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雄兒女》王成原型于樹昌:犧牲時22歲,67年後戰友找到其家人

作者:朋

"為了勝利,向我開炮!"這句話,每個中國人都不會陌生。它出自經典電影《英雄兒女》,由主人公王成喊出。然而,鮮為人知的是,王成的英雄形象,其實有一個真實的原型——志願軍戰士于樹昌。這位年僅22歲就犧牲的青年戰士,他的英勇事迹,又有哪些鮮為人知的細節?在他犧牲後的漫長歲月裡,他的親人經曆了怎樣的人生?為何他的戰友們苦尋其家屬長達67年之久?讓我們跟随英雄的足迹,揭開這段塵封的曆史。

《英雄兒女》王成原型于樹昌:犧牲時22歲,67年後戰友找到其家人

一、志願軍發起金城戰役,于樹昌奉命守衛無名高地

1953年6月,北韓戰場硝煙彌漫。中國人民志願軍與聯合國軍在北韓中部展開殊死搏鬥,這就是著名的金城戰役。金城,位于北韓中部的金化以北,是一個交通要沖。誰控制了金城,誰就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是以,雙方都把奪取金城視為首要目标。

志願軍第23軍73師218團奉命參加金城戰役。6月29日晚,該團某連接配接到指令,要求他們堅守281.2高地東山腿的一處無名高地,牽制敵人,為主攻部隊争取時間。這無疑是一個十分危險的任務,因為守衛無名高地,意味着要獨自面對敵人的瘋狂進攻。

于樹昌是218團的一名步話機員,年僅22歲。他個子不高,但身體結實,性格沉穩。在戰士們的眼中,他是一個可以信賴的戰友。當連長宣布守衛無名高地的指令時,于樹昌第一個站了出來。"首長,我請求守衛無名高地!"他堅定地說。

連長深深地看了于樹昌一眼,點了點頭。他知道,這個年輕的戰士,已經做好了犧牲的準備。

于樹昌和戰友們迅速趕到無名高地,開始構築工事。這時,敵人的炮彈已經呼嘯而至,在他們周圍炸開了花。但是,沒有人退縮,大家都在緊張而有序地工作着。

"砰!"一顆炮彈在距離于樹昌不遠處爆炸,震得他耳朵嗡嗡作響。但他絲毫沒有慌亂,依然冷靜地指揮着戰友們:"快,把這裡加強一下,敵人馬上就要進攻了!"

果然,天剛蒙蒙亮,敵人就開始了瘋狂的進攻。一波又一波的敵人,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向無名高地發起沖鋒。

志願軍戰士們沉着應戰,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戰鬥異常慘烈,高地上硝煙彌漫,槍炮聲此起彼伏。于樹昌冒着槍林彈雨,不停地用步話機聯絡指揮部,報告戰況,請求炮火支援。

"報告首長,敵人又發起進攻了,我們彈藥已經不多了,請求炮火支援!"于樹昌的聲音雖然有些嘶啞,但依然铿锵有力。

指揮部立即指令炮兵部隊進行火力突擊,一時間,無名高地上的敵人被打得人仰馬翻,哀嚎遍野。

就這樣,志願軍戰士們在于樹昌的指揮下,與敵人浴血奮戰,堅守了一個白天一個黑夜。但是,敵人源源不斷地增兵,而我軍傷亡慘重。到了29日下午,除了于樹昌,無名高地上的戰士們已經全部犧牲。

《英雄兒女》王成原型于樹昌:犧牲時22歲,67年後戰友找到其家人

于樹昌孤身一人,面對着敵人一次比一次更加兇猛的進攻。他知道,自己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刻。但是,他沒有退縮,而是更加沉着冷靜地指揮着炮火,打退了敵人一波又一波的沖鋒。

"于樹昌同志,你那裡還好嗎?"指揮部的聲音從步話機中傳來,帶着焦急和擔憂。

"報告首長,我沒事,我會堅持到底的!"于樹昌堅定地回答。

此時,敵人已經包圍了于樹昌的陣地,形勢萬分危急。但是于樹昌沒有一絲懼怕,他知道,自己肩負着守衛陣地的重任,絕不能退縮。

這時,一個令人震撼的場景出現了。隻見于樹昌突然從掩體中跳了出來,高喊着"為了勝利,向我開炮!",請求炮兵部隊向自己的陣地開炮。

這一刻,所有人都驚呆了。指揮部的同志們淚流滿面,猶豫着是否下達開炮的指令。炮兵們也陷入了兩難,他們不忍心向戰友的陣地開炮。

但是于樹昌再次喊道:"同志們,為了勝利,請向我開炮!我們已經沒有時間了!"

