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AI将為帕金森患者帶來更好的治療效果和生活品質

2024年4月11日是第28個“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題為:“和諧共生,美好生活”。

帕金森病是最常見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之一。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趙甯輝介紹,帕金森病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病變,臨床症狀一般随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加重。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大陸帕金森病患病人數約占全球半數,大陸65歲以上老年人群帕金森病患病率約 1.7%。預計到2030年,中國帕金森病患者将達到490萬(全球約870萬)。帕金森病病程發展漫長且不可逆,自然病程前後大約為40年,不同疾病階段的症狀特征表現不同,将給家庭和社會都帶來沉重的負擔。

什麼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種慢性進展性疾病,患者的病情随着時間的推移逐漸加重。雖不緻命,但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品質。目前的科學研究還沒有發現帕金森病的明确病因,是以目前所有的治療手段都是控制症狀。早期一般使用藥物來控制,到中後期,可以采用外科手術進行幹預。” 趙甯輝介紹:“帕金森病是僅次于阿爾茨海默病的第二大神經退行性疾病。”

AI将為帕金森患者帶來更好的治療效果和生活品質

帕金森病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趙甯輝表示,帕金森病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認為可能與遺傳和環境因素有關。

由于帕金森病總是悄悄起病且早期較難診斷,許多患者不知道自己已患病,容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由帕金森病友會、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等機關共同完成的《2022年度中國帕金森病患者疾病診療和生活品質報告》顯示,超過90%的帕金森病患者需要1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夠正式确診。

帕金森病有哪些表現?

手抖是帕金森病常見的症狀,但帕金森病患者的手抖有自己的特征。患者常表現為拇指、食指搓丸樣震顫,每秒4-8次。

趙甯輝表示,帕金森病多見于中老年人,年齡越大,患病的風險越高。其主要症狀表現為靜止性震顫,就是平常所見的手抖、手部呈現搓丸式動作等;肌肉僵直,帕金森病患者的肢體和軀體通常都失去了柔軟性,變得很僵硬,初期感到某一肢體運動不靈活,有僵硬感,并逐漸加重,甚至做一些日常生活的動作都有困難;如果拿起患者的胳膊或腿,幫助他活動關節,會明顯感到他的肢體僵硬,活動其關節很困難;再者就是運動遲緩,如解系鞋帶、扣紐扣等動作變得比以前緩慢許多,或者根本不能順利完成;除此之外,字越寫越小的“小寫症”以及“面具臉”也是其主要症狀之一。

證據表明,腸道微生物群也可能參與了帕金森的發病,特别是超過80%的帕金森患者會出現各種嚴重的胃腸道症狀,如便秘、惡心和嘔吐。

趙甯輝指出,帕金森病和腸道菌群之間有千絲萬縷的聯系,都證明了腸道菌群-腸-腦軸在帕金森病的發生中有重要的作用。目前,腸道菌群如何導緻帕金森病還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去揭示,這或許是未來治療帕金森病的一個突破。

如何治療帕金森病?

根據《中國帕金森病治療指南》(第四版),帕金森病治療方法和手段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肉毒毒素治療、運動療法、心理幹預、照料護理等。其中,藥物治療是首選,且是整個治療過程中的主要治療手段。手術治療則是藥物治療不佳時的一種有效補充手段,運動與康複治療、心理幹預與照料護理則适用于帕金森病治療全程。

AI将為帕金森患者帶來更好的治療效果和生活品質

趙甯輝表示,帕金森發病早期往往通過藥物治療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但藥物治療并不能使患者症狀得到長久緩解,藥物療效較好的階段一般隻有3到5年。随着藥量的逐漸增加,患者會出現“運動并發症”——開關現象,或者是異動症等等。如果藥物治療難以控制了,可以考慮進行外科手術,包括腦深部核團毀損和腦起搏器治療兩種技術,均能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症狀和運動并發症,使患者恢複原有的活動能力和自理能力。

趙甯輝介紹,帕金森患者往往優先就診于神經内科、康複科,近年來,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充分發揮綜合醫院資源優勢,多學科聯合協作,篩查、診斷、評估、藥物治療、腦深部電刺激手術治療及術後的程控、康複一體化管理,首創神經内科、神經外科、康複科聯合門診(每周四下午),實作帕金森病“多學科協作、全程管理”的診療模式。

AI對帕金森患者有何幫助?

帕金森病的确診并非易事,據介紹,對于專科醫生來說,帕金森的診斷準确率可以達到90%,而全科醫生可能隻有70%的準确率。同時,帕金森病需要有長期管理的團隊和體系,以提供連續的規範治療,進而延緩病情進展。

近年來,随着深度學習技術的發展,醫療人工智能(醫療AI)在基于視網膜圖像判定人體健康狀況、診斷潛在眼部和全身性疾病等領域,具有巨大潛力。

此前,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和倫敦摩菲眼科醫院的一個研究團隊借助人工智能确定了一組标志物,可在臨床症狀出現前7年診斷出帕金森病,這些标志物可通過眼掃描識别。相關研究發表在美國神經病學學會雜志《神經學》上。

趙甯輝表示,人工智能(AI)在帕金森病的診斷和輔助治療方面的應用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并展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他指出,在帕金森病診斷中,人工智能有助于在早期階段對帕金森病人進行識别和提高診斷的準确率。在輔助治療方面,AI可通過智能分析患者的病情和治療反應,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治療建議,包括藥物劑量的精确調整、制定康複訓練計劃,加速新藥的發現和臨床試驗。

趙甯輝說:“人工智能在帕金森病的診斷和輔助治療方面展現出巨大的潛力和價值,未來的發展将更加注重精準化、個性化和智能化,為患者帶來更好的治療效果和生活品質。”

最後,趙甯輝提醒,正常人如果發現自己手顫、腳顫、走路慢、活動遲緩、身體僵硬等疑似帕金森病的表現時,要及早到神經科就醫,做到早診斷、早治療。

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 趙維 文 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供圖

一審 曹婕

責任編輯 何丹

責任校對 袁熙

主編 嚴雲

終審 編委 李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