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綠色中原行:“數”“綠”融合雙翼展翅高飛

通信世界網消息(CWW)追“數”逐“綠”,中原崛起滿目新。洛陽古都,鐘靈毓秀之地;許昌舊邑,人文荟萃之鄉,如今走進這兩座城市,不僅有撲面而來的曆史厚重感,還有探索未來城市的“數智蝶變”,更有蓬勃發展的綠色經濟。

當下,“數”“綠”融合發展正催生新風口、新成就,以數字化促進綠色化,以綠色化賦能數字化,将創造“1+1>2”的整體效益。4月28—29日,通信世界全媒體記者跟随華為綠色中原行活動來到許昌和洛陽,探索智慧光伏加持下,産業數字化的全新“蝶變”。

綠色充電護航:打造便民“充電圈”

目前,新能源汽車進入快速普及階段,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2041萬輛。與之相應的是,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也十分火熱,北京、河南、遼甯等11個省(市)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設施覆寫率達到100%。不過,傳統的燃油車加滿一箱油僅需幾分鐘,但新能源汽車充電動辄幾小時起步,充電不友善、裡程焦慮仍是制約消費者購買電動車的重要原因,充電營運商也面臨充電裝置品質差、壽命短、演進難、盈利難等困境。随着大功率、高壓快充技術的逐漸成熟,“超充”正成為行業發展的新方向。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新勢力”,華為自然也不落征帆,“一秒一公裡”,憑借全液冷超充站殺入超充技術領域,并宣布今年将在全國完成10萬根超充樁的建設。此前318川藏超充綠廊上線多個華為全液冷超充站,“一杯咖啡,滿電出發”的口号深入人心。而此次探訪的保利堂悅光儲充檢智慧充電站是許昌市第一座上線營運的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光、儲、充、檢一體化綜合能源服務示範站,建設了4台600kW全液冷超充和12台250kW自冷快充,面對充電車輛快速補能需求,可通過功率池共享,根據不同車輛需求靈活調配功率,提升場站的營運效率。

綠色中原行:“數”“綠”融合雙翼展翅高飛

許昌保利堂悅光儲充檢智慧充電站相關負責人表示,項目自1月12日試營運以來,月均充電量1.4萬度,服務充電車輛1300餘次,光伏儲能裝置累計充放電電量9兆瓦時,實作碳減排8.9噸。目前該充電站已布設分布式光伏48kWp,使用50kW華為逆變器,預計年發電量62.4萬度,能夠滿足1200輛車充電需求,可實作碳減排190噸,為“零碳出行”持續賦能。

相比傳統電站,該站服務能力提升了50%,真正實作“即充即走”,而這離不開華為全液冷超充技術的支援。據了解,華為全液冷超充最大功率600kW,充電5分鐘續航200公裡,且一次充電成功率高達99%,支援200至1000V充電範圍;相容性強,可比對所有符合國标的直流快充車型,特斯拉、小鵬等乘用車及貨拉拉等商用車均能使用華為全液冷超充裝置進行充電。總的來看,華為全液冷超充充電快、噪音低、周轉率高、響應時間短等特點為使用者帶來極緻體驗、極高品質和極佳收益;高可靠設計、15年超長壽命、“0”維護等也充分保障了電站營運方的收益需求。

華為相關負責人表示,繼2023年釋出全液冷超快一體産品後,2024年華為加快布局,推出系列化産品與解決方案,功率配置更加豐富的主機将适配更多場景,相容更多車型需求。未來華為還将上市風液智冷儲能,推進光儲充一體化,适配更多元場景(拓展園區、公交、礦山、物流、酒店、鄉村等充電場景),攜手客戶、夥伴,共同打造一張“無處不在”的超快充網絡。

事實上,除了超充站布局,華為數字能源還釋出“一體三面”的電動化戰略,并攜手首批11家車企、線上線下500多家充電營運商等成立“超充聯盟”,通過智能電動和智能充電網絡的高品質協同發展,加速汽車電動化程序。許昌市投資集團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将攜手華為逐漸建構布局合理、便捷高效、服務優良的新能源汽車充電網絡,進一步緩解新能源汽車充電裡程焦慮。

綠色算力賦能:建設中原人工智能“高地”

AI賦能智慧反詐、AI賦能智能制造、AI賦能智能軸承研究……目前,以生成式大模型為代表的AI方案從專業技術領域滲透到生産生活的多個領域,各類智能化應用在經濟建設、科技創新、生産力提升等方面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與之相應的是,智算“競賽”持續加速。中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是河南首家、全國第三家建成并投用的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是中原地區人工智能産業的重大算力基礎設施、中國算力網的重要節點之一。該計算中心于2021年10月正式投運,一期已建成規模100P。

