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阎振俗《打砂锅》反复研究悉心推敲

作者:秦之声
阎振俗《打砂锅》反复研究悉心推敲

《打砂锅》是个传统的丑角戏,主要反映封建社会官场的腐败现象。该剧内容是儿子不孝敬老人,告至官府,官府老爷无能,只收钱不办案。这个剧本在陕西原叫《山西娃打锅》,据说是因为剧中卖锅的叫锅本,以卖锅为生,出台道白要说山西话。根据这个剧本的情况,我进行了大胆的改编。首先,将剧名改为《打砂锅》,以避免影响陕西人与山西人的关系。这样一改,剧名也贴近主题。其次,原来剧中有五个人,我改为三个人:县老爷、胡抡及胡之父,使戏中人物不庞杂又各有性格特点。再次,对该剧的开头表演进行了改动。原来开幕后是以赌钱“掷骰子”开始的,而我改为先让胡抡说一段快板。这段快板是这样——

二月二三月三,城隍庙过会热闹得戳破天。帐篷里席棚都搭满,坡上坎下把灯悬。京货摊子山货店,醪糟担子饸络面。牲口市上人不断,耍马戏的正上杆。铁匠炉里火星溅,银匠炉里把铜掺;卖膏药的凭嘴谝,卖油糕的揉烫面。个个忙得把气喘,一句话三个字“为弄钱”。上会的人儿千千万,花钱的路数不一般。老婆给姑娘买花线,女婿给丈母把粽子端。一样都是把会浪,苦的苦来甜的甜。我浪会啥啥都不干,把头削尖往宝场里钻。赢了钱比驴欢,输了钱比牛蔫。黑到明明到晚,晚上在庙里把身安。铺麦杆盖麦秸,三角子一窝滚蛋蛋。

阎振俗《打砂锅》反复研究悉心推敲

通过对这段快板的改编,一是让胡抡对自己先作个自我介绍,使观众首先对这个人物有所了解;二是通过对胡抡的介绍鲜明地揭示出该剧的主题;三是用快板的形式开头,比用单调的表演效果更好些。在剧本改编后的排演中,我饰胡抡和县老爷,这两个人物都是丑角。我在演出中对两个不同身份人的处理,分别采用生活气息浓、乡俗泥土味浓的地方语言。这个戏演出后,当时受到省上领导和观众的好评,后来长安书店还出版了以我署名改编的单行本,流传很广。许多群众看了后,认为这出戏改得好,不但生活气息浓,而且剧情简练。许多外地剧团先后多次派人来学习。他们认为,这出戏不仅思想性很强,而且把娱乐性与教育性紧密地结合起来。之后我还对《教学》《白先生看病》等许多丑角戏都进行了整理和改编。1986年陕西人民广播电台、陕西音像出版社还将《打砂锅》《白先生看病》《杨三小》和《教学》录音并制成录音带出版发行,使之至今在甘肃、山西和本省广大地区流传。

阎振俗《打砂锅》反复研究悉心推敲

通过对几出戏的改编和演出,我体会有三:其一,作为一个丑角演员,要广泛学习传统戏曲中的丑角表演艺术,使许多优秀的丑角戏随着时代的发展保留下来,使丑角的表演在当代的戏曲舞台上生辉结果,争香斗艳。其二,对于丑角人物,要以满腔的热情进行塑造,不但要在舞台上塑造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丑角正面人物,也要发挥各种表演技巧塑造好丑角中的反面人物,达到正面人物丑而不丑,反面人物丑而更丑。从而使丑角这个艺术行当在戏曲舞台上为现实生活服务,发挥其寓教于乐的艺术效果。其三,作为一个丑角演员,不仅要演好戏,而且还要敢于大胆创新。对于丑角戏中的每一个人物角色,演出中要反复研究和悉心推敲,对于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敢于大胆改编,使剧本情节更加完美,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使表演更加形象。

阎振俗《打砂锅》反复研究悉心推敲

阎振俗《我的艺术生涯》节选

编辑/刘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