激動和興奮,反而非常平靜。就像是一個聯考生在進行了一次次模拟考試後,胸有成竹走向考場,寫下自己的答卷。他專注于眼前的工作,有條不紊地按步驟操作着。在景海鵬和桂海潮的默契配合下,在“曙光”精準的指揮和地面各大系統的支援下,朱楊柱此次出艙活動,“勝似閑庭信步”。

“晃一晃,往下壓一壓,看看是不是擡升到位了?”艙外航天員走到哪兒,操作到哪兒,桂海潮的叮囑都會及時跟上。桂海潮寸步不離守在操作台前,關注着機械臂的運動軌迹和各種參數,與艙外的隊友們密切配合完成各種操作。這個被網友稱為“小鎮做題家”的桂海潮,擁有一部勵志成長史。聯考時,他以縣城理科狀元的成績進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一路攻讀本碩博,31歲就擔任博士生導師。桂海潮曾經夢想着,有一天能把自己熱愛的科研工作搬上太空實驗室。當得知大陸要選拔首批載荷專家的消息時,桂海潮當即報了名。那個在星光下趕着牛回家的孩子,終于在36歲這一年實作了飛往太空的夢想。

在一次次陽照區和陰影區的交替中,景海鵬在機械臂的支援下停靠了30多個點位,朱楊柱在艙壁攀爬了100多個扶手。漫漫長路中,朱楊柱卻不覺得孤單。“01你看見我了嗎?我看見你的影子了,在那個太陽翼上有你的影子。”他和景海鵬一路通過耳機聊着天,給對方心理支援。艙内航天員桂海潮也随時關注着他們艙外服的相關參數,主動提醒他們服裝溫度,便于他們提前調節到适體溫度。

經過約8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六号乘組3人密切協同,在空間站機械臂的支援下,配合完成“天和”核心艙全景相機B在軌支架安裝及擡升、“夢天”實驗艙全景相機A和B解鎖及擡升等工作,出艙活動圓滿完成。

桂海潮還記着,他就在艙門口等着隊友們。當景海鵬和朱楊柱順利完成任務回艙時,3人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指令長的兩次熱淚盈眶

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指令長景海鵬卻有兩次熱淚盈眶的時刻——

神舟十六号乘組進入空間站初期,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整理物資。空間站艙内堆了滿滿的貨包,乘組要進行重新分類、打包和存儲。在放置貨包時,還要用海綿、泡沫等廢棄物把空隙塞滿,以免貨包飄移。

一天,神舟十六号乘組提前完成了工作,便在天舟五号飛船裡開始整理廢棄物。傍晚,景海鵬去準備晚飯,朱楊柱和桂海潮繼續整理。半小時過去了,飯熱好了,景海鵬催他們吃飯。朱楊柱和桂海潮說馬上就來。等到飯菜都涼了,他倆還沒露面。就這樣,飯菜熱了一遍又一遍,時間已經過去了4個小時。景海鵬直接飄到節點艙,朝着貨船裡大聲喊道:“我指令你們必須停下來,幹不完也不幹了,吃飯!”見從沒跟他們紅過臉的指令長第一次發火了,朱楊柱和桂海潮趕緊結束了手頭的工作。

看到兩位年輕隊友的樣子,景海鵬不禁鼻子一酸。隻見朱楊柱和桂海潮戴着頭燈,滿頭大汗,眼睛布滿血絲。他們的新手套已經被磨破了,手指頭都露出來了。景海鵬含着淚水拍了拍兩人的肩膀,“辛苦了”。接着,他又說道:“咱們能夠為國家空間站應用與發展做一點貢獻,用兩個字表達就是‘值’,3個字表達就是‘很值’,4個字表達就是‘非常值’”。桂海潮疑惑地說:“01,你是不是餓暈了?那個‘值’不是2個字,‘很值’也不是3個字,‘非常值’也不是4個字。”3個人哈哈大笑。空間站的每一天幾乎都是這樣,辛苦而快樂。

