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蒙山沂水雁高飛 四雁融合共創富|董書通:為了沂蒙大地豐産增收

作者:觀看新聞

眼下正值春耕春管時節,臨沭縣田間機聲隆隆,到處是繁忙景象。這裡的老百姓卻格外輕松,他們把土地托管給臨沭金豐公社農業服務有限公司後,像平田整地、追肥澆水等農活都有人代勞,不用自己幹了。

  作為傳統農業大縣,臨沭縣去年糧食種植面積、單産、總産均出現增幅,糧食生産實作全面增産。如何讓有限的土地多打糧、打好糧,“密碼”就在該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裡。

蒙山沂水雁高飛 四雁融合共創富|董書通:為了沂蒙大地豐産增收

  董書通今年60歲,臨沭本地人,在鄉親們眼裡,他是“能下地、真服務、有情懷”的現代新農人。從“在供銷社調運農副産品”第一份工作做起,到攜手金正大集團聯合創辦臨沭金豐公社,根據農民需求提供“耕、種、管、收、售”各環節的社會化服務,董書通“修煉”了37年。

  “你們外出打工,我給你們打工,每畝地能省下180多塊錢,你們不用種地還能增加收入。”2017年夏天,董書通站在臨沭縣前莊村田邊,賣力地向勞作的村民宣傳土地托管的好處。

  “你們是不是騙子?”“有這樣的好事,村裡、鎮上怎麼沒有宣傳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種田幾十年,村民們不了解土地托,多是看熱鬧的,還有攆人的。

  為盡快打開局面,董書通不設準入限制,五畝、十畝就服務,一畝、兩畝也幹。“零散地塊造成農機浪費,增加很多成本,我之前做農資生意的積蓄都賠進去了。”董書通說,臨沭縣委、縣政府聯合發文,支援金豐公社發展,堅定了他做好農業社會化服務為種地“減負”的信心。

蒙山沂水雁高飛 四雁融合共創富|董書通:為了沂蒙大地豐産增收

  為規避種植風險,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臨沭金豐公社創新實行“政策險+商業保險”農業雙保險機制,最大限度確定種植“零風險”;在臨沭縣農業農村局指導下,率先在全國實施大田作物全程數字化管理,實作農業精準、高效、标準化,作業品質可追溯,有效降低種植成本;積極響應國家提出的“提質增效”号召,引導農民增施益生菌和有機肥,提升地力,實作農業增産增收。

  服務進田間,種地變輕松。“金豐公社”服務模式越來越受到農民的歡迎。糧食生産全程托管面積2萬多畝,多環節托管達到30萬畝,較好地解決了“誰來種地、怎麼種地”的問題。

  就在土地托管項目日益成熟的時候,臨沭縣盧官莊村黨支部書記盧洪本找到董書通,希望依托金豐公社為負債的村集體增加收入。2022年3月,盧官莊村與臨沭金豐公社簽訂“雙社聯合”合作協定。根據協定,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流轉整合耕地,托管給臨沭金豐公社,在保障農民土地每畝每年800元保底收益與生産成本的基礎上,産生的收益由農民、村集體、合作社和金豐公社按約定的比例分紅。

蒙山沂水雁高飛 四雁融合共創富|董書通:為了沂蒙大地豐産增收

  “‘雙社聯合’模式便于土地集約,取消了田埂、生産路,地塊‘化零為整’後可以用上先進的植保機械,實作資源節約、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董書通舉例說,盧官莊村将1560畝土地與金豐公社聯營,當年每畝收益2850元,扣除每畝800元固定收益、1050元農業生産投入費用,每畝實作盈利1000元,真正實作了“農民離鄉不丢地,不種增收益”。

  農業的出路在于科技,引領的力量源自創新。臨沭金豐公社探索的“雙社聯合、雁陣共建”模式在全市推廣。去年,臨沭縣累計發展“雙社聯合”村35個,帶動土地經營面積2.1萬多畝,增加村集體收入187萬元。

  董書通與他的臨沭金豐公社發揮“雁陣”創新、引領、帶動作用,讓更多家庭農場主、返鄉創業農民、合作社帶頭人等高素質農民參與到農業社會化服務中來,助力更多農戶“牽手”現代農業,為農業未來、鄉村振興帶來新的希望。

  臨報融媒記者 朱鵬 通訊員 劉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