最後,指揮員含淚下達了開炮的指令。随着一聲聲炮響,無名高地上硝煙彌漫,大地顫抖。當硝煙散盡,人們看到,于樹昌拿着最後一顆手榴彈,沖進了敵群,與敵人同歸于盡。

《英雄兒女》王成原型于樹昌:犧牲時22歲,67年後戰友找到其家人

22歲的于樹昌,就這樣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他用鮮血和生命,诠釋了什麼是"為了勝利,向我開炮"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二、于樹昌孤身一人堅守陣地,指揮炮火打擊敵人

随着戰鬥的持續,無名高地上的戰士們漸漸倒下。炮火、槍林彈雨,無情地奪走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到了6月30日上午,整個連隊的戰士們都已經犧牲,隻剩下于樹昌一人還在堅守。

面對眼前的慘烈戰況,于樹昌沒有退縮,沒有恐懼。他深知,自己肩負着守衛陣地的重任,決不能在這個關鍵時刻退卻。他迅速收集了散落在陣地上的手榴彈,擺放在身邊,做好了與敵人殊死搏鬥的準備。

同時,于樹昌冷靜地用步話機聯系上級指揮部,彙報戰況:"報告首長,陣地上的戰士們都犧牲了,現在隻剩下我一人。但請放心,隻要我還有一口氣,就絕不會放棄陣地!"

指揮部的同志們聽到于樹昌的彙報,無不為之動容。團長孫斌更是緊握話筒,囑咐于樹昌要小心,并表示會盡快派兵支援。但于樹昌卻說:"首長,敵人已經逼近陣地,恐怕支援來不及了。請指令炮兵部隊,随時準備向陣地開炮,我會盡最大努力指揮炮火,打擊敵人。"

就這樣,于樹昌一個人堅守在無名高地上,面對敵人一波又一波的進攻。每當敵人逼近陣地,他就冒着槍林彈雨,用步話機呼叫炮火支援,精确報出敵人的位置和距離。

"炮兵注意,敵人出現在陣地東南方向,距離50米,火力準備!"

"炮兵立即射擊,目标:陣地正前方100米,那裡敵人密集!"

在于樹昌的指揮下,志願軍的炮彈精準地落在敵人的頭上,每一發炮彈,都伴随着敵人的哀嚎和慘叫。一時間,無名高地上硝煙彌漫,屍橫遍野。

但敵人仍在源源不斷地向陣地發起沖擊。于樹昌所面對的,是一個裝備精良、數量衆多的敵人。漸漸地,炮兵無法完全阻擋敵人的腳步,有些敵人已經沖到了陣地腳下。

危急時刻,于樹昌沒有慌亂。他端起步槍,瞄準沖在最前面的敵人,一槍一個,打得敵人膽寒。當子彈打光後,他又拿起手榴彈,向敵群中扔去,炸得敵人血肉橫飛。

就這樣,于樹昌一個人與敵人周旋,打退了一次又一次進攻。陣地上,到處都是敵人的屍體和鮮血,于樹昌的衣服也被鮮血染紅。但他渾然不覺,依然冷靜地指揮着炮火,打擊着敵人。

指揮部的同志們通過步話機,聽着于樹昌指揮炮火的聲音,無不為之動容。大家都知道,于樹昌已經是在用生命在堅守陣地,在為部隊争取時間。

"于樹昌同志,你真是一個了不起的戰士!"孫斌激動地對于樹昌說,"堅持住,我們一定會派兵支援你的!"

"首長,不必了。"于樹昌沉着地回答,"現在敵人已經包圍了陣地,支援來不及了。請指令炮兵,将炮火集中在陣地上,我用最後一顆手榴彈,和敵人同歸于盡!"

孫斌怔住了,這是讓他對自己的陣地開炮啊!這樣于樹昌必死無疑!

猶豫了片刻,孫斌咬了咬牙,對炮兵下達了指令:"全炮連,立即對無名高地實施火力覆寫!"

