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脊柱植入物廠商業績出爐!集采餘威幾時休?

來源:星空财研

脊柱植入物廠商業績出爐!集采餘威幾時休?

作者/星空下的鹵煮

編輯/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綠豆湯

8月29日,貴為A股“骨科一哥”的威高骨科(688161)披露了2024年半年度報告。在主營産品脊柱類骨科植入耗材等業務均遭集采影響的情況下,威高骨科業績并不理想,在2023年大幅滑坡的情況下營收和歸母淨利潤繼續同比下滑6.8%和17%,交出了上市以來最差的一張半年答卷。

與此同時,威高骨科的股價自然也在一路下探,目前103億元的總市值(10月15日)隻相當于2021年6月上市以來最高點的1/4。

脊柱植入物廠商業績出爐!集采餘威幾時休?

公司總市值變化趨勢圖,來源:筆者整理

集采影響何時能充分消化尚無答案,骨科耗材的路到底在何方?

一、脊柱耗材市場廣闊

先認識一下概念。

我們知道,脊柱對咱們來講非常重要,是人體的中軸支柱,能起到維持正常的軀幹形态,保護内髒和脊髓等功能。而所謂脊柱類植入物(Spine Implants),就是用來治療脊柱側彎、脊柱畸形和退行性腰間盤病變等疾病的醫療器械,産品形态一般為釘棒類,可以幫助患者在椎體切除後保持椎體穩定。按照固定部位等分類方式,脊柱類植入物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六大類,對此筆者就不多贅述了。材料方面,因為要兼顧實體屬性、生物相容性等因素,是以人工脊柱是技術壁壘相對較高的這麼一類骨科植入物,這一點後文會提到。

脊柱植入物廠商業績出爐!集采餘威幾時休?

人工脊柱分類,來源:NMPA,頭豹研究院編輯整理

若論骨科植入物的市場,自然和老齡化分不開關系,脊柱類産品也是如此。因為骨質疏松症是威脅大陸居民健康的主要骨骼性疾病之一,尤其在老年群體中發病率很高。根據《中國骨質疏松症流行病學調查》(2018年)的說法,50歲以上男性的骨質疏松症發病率為6%,而同齡女性的患病率高達32.1%。而脊柱類疾病更是高發,國内60歲以上人群的發病率為82%。是以2015-2021年大陸脊柱耗材市場基本都維持在10%以上的增速,在2021年來到了100億元的規模。

二、集采餘威綿遠

就在2022年,全國範圍的脊柱類耗材集中帶量采購開始啟動,14個産品系統、29個競價單元和872套系統涵蓋了絕大部分脊柱類産品,全國範圍内六千多家醫療機構填報的120多萬套采購需求也讓衆廠商趨之若鹜。但平均降幅80%以上的集采結果真真是把産品價格打到了骨折,對生産企業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果不其然,随着中選結果自2023年起在各省市的陸續落地,“陣痛”立馬反映在了各家廠商的業績裡。

威高骨科2023年脊柱闆塊營業收入大降48.49%,因為2023Q2開始執行集采價格,是以2024H1收入同比也有所下滑。不過以價換量的故事有一定展現,據公司半年報的說法,脊柱業務的相關手術量增加15%,銷量更是增長36%。其他廠商的脊柱類業務也大差不差,大博醫療2023年這塊僅取得2.83億元收入,相較2022年的4.72億元同比下降四成,不過24H1也有所減緩,同比下降17.51%。

包括脊柱類産品在内的骨科植入物耗材帶量采購已經在全國範圍實作了全面落地執行,影響何時能消化完畢尚不明确,那麼國産廠商可以在哪些方面展開自救呢?

三、補齊上遊短闆,拓展産線&區域

首當其沖的就是發力上遊,畢竟雖然内資耗材生産企業雖多,但上遊國産植入級醫用材料還很有限。具體到脊柱類,像醫用PEEK棒、醫用高分子材料等核心原材料還是要看跨國供應商的臉色,不過醫用钛材料已經率先實作了突破,看來逐漸完成進口替代還是有希望的。

脊柱植入物廠商業績出爐!集采餘威幾時休?

從主要生産企業的資料來看,原材料占總成本的比重在三到四成左右,其中很大一塊都是跨國供應商拿走的高額利潤。在集采極大壓縮生産企業利潤空間的背景下,加快完成上遊原材料的自主可控不僅有利而且亟需。

脊柱植入物廠商業績出爐!集采餘威幾時休?

大博醫療2023年年報摘錄,來源:公司年報

此外,就是拓展産品線,進一步争奪由進口品牌把持的市場佔有率。根據威高骨科披露的資料,目前脊柱、創傷和關節類骨科植入物的國産化率分别在80%、70%和95%左右,占比已然不低。不過運動醫學類産品國産化率隻有40%,還是有一定潛力的。随着運動康複概念的推廣深入,這一塊具備想象空間。是以不少廠商在持續發力運動醫學類産品,布局了韌帶修複等系列産品。

脊柱植入物廠商業績出爐!集采餘威幾時休?

博醫療運動醫學類産品,來源:公司年報

不過在2023年下半年組織的第四批高值醫用耗材集采中,運動醫學也被納入範圍。從報量來看,像春立醫療(688236)、天星醫療、威高骨科、大博醫療等國内公司表現都不錯。威高骨科在今年半年報中就披露運動醫學業務體量同比增加了6倍,實作了1880萬元的收入。這增長倍數和收入絕對體量看起來确實比較割裂,筆者認為,運動醫學類産品在擠出進口品牌的過程中自然能給國産廠商帶來一定增量,但難言是救命稻草。

回到傳統業務,幾家廠商在投資者活動中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一個詞兒——下沉市場。在兩票制推行之後,中間經銷商弱化,骨科耗材生産企業不僅需要作為産品的供應商,還需要更深度的參與到銷售中,是以困擾廠商的一大問題就是銷售費用的高企。2024H1,威高骨科、愛康醫療(01789)、三友醫療(688085)、春立醫療和大博醫療的銷售費用率分别為37%、17%、32%、29%和31%。

按理來說,集采的全面推進會大大壓低企業的銷售費用,但為啥骨科耗材廠商的資料還是這麼高呢?其實主要是因為國産耗材在大三甲醫院的報量較低,大醫院還是進口耗材的強勢市場,而國産産品的報量主要在二級醫院,縣域為主,是以勢必會依賴于高額的銷售費用。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内資骨科耗材企業的決戰地在下沉市場。

集采的“陣痛”一時還不能很快的消解,相關企業還是需要多在原材料等方面下下功夫。先補齊短闆,才能談好以價換量的故事。

注: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