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理響中國】内外市場關聯防範貿易風險疊加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網
【理響中國】内外市場關聯防範貿易風險疊加

  對外貿易為一國經濟長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推動力,但在深度參與全球貿易分工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遭受外部市場風險沖擊。與傳統貿易分工相比,目前國際貿易風險擴散日益呈現出“風險疊加”現象,即産生于局部地區或個别行業的短期經濟波動通過複雜的貿易網絡與價值鍊分工體系,不斷向貿易夥伴國逐級傳播與持續外溢,進而導緻局部、短期的突發性風險最終演變為全球性的經濟劇烈動蕩。顯然,這種新型疊加現象對各國經濟産生的沖擊遠遠超出了傳統國際貿易,不僅深刻改變了出口企業參與全球價值鍊分工的模式選擇,也對大陸宏觀經濟運作與風險防範提出新的課題。

【理響中國】内外市場關聯防範貿易風險疊加

多種因素交織加劇貿易風險

  概括而言,新時期的貿易風險疊加效應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是多種風險因素并存。首先,在逆全球化思潮影響下,地緣政治沖突與貿易保護主義導緻的貿易摩擦已嚴重影響到國際貿易的穩定、有序運作,貿易不确定性成為困擾進出口企業正常經營的重要因素。其次,各種新型貿易風險與其他領域國際經濟風險同時存在,并與國際貿易壁壘風險共同加劇了目前國際貿易運作環境的不确定性。例如,綠色壁壘已成為現代國際貿易運作中的新風險來源,也對企業參與國際分工形成了新的挑戰。碳關稅對綠色壁壘下的國際貿易運作成本與競争能力産生深遠影響,不同貿易夥伴國與行業征收碳關稅的行為差異将會成為新的貿易不确定性來源。此外,金融發展與國際貿易之間曆來存在密切的交織作用,一國健康、高效的金融體系為企業參與國際貿易提供了便利的融資支援,為緩解出口企業通常面臨的資金限制提供了重要的外部融資保障,金融環境穩定對于維持全球貿易穩定運作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頻繁發生的金融風險事件也加劇了國際貿易運作風險,尤其2022年以來美聯儲的新一輪加息周期通過貨币政策跨國擴散,對其他國家的金融市場産生了巨大影響。

  二是多種風險作用交織。由于目前國際經濟運作環境風險構成因素的多元化,多種風險之間形成了錯綜複雜的關聯關系,不僅顯著影響了國際貿易的運作秩序,還深刻改變了一國内部的産業結構、貿易利益以及長期經濟發展趨勢。例如,國際金融風險不僅直接影響國際貿易,還通過貨币政策的外溢效應作用于貿易夥伴國的貨币市場、融資成本及流動性,影響其他國家的投融資決策、生産行為與供應鍊穩定性。同時,國際經濟風險往往與國内經濟環境及運作秩序緊密交織,共同決定了貿易風險的傳遞效果與防禦能力。完善、健康的營商環境有助于吸引外商投資與推動貿易發展,也對有效應對國際貿易風險沖擊形成了重要的内部屏障與環境支撐。從貿易風險防範而言,一國既可能受益于良好的營商環境,也可能因相對滞後的營商環境建設而遭受更為嚴重的風險損失。

【理響中國】内外市場關聯防範貿易風險疊加

國際貿易分工呈現新趨勢

  當今國際貿易呈現出風險疊加的新特征,源于國際貿易分工格局的兩個基本新趨勢。一方面,全球價值鍊分工體系日益複雜化。在這一網絡式生産鍊條中,來自不同國家的企業依據各自比較優勢,分别在研發設計、生産制造、組裝加工、市場銷售等環節提供增值服務,形成全球性的價值鍊布局。價值鍊分工體系是決定當今各國經濟運作與貿易往來關系的關鍵所在,也深刻改變了微觀企業的生産組織方式與經營模式。然而,在一個分工有序、運作有效的價值鍊分工體系中,不同國家通過上下遊行業之間的緊密合作充分享受國際分工便利的同時,也會加劇各國企業生産組織過程中的互相依賴與關系黏性。近年來,“卡脖子”技術的重要性、“斷供”風險的存在,都提醒我們來自上遊供應商的決策調整将對下遊行業生産造成難以預計的幹擾與損失。