炮聲隆隆,炮彈呼嘯着落向無名高地。望着前方騰起的滾滾濃煙,孫斌的淚水止不住地流淌下來。

就在炮火最猛烈的時候,陣地上忽然傳來一聲巨大的爆炸聲。于樹昌沖出掩體,拉開最後一顆手榴彈,沖進了敵群。

"為了勝利,向我開炮!同志們,再見了!"這是于樹昌留下的最後一句話。

《英雄兒女》王成原型于樹昌:犧牲時22歲,67年後戰友找到其家人

轟隆一聲巨響,無名高地上騰起一個巨大的蘑菇雲。等到硝煙散去,人們看到,無名高地上已是一片狼藉,再也看不到于樹昌和敵人的身影。

22歲的于樹昌,就這樣用自己年輕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贊歌。他以"向我開炮"的英雄氣概,生動诠釋了何為"為了勝利,向我開炮"的革命精神。

在戰鬥中,于樹昌表現出了一個共産黨員應有的膽識和氣概。面對強敵的瘋狂進攻,面對戰友們的相繼犧牲,他沒有退縮,沒有畏懼,而是挺身而出,獨自承擔起守衛陣地的重任。

在最危急的時刻,于樹昌沒有考慮個人的生死,而是把勝利看得高于一切。他深知,自己隻有犧牲,才能為戰友赢得勝利。是以他毅然決然地請求炮火掩護,與敵人同歸于盡。

"向我開炮",這四個字,是于樹昌對革命事業無限忠誠的生動寫照,是他獻身革命、舍生忘死的英雄寫照。

三、于樹昌喊出"向我開炮",與敵人同歸于盡

1953年6月30日正午,戰鬥進入了最激烈的階段。敵人從三面向無名高地發起了瘋狂的進攻,企圖一舉奪取這個對他們而言已經成為"心腹大患"的陣地。

面對敵人鋪天蓋地的攻勢,于樹昌沒有絲毫退縮。他利用地堡、散兵坑等有利地形,不斷變換射擊位置,打退了一波又一波的敵人。

但是,敵人源源不斷地增兵,志願軍這邊的彈藥卻越來越少。漸漸地,于樹昌發現,敵人已經逼近了自己的地堡,形勢萬分危急。

就在這時,于樹昌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他拿起步話機,向指揮部請求炮火支援:"首長,敵人已經包圍了我的地堡,請求炮兵立即向我陣地開炮!"

指揮部的同志們聽到這個請求,都驚呆了。向自己的陣地開炮,這不是讓于樹昌去送死嗎?大家都陷入了沉默。

團長孫斌搶過話筒,哽咽着說:"樹昌啊,你再堅持一下,我們馬上派兵支援你!"

但是于樹昌卻堅決地回答:"首長,來不及了!敵人馬上就要攻上來了,我們沒有時間了!為了勝利,請向我開炮!"

孫斌眼含熱淚,他知道這個年僅22歲的戰士,已經做好了犧牲的準備。

猶豫了片刻,孫斌下達了指令:"全炮連,立即向無名高地實施火力覆寫!"

随着一聲聲炮響,無名高地上硝煙彌漫,大地顫抖。志願軍的炮彈,準确無誤地落在了于樹昌的陣地上。

就在炮火最猛烈的時候,人們看到,一個身影從陣地上沖了出來,向敵群扔出了最後一顆手榴彈,随後與敵人扭打在一起。

那一刻,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轟隆一聲巨響,無名高地上騰起一個巨大的蘑菇雲。等到硝煙散去,人們看到,無名高地上已是一片狼藉,再也看不到于樹昌和敵人的身影。

22歲的于樹昌,就這樣用自己年輕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贊歌。他以"向我開炮"的英雄氣概,生動诠釋了何為"為了勝利,向我開炮"的革命精神。

