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過程我們程式合法,估價合理,1700萬已經不少了。”
“程式哪兒合法了?你們要覺得合法,就拿相應的檔案出來我們再談!”
在縣政府一間辦公室的長桌邊,正在進行着一場激烈的談判。長桌的一側有些陣仗,坐着住建局局長、分管副縣長、兩個律師及兩個會計,另一側似乎有些寡不敵衆,隻有李成剛和他的律師。
談判伊始,征收方兩個有些年紀的律師叫嚣着試圖給李成剛和他的律師一個下馬威。李成剛的律師孫成鑫神情淡漠,靜靜地看着對方律師的表演,抓住合适的機會便向對方發問,句句一針見血。在孫律師不緊不慢有理有據的節奏下,對方律師漸漸敗下陣來。談判持續了三天,到了後邊兩天,征收方的律師隻說了一個字“嗯”,談判就此結束。
這場談判表面上看似稀松平常,背後卻是孫成鑫律師數不清的夜以繼日,就連談判的前一天,孫律師都在與李成剛溝通談判政策直到深夜。兩千多平的商業用房評估類目繁雜,工作量也是相當龐大,孫律師不厭其煩,一項一項計算,盡可能将能确定下來的金額固定,極力為此次談判補償争取空間,最終也不負李成剛的委托,圓滿完成任務。這場談判背後究竟是怎樣一個案件,李成剛緣何有這麼大的商業房地産,孫成鑫律師又做對了什麼,我們且看下文講述。
案件事實
山西呂梁的李氏兄弟李成剛與李建忠自1993年起攜手創業,各自傾注半數股本,聯手經營了一家家用電器銷售的企業。幾年間,兄弟倆的生意越做越大,漸漸地積累下較為可觀的資本。2000年11月9日,兩人以生意上合夥的資金果斷出擊,聯手參與競購取得了縣建設銀行辦公大樓,兄弟倆商業道路上自此有了裡程碑式的時刻。兩年後的春天,李氏兄弟決定将他們合夥經營的家電生意遷入這座購置的樓宇内,改造為兼具辦公與營業功能的場所。又過了一年,他們再次共同出資,對原房産院落内的附屬設施如車房、鍋爐房、廚房進行拆除,對室内外進行了全面裝修更新,這座2000多平米的商業樓整體環境煥然一新。
然而,商業之路并非總是一帆風順,兩人的合作關系在2012年遭遇重大轉折。李成剛不顧其兄李建忠的堅決反對,執意将共有資金大規模投向多個外部合作項目,累計投資額高達2600萬元,此舉引發了兄弟間前所未有的分歧。最終,李建忠決定退出合夥生意,并将其持有的全部股份轉讓給李成剛,兄弟二人長達近二十年的商業合作就此畫上了句号。李成剛作為唯一股東,獨自肩負起商業大樓未來發展的重任,可喜的是,經過多年辛苦運轉,商業大樓的發展又上了一個新的台階,李成剛也一度成為當地的傳奇人物。
命運總是造化弄人,李成剛再次遭遇人生滑鐵盧。2021年,因城區棚戶區改造項目,李成剛的房子被納入征收範圍。随後,評估公司上門評估,作出1700萬的評估價。如此低的估價讓李成剛腦袋發懵,生意上的事情他精通,但在法律上他犯了難。于是,憑着多年的商業直覺他找到了北京京康律師事務所。
京康律師風采
初步了解李成剛的情況之後,京康律所深知此案重大,便指派在征拆領域辦案經驗豐富的孫成鑫律師代理。在充分溝通之後,孫律師才得知此案中李成剛沒有收到任何征收相關的檔案。于是,孫律師指導李成剛向多個行政機關送出政府資訊公開申請,調取到相關征收檔案。拿到檔案之後,征收房屋的始末方浮出水面。
這些檔案仿佛勝券一般,孫律師仔細研究這些檔案,分析此次征收方征收房屋的違法之處,并為李成剛指出案件切入點。同時,孫律師給縣政府發送律師函,也多次主動與征收部門電話溝通,給其說明征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表示願意談判。幾番下來,政府部門深知一旦李成剛起訴結果不利于己方,便組織人員進行談判。
2023年4月19日,孫律師趕赴當地進行談判,曆經三天,終于為李成剛争取到一個滿意的結果,這也成了孫律師最難忘的三天。這三天,孫律師壓制住了征收方嚣張的氣焰,将房屋主體部分的補償款提升到2900多萬,并且簽訂了協定,為李成剛多得補償1200多萬。除此之外,其他諸如停産停業損失、員工遣散費用、裝飾裝修費用等500多萬仍在另行協商,曆時一年多的案子在短短三天之間取得了重大勝利。
去時,呂梁的溫度有30度,離開時竟下起了雪,凍得打顫的孫律師内心卻滿是熱烈。“孫律師,我們這是大獲全勝啊,感謝!”談判前還叫“小孫”的李成剛改了口,此刻的他無比輕松,好似瞬間卸下了一年多以來背負在身上的千斤擔。(文中人物除律師外其他均為化名)
史主任提醒
拆遷是一個長期鬥争,需要全面專業的知識,需要對全局的把控,需要對法條的合理運用。即使一個有着多年訴訟經驗的律師,也在不斷地學習和更新,才能在一個案件中冷靜地分析并作出正确的判斷。而對于非法學的人來說,這是一個龐大的課題,不能僅靠短時間的惡補可以達到的。是以在遇到任何拆遷問題的時候不妨問問律師,在律師的指導下進行專業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