2023年10月24日上午7時,鬧鐘如平常一樣準時響起。景海鵬起床後,迅速收拾睡眠區。突然,艙内響起了“祝你生日快樂”的音樂聲。“01,祝你生日快樂!”朱楊柱和桂海潮站在餐桌前,笑着對他說。餐桌上放着地面支援人員早就準備好的生日大禮包。景海鵬這才想起來,今天是他的生日。

這個場景,似乎格外熟悉。景海鵬的思緒已經飄回了7年前,那時候,他正在和航天員陳冬在太空執行神舟十一号任務。晚上7時,景海鵬按地面保障團隊通知要求在顯示器前等着收看新聞聯播,沒想到螢幕中出現的是每天陪伴他們的地面從業人員代表和航天員大隊的戰友們。他們面前擺放着一個生日蛋糕,上面寫着:“祝海鵬生日快樂!”

身邊的陳冬也拿出一個太空版“生日蛋糕”,打開後舀了一勺塞進他嘴裡。蛋糕甜,景海鵬的心裡更甜。小時候,景海鵬家裡條件不好,過生日時母親隻能給他煮一碗雞蛋面。景海鵬沒想到,自己竟然能在太空過這麼隆重的生日。那晚,他激動地連敬了12個軍禮。

7年後,景海鵬又能在太空和戰友們一起過生日,這是多麼難得啊。想到此,景海鵬忍不住熱淚盈眶。

湊巧的是,這一天也是朱楊柱的農曆生日。3人分享着生日大禮包,也分享着心得體會。景海鵬說:“感謝兩位兄弟,但是說實話,生日過不過無所謂,我們一定要把任務完成好。”桂海潮提議說:“過生日時,我們應該想想自己是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朱楊柱說:“俗話說,兒的生日母的難日,我們要不忘初心,堅決完成好祖國母親交給我們的任務。”一個生日聚會在他們的感慨聲中變成了任務動員會。

桂海潮回憶說,在這個年齡相差20歲的跨代組合中,指令長景海鵬對他們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放心,有我在。”景海鵬曾提出“1+1+1=1”的團隊理念,要求乘組一心,攥指成拳,團隊作戰。正是在3個人的互相陪伴、并肩前行下,他們進行了1次出艙活動和中國空間站第4次太空授課活動,圓滿完成了空間站多次貨物出艙任務。“作為中國空間站首位載荷專家,能在太空中做科研實驗,我感到特别幸運、開心和自豪。”桂海潮說。

“太空授課”背後的故事

在衆多青少年熱切的目光簇擁下,“科技館裡的思政課”漸入高潮。桂海潮跟大家分享了一個小秘密——其實在2023年9月21日“天宮課堂”第4次授課時,深受觀衆喜愛的“乒乓球”實驗差點夭折。

按照中國科技館的最初設計方案,航天員需要在乒乓球表面粘貼疏水膜,利用水的表面張力将水球像乒乓球一樣彈開。然而,航天員們在空間站備課時卻發現,水球并沒能像設想中那樣彈開。差一點,這個實驗就要取消了。不過,他們意外發現,所配備的運動清潔幹巾表面具有疏水性。授課團隊根據這一現象,立即調整了教具,将幹巾纏在乒乓球拍上。

于是,才有了大家看到的“太空乒乓球實驗”。朱楊柱先從水袋中擠出一個水球,當水球接觸到桂海潮手中的乒乓球拍後,立即“黏”在了球拍表面。随後,朱楊柱用一個表面包裹着運動清潔幹巾的“特制”球拍擊打水球,水球竟然緩緩被彈開了。兩名“太空教師”你來我往打起了“乒乓球”,令地面課堂師生驚歎不已。

“除了表面張力使水球不容易破裂外,毛巾的表面還布滿了疏水的微絨毛,這些微絨毛和它們形成的微結構具有很好的疏水性能。”朱楊柱邊打球邊解釋。

除了“奇妙乒乓球”,“球形火焰”也吸引了全國無數中國小生的目光。

在“球形火焰”實驗中,桂海潮用火柴點燃一支黃色的蠟燭,與地面課堂蠟燭的錐形火焰不同,空間站裡點燃的蠟燭火焰近似球形,顔色呈藍色,且不論方向如何改變,火焰狀态都不會發生變化。在這場精心展示的實驗背後,授課團隊可下了不少功夫。為了向全國的中國小生呈現最好的授課效果,神舟十六号乘組發揮自身特點,參與了實驗的設計。從提出創意、制作教具,再到打磨講義、在軌備課練習,整個過程極富想象力,也極具挑戰性。