在戰鬥中,于樹昌表現出了一個共産黨員應有的膽識和氣概。面對強敵的瘋狂進攻,面對戰友們的相繼犧牲,他沒有退縮,沒有畏懼,而是挺身而出,獨自承擔起守衛陣地的重任。

在最危急的時刻,于樹昌沒有考慮個人的生死,而是把勝利看得高于一切。他深知,自己隻有犧牲,才能為戰友赢得勝利。是以他毅然決然地請求炮火掩護,與敵人同歸于盡。

《英雄兒女》王成原型于樹昌:犧牲時22歲,67年後戰友找到其家人

"向我開炮",這四個字,是于樹昌對革命事業無限忠誠的生動寫照,是他獻身革命、舍生忘死的英雄寫照。

在于樹昌犧牲後,志願軍發動了更加猛烈的炮擊,奪回了無名高地。戰士們沖上陣地,卻再也找不到于樹昌的遺體。

英雄已經犧牲,但他的精神永存。無名高地,見證了一個22歲青年的不朽功勳;向我開炮,鑄就了一段感天動地的英雄史詩。

于樹昌用生命捍衛了陣地,用鮮血鑄就了豐碑。他的事迹,永遠激勵着後人前行;他的精神,永遠閃耀在共和國的天空。

四、戰友苦尋于樹昌家屬67年,終于找到他唯一在世的哥哥

于樹昌犧牲後,他的英雄事迹很快傳遍了志願軍,成為激勵廣大戰士的精神力量。特别是在1956年《英雄兒女》電影上映後,于樹昌的事迹被更多人知曉。電影中王成的原型之一,就是這位可歌可泣的志願軍戰士。

然而,在于樹昌犧牲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他的戰友們卻一直沒能找到他的家人。原因是當時于樹昌所在部隊經曆了多次改編,他的入伍資料在這個過程中遺失了。沒有了家鄉位址,失去了聯系方式,戰友們求助無門,尋找無果。

這成了戰友們的一塊心病。大家都希望能找到于樹昌的親屬,把英雄的事迹告訴他們,讓英雄的家人也能感受到他的光榮。

戰友們開始了漫長的尋找之旅。他們利用一切機會打聽于樹昌的下落,隻要聽說哪裡有一個叫"于樹昌"的人,哪怕名字隻是相似,他們也會千方百計去求證,看是不是志願軍的這位英雄。

就這樣,尋找持續了幾十年。戰友們從青年變成了白發蒼蒼的老人,但尋找英雄家屬的決心從未動搖。他們常常聚在一起,回憶當年的戰鬥,回憶那個勇敢的戰士,一次次為找不到線索而歎息。

轉機出現在2020年。一次,幾位曾在23軍服役的老兵聚會,談起了于樹昌的事迹。有人提供了一條線索:山東萊陽有一位烈士,名叫于樹昌,犧牲時的年齡、入伍時間都與志願軍的于樹昌相吻合。

這條線索,讓大家心中燃起了希望。80多歲的管志初老人二話沒說,決定親自去萊陽一探究竟。當年,管志初在23軍67師6連擔任文化教員,雖然與于樹昌不在一個連隊,但對這位英雄戰士的事迹了如指掌。

管志初在女兒的陪同下,來到萊陽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說明了來意。事務局的從業人員非常重視,立即着手幫助尋找線索。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事務局的幫助下,管志初終于找到了萊陽市城廂街道四真莊村。村裡人告訴他,村裡确有一位烈士叫于樹昌,他還有一個哥哥在世,名叫于雲德,今年93歲了。

管志初激動萬分,他知道,尋找了大半輩子的英雄家屬,可能就在眼前了。

在村民的引導下,管志初來到于雲德老人家中。老人家耳不聰目不明,與人交流也很困難。管志初試着與老人交談,詢問于樹昌的情況,但收效甚微。

管志初靈機一動,從懷中掏出一張泛黃的照片,那是一張于樹昌生前在部隊的照片。他把照片遞到于雲德面前,顫聲問道:"老人家,您認識照片上的這個人嗎?"

于雲德凝視着照片,淚水忽然奪眶而出。"樹昌,樹昌,我的弟弟啊!"老人嗚咽着說。

至此,英雄于樹昌的親屬,終于找到了。原來,眼前這位滄桑的老者,就是于樹昌的親哥哥,是這個英雄唯一在世的親人。

村民們告訴管志初,于樹昌犧牲後,村裡人都知道他是烈士,但沒有人知道他犧牲的經過。每年過年,村裡都會給于家挂上寫有"光榮之家"的大紅燈籠,以示崇敬。

而于樹昌的父母,卻從未向村民提起過兒子是怎樣犧牲的。每次看到"光榮之家"的燈籠,老兩口都會淚眼婆娑,默默出神,但始終未吐露隻言片語。

也許,他們也不知道兒子的壯烈事迹吧。作為普通農民,他們不善言辭,隻是把兒子的犧牲當成了自己的驕傲,默默地懷念。

如今,英雄雖已離世多年,但他的精神永遠激勵着後人。志願軍戰士于樹昌,用年輕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贊歌,他"向我開炮"的英雄事迹,必将永遠閃耀在曆史的天空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