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郵15名研究所學生舉報導師:長達23頁的材料,道盡了她的師德敗壞

作者:格子的江湖

如果不是被逼到走投無路,誰會願意賭上自己的研究所學生生涯,去舉報自己的導師呢?

最近,北京郵電大學的15名研究所學生,在飽受摧殘後忍無可忍,選擇聯名在網上舉報自己的導師鄭某師德敗壞,長達23頁的舉報材料,在網上掀起千層浪。

學生們将23頁的材料整理成學術報告的形式,以清晰的目錄和内容,将導師方方面面的劣迹行為徹底攤開在陽光下,以至于令人看完不禁咂舌紛紛感歎:

知道研究所學生導師會壓榨學生,但沒想到能壓榨到如此地步的。見過不配為人師者的,沒見過如鄭某一般師德敗壞到如此地步的。

北郵15名研究所學生舉報導師:長達23頁的材料,道盡了她的師德敗壞

在學生們眼裡,導師鄭某的情緒極其不穩定,時常對學生破口大罵,将各種難以入耳的髒話挂在嘴邊當口頭禅,然後精準刺向每一位學生,使得學生們飽受心理折磨,敢怒不敢言。

飽受辱罵的學生們在鄭某眼裡也沒有任何隐私可言,多次檢視學生的私人手機,并要求學生删除一切可能對她不利的聊天記錄。

而這些,尚且還是最為微不足道的。

北郵15名研究所學生舉報導師:長達23頁的材料,道盡了她的師德敗壞

鄭某使喚起來學生也是毫不客氣,不但要幫她長期取大量的快遞、買大量的早餐,還要面面俱到負責她的日常一切需求。

包括但不限于買花養花、搬家打掃、日常出行打車、洗車開車、商場退換貨維修等等。

可謂是讓學生們将她日常所需要辦的雜事全部包攬了下來,她什麼都不需要操心,什麼都不需要做,隻需要動動嘴下達指令即可,就連錢也是學生掏的,吝啬得一毛不拔。

北郵15名研究所學生舉報導師:長達23頁的材料,道盡了她的師德敗壞

學生們不但要服務伺候她,還得伺候她的家人,宛如專職司機一般随叫随到,負責開車接送她們一家人前往各個地方。

還要宛如免費仆人一般,專程跑到她家裡為其女兒安裝仰卧起坐裝置,陪同其女兒進行乒乓球、跑步等體育訓練,為其女兒列印各種資料、甚至是協助其女兒考試等等。

這些連高薪的專職保姆都難以勝任的事無巨細的工作,鄭某不但享受得心安理得,隻要學生們做得稍微不如她心意,就是一頓破口大罵。

北郵15名研究所學生舉報導師:長達23頁的材料,道盡了她的師德敗壞

倘若說鄭某把錢給到位也可以,關鍵她不但不給錢将學生當免費勞動力,還要想方設法克扣皆留學生原本應得的那點可憐工資和補貼。

甚至要求學生們自費購買實驗室裡使用的手機電腦等裝置,吝啬到連網費也不給。如此行事作态,恐怕連擅于壓榨員工的老闆看了都要自愧不如,直呼一山更比一山高。

隻是,員工被壓榨得忍無可忍了,尚且能選擇辭職,而學生們為了自己的畢業證隻能忍氣吞聲任勞任怨,哪怕過年也要無條件幫着鄭某幹各種各樣的雜活,可謂是真正的全年無休。

學生們也是活生生的人,不是不知疲倦的機器。

在鄭某長期的壓迫之下,難免身心俱疲感到焦慮痛苦,想要請假休息,卻被鄭某以畢業為由進行威脅。美其名曰是為了項目順利進行,實則是為了讓自己一直有免費勞動力可用。

在鄭某長期的壓榨使喚之下,這些一忍再忍的學生們還沒等來心心念念的畢業證,就先被陸陸續續診斷出患有焦慮、抑郁等精神類疾病症狀,出現了或輕或重的生理、心理問題。

這也是為什麼15名同學選擇聯名舉報的真正原因,每一個人都是忍無可忍的受害者,若繼續忍氣吞聲下去,可能等不到畢業他們自己就已經先崩潰掉了。

說句實話,這個決定也并非是誰都有勇氣做出來的。

因為它最終所指向的結果,要麼是導師得到應有的懲罰,他們獲得解脫并更換導師,要麼是掀不起任何風浪,他們斷送研究所學生生涯,前程盡毀。

賭的是前途和命運。

慶幸的是,他們賭赢了,赢于鄭某自己的劣迹斑斑,也赢于他們15個人的齊心協力。

北京郵電大學以極快的速度釋出通報回應稱,決定取消導師鄭某的研究所學生導師資格,并停止其教學工作,給予降低崗位等級行政處分,崗位等級由副教授七級降為講師十級。

北郵15名研究所學生舉報導師:長達23頁的材料,道盡了她的師德敗壞

一錘定音的結果,已經足以令鄭某在學校裡徹底社會性死亡,再也擡不起頭來。

要知道,鄭某的師德敗壞之是以一直無人提起,正是因為她極其擅于僞裝自己,在其他老師和學生面前僞裝成一副和藹可親的模樣,隻在自己學生面前顯露本性,前後差異極大。

倘若不是通報結果證明了鄭某的師德敗壞,很多認識她的人,隻會覺得難以置信。

北郵15名研究所學生舉報導師:長達23頁的材料,道盡了她的師德敗壞

而跳脫到事件以外,最值得整個社會反思的莫過于:飽受壓榨的學生們,不是向學校尋求解決辦法,而是選擇孤注一擲在網上舉報,試圖借助于輿論來實作自己的解脫。

難道學生們隻能用這種“甯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方式來控訴師德敗壞的導師嗎?難道隻有等到全部的學生都忍無可忍群情激奮才能讓導師得到應有的下場嗎?學校裡就沒有其它的日常回報及監督管道了嗎?

鄭某敢以如此嚣張不加掩飾的方式來壓榨學生,就已經說明了日常監督的缺失和不足,她從始至終都沒想到,那些被自己視為“家仆”的學生,竟真有能耐葬送她的職業生涯。

如果學校的常态化監督、糾偏機制足夠完善,在導師與研究所學生之間豎起一條界限厘清的線,鄭某哪怕再師德敗壞也萬萬不敢如此肆無忌憚,學生們也不至于賭上前程去網上舉報導師。

北郵15名研究所學生舉報導師:長達23頁的材料,道盡了她的師德敗壞

教育部頒布的《研究所學生導師指導行為準則》明文規定,導師不得要求研究所學生從事與學業、科研、社會服務無關的事務,不得違規随意拖延研究所學生畢業時間,不得侮辱研究所學生人格等等。

但在鏡頭捕捉不到的地方,在筆尖無法觸達的角落,還有多少師德敗壞的導師在将學生當成“家仆”使喚?又還有多少默默忍受着委屈和不公的學生在盼星星盼月亮般盼着畢業?

研究所學生圈子裡流傳着這樣一句話:讀研的時候,隻有錄取和畢業的時候,是開心的。

看似調侃話語的背後,盡是不為人知的無奈與心酸,而要徹底打碎這話背後的無奈與心酸,離不開常态化的監督和制度化的糾偏機制,更離不開導師個人的品德與師德塑造。

期待導師與研究所學生之間那條泾渭分明的界限能夠再深入人心一些、再不可逾矩一些,莫要讓學生們在一次又一次的忍無可忍後被迫選擇勇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