據許昌市市投數字經濟産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克窮介紹,經過兩年的實踐探索,計算中心已逐漸進入項目落地階段,将圍繞“一中心四平台”的許昌模式,強化四大職能,打造中原地區的人工智能“高地”。

一是為城市的發展提供澎湃、普惠的算力服務,讓使用者像用水和電一樣随時擷取AI算力,未來将逐漸規劃建設300P的算力規模。二是結合河南優勢産業,聯合夥伴打造應用示範标杆(如智能制造、智慧電力、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加速行業智能化更新。三是提供普惠算力、全周期技術支援和多層面産業合作,打通“政産學研金服用”,實作産業共創共赢。四是為科研創新及人才培養提供平台,如中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與信大網禦共同創新孵化“嵩山淩雲”反詐行業模型,可有效追蹤到犯罪分子,精準過濾并控制涉詐網站,減少群衆損失。

值得關注的是,計算中心不僅實作超強算力,在節能方面也達到了國内先進水準,這背後離不開兩大支撐。其一是普通配套機房采用冷熱通道完全隔離的微子產品建設方案,降低制冷能耗;高密AI算力機櫃采用液冷方案,滿足高功率、高密裝置部署、低PUE要求,300P滿配置建成後,PUE值将達到1.2左右。其二是打造智慧光伏項目,項目投運後年發電量約 81萬千瓦·時,可有效降低計算中心用電成本,增加綠電使用比例。

綠色中原行:“數”“綠”融合雙翼展翅高飛

在智慧光伏項目上,華為逆變器充分保障了項目長期穩定運作。在主動安全方面,逆變器具備L4級直流拉弧智能檢測與快速關斷技術(AFCI),可以有效保障人身和财産安全。在更多發電方面,逆變器的多路MPPT功能,再加上自帶的元件PID修複功能,可助力系統發電量有效提高。在長久可靠方面,逆變器可用度高達99.999%,在生命周期免更換。在極簡運維方面,提升營運整體效率50%,降低故障運維損失。在更優用電方面,通過端到端網雲融合架構,實作全場景協同,全鍊路優化,使能商業模式綜合收益最優。

面向未來, 李克窮表示,計算中心将立足許昌、面向河南、服務全國,逐漸改變河南人工智能産業薄弱的局面,培育中部地區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新生态,帶動區域産業更新和經濟高品質發展。

綠色氫“風”徐來:華久氫能源勝券在握

在雙碳戰略目标指引之下,實作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已成為産業共識,而氫能作為純正的零碳新能源,是推動能源系統綠色低碳轉型的關鍵着力點。此次探訪的華久氫能源(河南)有限公司專業從事氫能源多樣化供應和利用,重點發展綠色低碳清潔能源。該公司氫能一體化項目一期4000噸/年高壓氫裝置于2021年12月建成,已進入生産營運階段。二期建設綜合能源站項目、200标立/小時屋頂光伏發電制氫示範項目等,其中,集加氫、加油、加氣、充電、服務為一體的綜合能源示範站已建成開業運作,将帶動周邊氫能産業發展。屋頂光伏發電制氫示範項目有序推進。

據華久氫能源(河南)有限公司董事長熊偉介紹,目前該項目光伏發電部分已于2022年10月完工,年可發電120萬度,實作企業年節省電費102萬元,節約标準煤365.88噸,二氧化碳減排量998.40噸。未來,公司将根據市場情況,将光伏發電引入制氫部分,建設碳排放量為零綠氫電解産線。

具體來看,光伏項目采用華為綠色解決方案2.0,使用了20台華為智能光伏逆變器,逆變器具備領先的MPPT追蹤能力、更高動态MPPT效率和更多峰掃能力,與傳統逆變器相比,電站生命周期内發電量平均可提升2%以上。同時華為智能光伏逆變器内置PID修複子產品,可以減緩元件衰減,提升電站系統發電量。此外,華為智能光伏逆變器具備業界内最領先的直流拉弧智能檢測AFCI技術,給電站和客戶财産增強安全防護,讓綠電更安全。

綠色中原行:“數”“綠”融合雙翼展翅高飛

熊偉表示,華久氫能源将立足“一基地、四園區”,緻力打造中西部地區制氫、儲氫、輸氫、氫能應用産業鍊龍頭企業,并計劃在十四五期間,累計投資約13億人民币,建設包括高壓氫、液氫、氫氣管道、可再生能源制綠氫等氫能項目,加快推進“分布式光伏+氫能一體化”綠色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