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财政部長耶倫9個月前的那次中國之行,主要有兩個方面的任務。一是尋求中國的幫助。面對日益突出的通貨膨脹壓力和經濟衰退風險,美國為了得到中國的幫助,尤其希望中國繼續購買美國國債,以維護美元的穩定、美債的穩定,避免美元、美債出現崩盤風險;二是為了化解中美在經貿領域的沖突。由于美國持續的單方面制裁、打壓,已經造成中美在經貿之間出現了巨大分歧,也給美國經濟帶來了很大壓力,給美國居民生活形成了很大沖擊,是以,迫切需要改善中美經貿關系。
而耶倫的中國之行,也确實産生了比較好的效果,此後雙方在經貿領域進行了多方面的商談,并在有關方面取得了比較明顯的進展,特别是因美國衆議院議長佩洛西竄美造成的中美之間多個領域的交流停止,也因耶倫的訪華,得到了緩解。而之是以取得這樣的進展,與中國的誠意是分不開的,與中國願意加強與美國的合作分不開的。
而耶倫這一次的中國之行,可能目的就不是為了改善中美經貿關系,也不是尋求中國的幫助,而是在為下一輪美國對中國企業和産業的打壓吹風。一方面,想通過這樣的吹風,讓中國讓步、讓中國企業就範、讓美國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就是以産能過剩之名,出台制裁、打壓中國新能源汽車、光伏、電池等新興産業的政策。
很顯然,中國已經料到了美國的險惡用心,也料到了耶倫訪華的主要目的。是以,中國有關方面在與耶倫商談時,既帶着誠意,又保持警惕,沒有被耶倫的氣勢壓倒,也沒有将耶倫拒之于千裡之外。也就是說,耶倫的此次訪華,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遠沒有達到耶倫希望達到的效果,也不可能讓耶倫的目的達到。就算美國采取新一輪打壓中國企業和産業的措施,中國也會從容應對。因為,經過這些年的被打壓和制裁,中國已經逐漸适應了這樣的打壓和制裁,有了如何應對的措施和辦法。而中國提出加快建立國内大循環,就是重要的舉措之一。
耶倫通路中國,帶着美國的險惡用心,高舉恐吓大旗,中國并不怕。耶倫說中國内需疲弱,并敦促中國提升内部需求,這也是“操心”太多,如果是善意的,中國表示感謝,如果想以此施壓中國,那請收起惡狼的尾巴,中國不需要,中國也不怕。在擴大内需問題上,中國正在做,且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效。中國的制造業正在穩步恢複,特别是新興産業,已經成為中國制造業恢複的先鋒,想通過打壓中國新興産業來遏制中國制造業恢複,是白日做夢。想通過制裁、打壓,讓中國回到閉關自守的狀态,也是完全不可能的。中國的大門既然已經打開,就不可能關上。西方不亮東方亮,對美國和西方國家的出口不行,中國可以與其他地區的國家進行經貿合作,中國的誠心服務和價廉物美的産品,終究會有市場的。美國想打壓中國企業和産品,說到底,就是中國企業和産品的競争力已經讓美國感到可怕了。
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堅持;凡是敵人害怕的,我們就要前進。在經貿領域,講的就是誰的競争力強,誰就占領制高點。就像晶片等高科技領域一樣,美國具有很強的競争力,中國隻能在一些方面受制于美國。但是,中國不會屈服于美國,中國一定能夠通過自主創新,讓美國最終在中國企業和産品面前節節敗退。中國提出發展新質生産力,就是要讓美國看看,即便不在高科技領域依賴美國,中國一樣活得好好的,身體棒棒的,經濟熱氣騰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