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閻振俗《打砂鍋》反複研究悉心推敲

作者:秦之聲
閻振俗《打砂鍋》反複研究悉心推敲

《打砂鍋》是個傳統的醜角戲,主要反映封建社會官場的腐敗現象。該劇内容是兒子不孝敬老人,告至官府,官府老爺無能,隻收錢不辦案。這個劇本在陝西原叫《山西娃打鍋》,據說是因為劇中賣鍋的叫鍋本,以賣鍋為生,出台道白要說山西話。根據這個劇本的情況,我進行了大膽的改編。首先,将劇名改為《打砂鍋》,以避免影響陝西人與山西人的關系。這樣一改,劇名也貼近主題。其次,原來劇中有五個人,我改為三個人:縣老爺、胡掄及胡之父,使戲中人物不龐雜又各有性格特點。再次,對該劇的開頭表演進行了改動。原來開幕後是以賭錢“擲骰子”開始的,而我改為先讓胡掄說一段快闆。這段快闆是這樣——

二月二三月三,城隍廟過會熱鬧得戳破天。帳篷裡席棚都搭滿,坡上坎下把燈懸。京貨攤子山貨店,醪糟擔子饸絡面。牲口市上人不斷,耍馬戲的正上杆。鐵匠爐裡火星濺,銀匠爐裡把銅摻;賣膏藥的憑嘴谝,賣油糕的揉燙面。個個忙得把氣喘,一句話三個字“為弄錢”。上會的人兒千千萬,花錢的路數不一般。老婆給姑娘買花線,女婿給丈母把粽子端。一樣都是把會浪,苦的苦來甜的甜。我浪會啥啥都不幹,把頭削尖往寶場裡鑽。赢了錢比驢歡,輸了錢比牛蔫。黑到明明到晚,晚上在廟裡把身安。鋪麥杆蓋麥稭,三角子一窩滾蛋蛋。

閻振俗《打砂鍋》反複研究悉心推敲

通過對這段快闆的改編,一是讓胡掄對自己先作個自我介紹,使觀衆首先對這個人物有所了解;二是通過對胡掄的介紹鮮明地揭示出該劇的主題;三是用快闆的形式開頭,比用單調的表演效果更好些。在劇本改編後的排演中,我飾胡掄和縣老爺,這兩個人物都是醜角。我在演出中對兩個不同身份人的處理,分别采用生活氣息濃、鄉俗泥土味濃的地方語言。這個戲演出後,當時受到省上上司和觀衆的好評,後來長安書店還出版了以我署名改編的單行本,流傳很廣。許多群衆看了後,認為這出戲改得好,不但生活氣息濃,而且劇情簡練。許多外地劇團先後多次派人來學習。他們認為,這出戲不僅思想性很強,而且把娛樂性與教育性緊密地結合起來。之後我還對《教學》《白先生看病》等許多醜角戲都進行了整理和改編。1986年陝西人民廣播電台、陝西音像出版社還将《打砂鍋》《白先生看病》《楊三小》和《教學》錄音并制成錄音帶出版發行,使之至今在甘肅、山西和本省廣大地區流傳。

閻振俗《打砂鍋》反複研究悉心推敲

通過對幾出戲的改編和演出,我體會有三:其一,作為一個醜角演員,要廣泛學習傳統戲曲中的醜角表演藝術,使許多優秀的醜角戲随着時代的發展保留下來,使醜角的表演在當代的戲曲舞台上生輝結果,争香鬥豔。其二,對于醜角人物,要以滿腔的熱情進行塑造,不但要在舞台上塑造有血有肉、活靈活現的醜角正面人物,也要發揮各種表演技巧塑造好醜角中的反面人物,達到正面人物醜而不醜,反面人物醜而更醜。進而使醜角這個藝術行當在戲曲舞台上為現實生活服務,發揮其寓教于樂的藝術效果。其三,作為一個醜角演員,不僅要演好戲,而且還要敢于大膽創新。對于醜角戲中的每一個人物角色,演出中要反複研究和悉心推敲,對于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敢于大膽改編,使劇本情節更加完美,使人物個性更加鮮明,使表演更加形象。

閻振俗《打砂鍋》反複研究悉心推敲

閻振俗《我的藝術生涯》節選

編輯/劉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