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生建議:擴大你的舒适圈

#春日生活打卡季#

人生建議:擴大你的舒适圈

作者:滿小鲸(富書作者)

每當假期即将結束時,朋友圈總會刷到一波“精神内耗”:

“不想上班”,

“不想離開被窩”,

“不想面對高壓的工作”……

我們的大腦每一刻都在替我們尋找最舒适安逸的方式,每個人都渴望找到穩定和安甯。

在自己的舒适圈裡,我們感到輕松自在,但卻往往會是以麻痹了自己,讓大腦不思進取、安于現狀。

美國作家尼爾·康納·沃許曾說:“真正的人生始于你走出舒适區。”

真正活得通透的人,都懂得擴大自己的舒适圈。

人生建議:擴大你的舒适圈
人生建議:擴大你的舒适圈

舒适圈不是躺赢,而是慢慢變廢

安德斯·埃裡克森在《刻意練習》裡說:“如果你從來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區,便永遠無法進步。”

小菲名校畢業後,草草選擇了一間不到10人,離家近,工資還比同行稍高的小公司工作。

公司每天就是幫淘寶店主修圖,小菲做了幾個月後,基本摸出一套傻瓜式修圖流程,批量完成修圖工作。

随着小菲的操作越來越熟練,這份工作對于她來說已經沒有任何技術含量,而小菲卻沒有想過在原有的基礎上,再拓展新的技能。

這樣的工作重複了幾年後,這家公司倒閉了,失去鐵飯碗的小菲面試了好幾家公司,都不符合别人的任職要求。

因為小菲不僅沒有新技能,就連她最“擅長”的修圖,技術都不如一個剛畢業的新人。

小菲就這樣變廢在自己一手創造的舒适圈裡。

梭羅曾說:“你能從圓心畫出多少半徑,生活就有多少種方式。”

在《星空演講》這檔節目裡,曾經的體操皇後劉璇,用一言一行向大家證明,敢于走出舒适圈的人,活得多強大。

劉璇5歲就入選湖南省體操隊,年僅12歲就獲得各種團體和個人全能冠軍。

在悉尼奧運會,拿下平衡木冠軍,完成了中國隊這個項目零的突破。

退役後的劉璇,更沒有停滞不前,而是選擇去北大進修,隻有國中水準的她,把高等數學從38分考到及格線。

劉璇從沒有讓曾經的成就與輝煌禁锢思想,她不斷擴大自己的眼界,還以作家的身份出版了書籍《璇木》。

甚至連她最不擅長的主持,都被她一點點攻破,和專業主持人站在一起,也毫不遜色。

劉璇說:“人生不會那麼幸運,不是你想做的每件事都是你喜歡的,你不能永遠都活在自己的舒适區裡。”

喜歡在舒适區裡打轉的人,就如困獸般給自己畫地為牢,把自己能夠觸碰的事物當成全世界。

相反懂得擴大舒适圈的人,卻能不斷突破,讓自己不斷疊代更新。

一個人變強,從擴大舒适圈開始。

人生建議:擴大你的舒适圈
人生建議:擴大你的舒适圈

别讓想象的“恐懼圈”限制了你

人類大腦的生存本能都是趨利避害,都下意識避開對自己有威脅的事情,但很多時候,恐懼隻是我們想象出來的。

法國作家大仲馬曾說:“誰若是擁有一刹那的膽怯,也許就放走了幸運在這一刹那間對他伸出的香餌。”