  另一方面,國際貿易關系格局日益網絡化。随着全球價值鍊分工體系的不斷深化,各國之間的貿易關系日益呈現出網絡化特征。間接貿易關系的廣泛存在,意味着即使兩國沒有直接貿易關系,也會通過貿易網絡節點的關聯作用而産生互相影響,進而帶來遠端貿易網絡的風險擴散。就風險防範意義而言,國際貿易網絡意味着一國不僅需要關注自身的貿易關系調整,還要高度關注貿易夥伴國的貿易環境動态變化,進而及時應對間接貿易風險沖擊。同時,貿易網絡地位對貿易風險防範發揮着關鍵作用。與位于國際貿易網絡邊緣地帶的國家相比,處于中心位置的國家雖能擁有更多的國際市場資訊、建立更為廣泛的貿易關系,但也更易遭受貿易網絡局部風險的沖擊蔓延:任何來自貿易網絡的間接風險都将彙聚至貿易中心國家,使其面臨貿易風險疊加的劇烈沖擊。

【理響中國】内外市場關聯防範貿易風險疊加

積極防範化解貿易風險疊加

  不管是全球價值鍊分工體系的複雜化,還是國際貿易關系格局的網絡化,貿易風險疊加這一新特征的出現都給大陸企業參與國際分工帶來了嚴峻挑戰,必須建構有别于應對傳統貿易風險的防範機制與措施。

  首先,加快建構新發展格局,依托國内市場優勢防範國際貿易風險。國内市場優勢并非單純降低對出口貿易的依賴性,而是在國内國外兩個市場之間建立有效的聯通與互動,進而更好地發揮規模經濟優勢。國内市場隻有形成了運作有效的完備市場體系與商業規則環境,才能為企業參與出口競争提供真正的市場根基。從國内國際雙循環的發展視角更能深刻了解國内營商環境的重要性,成熟良好、開放合作的營商環境不僅是促進國内市場一體化與公平競争的關鍵,還對大陸企業深度參與全球分工、有效防範國際貿易風險具有重要意義,更是維系良好的國際經貿關系、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的國際經濟新秩序的有力保障。

  其次,加強國際貿易網絡動态跟蹤,進一步夯實區域經濟合作。由于國際貿易網絡化演變趨勢,我們更應加強對整個國際貿易網絡分布特點、貿易位置、節點關系等特征的全局性跟蹤,科學評估這一複雜網絡中的風險傳遞方向與沖擊幅度,尤其是那些更為隐蔽、難以直接預見的遠端貿易網絡關系變動,更好防範化解間接貿易關聯帶來的風險沖擊。同時,我們也需要關注國際貿易網絡風險敞口的動态調整,及時更新重點貿易夥伴國與關鍵行業網絡地位資訊,積極應對國際貿易網絡“中心—邊緣”位置調整對風險防範的影響。此外,建構多元化的貿易夥伴關系也具有重要作用,這就要求以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等為橋梁和紐帶,主動對标高标準國際經貿規則,有針對性地開展多樣化的區域經濟合作,進而深度融入全球貿易網絡體系。

  最後,加強新業态新模式下全球價值鍊分工與國際貿易風險防範。随着網際網路、大資料、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大陸制度型開放的穩步推進,以跨境電商為代表的外貿新業态新模式快速發展,成為引領全球貿易發展的新生力量,以及大陸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的重要抓手。就大國企業參與價值鍊分工而言,國内國際兩個市場聯通的微觀基礎是企業在國内價值鍊與全球價值鍊之間的分工權衡和有效互動,通過兩大價值鍊的對接與整合建構雙重嵌入模式。是以,大陸企業需要在不同價值鍊之間選擇合理的位置分工,充分利用新技術帶來的業态革新機遇,提升自身在全球價值鍊體系的分工地位與增加值,進而建構能夠有效應對貿易風險疊加的開放新格局。

  (作者系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24年4月10日第2869期 作者:包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