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u的美國擴張之路
2022年9月,中國電商巨頭拼多多旗下的跨境電商平台Temu正式進軍美國市場。作為拼多多的國際版,Temu延續了其在國内市場的成功經驗,以超低價和包郵政策迅速吸引了大量美國消費者的目光。Temu平台上的商品價格常常比其他電商平台低50%以上,而且大部分商品都提供免費送貨服務。這種"極緻成本效益"的模式,與追求高品質、高服務的美國傳統電商形成了鮮明對比。僅上線3個月,Temu的App下載下傳量就突破1000萬,成為美國增長最快的電商應用,并持續保持着與亞馬遜、eBay、沃爾瑪等巨頭平分秋色的勢頭。
Temu能在美國市場異軍突起,除了得益于拼多多成熟的商業模式外,也與其背後雄厚的供應鍊資源密不可分。依托拼多多在國内建立的龐大商家和工廠網絡,Temu能夠以更低的成本擷取商品,再加上自建物流體系,進而在平台上提供超低價商品。Temu還根據美國消費者的喜好對商品進行本土化調整,推出了大量符合美國人審美和需求的爆款産品。數以億計的美國消費者被Temu的"高成本效益"所吸引,紛紛在平台上嘗試購物,Temu的市場佔有率持續攀升。
美國電商和政界的反應
Temu在美國的迅速崛起,讓亞馬遜、eBay等美國電商巨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這些巨頭一直占據着美國電商市場的主導地位,習慣了高毛利、高定價的營運模式。Temu的出現打破了這一格局,以其"極緻成本效益"開始蠶食它們的市場佔有率。據統計,2023年Temu在美國電商市場的占有率已超過10%,與亞馬遜的差距正在縮小。亞馬遜等巨頭開始采取降價、加大促銷等措施應對Temu的沖擊,但在供應鍊成本和平台營運效率方面,它們與Temu相比并無優勢,難以奏效。
與此同時,一些美國政客也對Temu的崛起感到不安。他們擔心,像Temu這樣的中國企業會利用低價傾銷來打敗美國企業,進而控制美國市場,甚至威脅到美國的經濟安全。一些議員開始以"國家安全"為由,要求對Temu發起調查,聲稱Temu可能存在資料安全隐患、侵犯知識産權等問題。還有政客提出要将Temu列入美國的"實體清單",以限制其在美國的業務發展。這些做法與此前美國打壓TikTok如出一轍,凸顯出部分美國政客在面對中國企業的競争時,慣用政治化手段進行抵制和打壓。
中美商業競争的縮影
Temu在美國引發的連鎖反應,成為近年來中美商業競争日趨激烈的一個縮影。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中美在衆多領域展開了正面交鋒。一方面,以Temu為代表的中國企業正憑借自身的創新力和競争力加速"走出去",在海外市場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另一方面,美國的一些政客和企業對中國企業的崛起感到不安,試圖用政治化的手段進行遏制。
美國一些政客對Temu的做法,再次暴露了他們的"雙重标準":當美國企業在海外市場打拼時,他們鼓吹自由競争、開放市場;而當中國企業在美國市場嶄露頭角時,他們又以所謂的"國家安全"為由設定障礙,對中國企業差別對待。這種做法實質上是對正常商業行為的政治幹預,違背了自由、公平競争的市場原則,也阻礙了全球化程序中國際商業往來的深化。從Temu的案例可以看出,面對中國企業的競争,美國一些政客和企業正在失去理性和自信,轉而訴諸于歪曲事實、抹黑對手的卑劣伎倆。
從更廣闊的視角審視,Temu在美國的發展也印證了全球化大勢所趨,中國企業加速國際化的必然趨勢。随着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和企業實力的不斷積累,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開始布局海外,在全球市場展示自己的風采。過去幾年,位元組跳動、華為、中國移動等一批中國科技巨頭紛紛加大了出海力度,在東南亞、歐洲、拉美等地區取得了驕人的成績。Temu的崛起,标志着中國的傳統行業和中小企業也加入到出海大軍的行列中來。這些企業用自己的方式诠釋着中國智慧,用優質的産品和服務回應着世界的需求,推動着全球商業格局的演進。
站在曆史的節點上審視,Temu現象昭示着一個新時代的到來。在這個時代,商業競争日趨激烈,中美兩個超級經濟體的博弈更加頻繁和直接。對中國企業而言,要想在國際舞台上立足,必須發揚"Temu精神",以堅韌不拔的意志、敢于創新的勇氣和至誠至信的态度,直面挑戰、擁抱世界。對美國社會而言,應摒棄偏見和成見,以開放包容的心态看待中國企業的發展,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開展合作,共同推動全球經濟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