這是中國空間站首次在艙内開放空間中示範燃燒實驗。針對實驗安全性,航天員系統聯合空間站系統在地面開展了相關試驗和全面分析,并采取了各種措施,確定實驗安全和風險可控。

授課中展示的這次實驗已經是第9次點火實驗,也是示範效果最好的一次實驗。由于人員和部分裝置的安全要求,授課過程中,夢天艙的通風不能停,但是艙内的風速過高,會直接影響蠟燭火焰的球形。為了降低風速,減小風擾動,航天員們反複嘗試,經過多次點火實驗,摸索出了對實驗區域附近的出風口進行封堵、導流的解決方案。他們就地取材,制作了便捷的封堵導流裝置,最終将燃燒實驗區的局部風速降低到4厘米/秒以下,得到了最佳的微重力球形火焰示範效果。

屬于中國人的光榮和浪漫

2023年10月30日,神舟十六号乘組即将結束5個月的太空生活,踏上回家之旅。20時37分,神舟十六号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成功分離。分離後,神舟十六号乘組要在飛船對空間站繞飛過程中,拍攝以地球為背景的空間站組合體全景圖像。

景海鵬和朱楊柱觀察着儀表資料,桂海潮手持高清相機,通過舷窗進行觀察。“當空間站從舷窗的邊緣飄過來的時候,當時的地球背景剛好是一片大海,上面有一些白雲。我們的空間站在這個上面最亮、最美,特别壯觀。當時我簡直想不出有什麼詞能形容我的感受。”桂海潮回憶說。景海鵬問:“怎麼樣,03?”桂海潮回答:“非常漂亮,我們的空間站很帥。”

那一瞬間,桂海潮激動得想要喊出來。但是為了保證拍攝效果,他盡量調整呼吸,平複心情,穩穩用手托住相機,全神貫注地盯着。當空間站飛入視野時,他趕緊摁下快門,攝錄了一段足以載入史冊的珍貴視訊。

空間站的真實面貌第一次公布在大衆面前,每個細節都清晰可見,它在蔚藍色地球的映襯下,美得令人驚歎。這是大陸首次在軌擷取以地球為背景的空間站組合體全景圖像,也是中國空間站的第一組全構型工作照。網友直呼震撼,稱之為“屬于中國人的光榮和浪漫。”

回家前,神舟十六号航天員還在空間站吃到了自己種的綠色蔬菜。他們精心培育的“太空菜園”,不僅是航天員在軌生活的調劑,更是研究太空微重力環境下植物生長發育、生理生化的重要實驗。

在軌期間,神舟十六号乘組共開展了70項空間實(試)驗和8項人因工程技術研究,擷取了大量的實驗資料。他們還帶回了一些實驗樣品,靜待科研人員“開箱”。

2023年10月31日清晨,巴丹吉林沙漠迎來了一場壯美的日出,仿佛在熱切地迎接神舟十六号航天員凱旋。8時11分,神舟十六号載人飛船傳回艙在東風着陸場成功着陸。9時10分,3名航天員全部安全順利出艙,健康狀況良好,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今天,距離神舟十六号飛天已經過去了數月。再度回憶起火箭升空的那一瞬間,桂海潮情不自禁地說:“我感到身上的每一個細胞都在超重,我感到自己的後背有一股厚重的力量,穩穩地托着自己的身體掙脫引力、拔地而起。我深刻感受到,那一刻,是祖國托舉我飛天!”

中國航天人每一次對太空的叩問,都是下一次探索的開始。此時此刻,在距離地球約400公裡的太空,“最年輕乘組”正在續寫中國空間站的精彩。未來,将會有更多的中國航天員繼續征戰太空,不斷标注中國航天發展的新高度。

(解放軍報·中國軍号出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