表妹今年剛大學畢業,家裡介紹了一份安穩的工作,而同時也獲得北京公司的offer。

面對兩個截然不同的選擇,表妹一方面希望到大城市發展,而另一方面又害怕自己在一個陌生的地方,做一份陌生的工作,面對未知的恐懼一下席卷而來。

在家這邊工作穩定,有家人有朋友做後盾,并且工作内容簡單輕松。

北京的工作強度大,并且在大公司必定要面對各種人際關系,要是遇到困難沒有人幫助,說不定還會被同僚排擠。

越往下想,表妹越害怕,後來在老師的鼓勵下,表妹最終決定到北京試一試。

剛開始在陌生的領域,表妹确實有點膽怯,但憑借自己專業的優勢和努力,很快就适應了實習工作。

并且部門的同僚都對她照顧有加,并沒有出現想象中的爾虞我詐。

半年後,越來越混得如魚得水的表妹不禁感歎,幸虧當時勇敢選擇跳出舒适圈,選擇面對挑戰。

卡耐基曾說:“恐懼大都因為無知與不确定感而産生的。”

大導演李安曾經是一個極度怕水的人,毛巾一定要擰幹,洗澡淋浴超過五分鐘,就會出現眩暈。

小時候曾經被抛進河裡,一下子沉進水裡,被救起後,發燒嘔吐反反複複兩個月才見好轉。

從此之後,李安就變得特别怕水,看心理醫生、養魚、敷面膜等方法都不管用,最後不了了之。

1985年,李安的作品《分界線》在紐約大學展影中獲獎後,整整6年,竟沒有再創作出能上映的作品。

一天晚上,李安跟弟弟說起當年溺水的事,猛然想起白天制片人對他說的評價:

“李安,你太克制了,做電影要瘋狂,你不合适!”

這一刻李安就決定他不但要克服怕水這個怪毛病,還要學習潛水!

他馬上報名了馬來西亞的潛水課程。

李安先是在池子裡吐得上氣不接下氣,到了海上又被海水泡得脫皮,又紅又痛,而在這身心摧殘的狀态下,李安竟然奇迹般湧現無限的創作靈感。

1990年,厚積薄發的李安完成了《推手》和《喜宴》兩個劇本,取得了票房奇迹。

李安會想起當時學潛水已經明白,他害怕的不是水,而是更多未知的恐懼。

當這些未知逐一被揭開,恐懼也随之消散,真實世界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可怕。

很多時候我們不敢踏出自己的舒适圈也是同樣的原因,對未知的恐懼浮想聯翩,越想越害怕,越想越不敢行動。

然而想得再多,還不如真實面對一回,恐懼大多數是我們臆想出來的。

人生建議:擴大你的舒适圈
人生建議:擴大你的舒适圈

真正掌控生活的人,都懂得擴大舒适圈

當你意識到成長需要擴大自己的舒适邊界,也學會直面恐懼的時候,擴大舒适圈還需要認識以下三點:

1、區分你的能力區

黃小蕾在《射雕英雄傳》裡飾演“傻姑”一角被很多觀衆熟知,但家人卻不看好她當演員,慫恿要跳出“舒适圈”。

于是黃小蕾一下子跳到IT行業,結果對專業術語一竅不通,轉眼又跳到主持行業,結果也做不好。

最後她還是選擇回到“舒适圈”,重新拾回演員這個職業。

冒冒然跳到另一個不熟悉的區域,這是魯莽,不是勇敢。

真正懂得擴大舒适圈的人,都是以自己的能力為圓心,慢慢把半徑擴大,把自己的能力提升,能夠掌握的舒适區也就越來越大了。

2、改變固化思維

泰國的馴象師喜歡在大象年幼的時候,就用一根鐵鍊拴住幼象。

幼象年紀小,力氣使不上,一直無法掙脫鐵鍊,久而久之,這種被拴住的狀态,成為了幼象最舒适的狀态。

而成年後的大象,即便早就有好幾倍的力氣掙脫鐵鍊,也不會再嘗試。

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人跟馴象場的大象一樣,長期待在一個舒适的環境,便不再嘗試踏出改變的一步。

要知道馴象場以外的世界遠比場内精彩,人的眼界也隻有随着舒适圈擴大而看得更寬。

3、付出持久的努力

小樹苗想成長為大樹,離不開這五個條件:

時間的積累;不動搖的決心;根基紮得深;向上生長;積極面向陽光。

人生的路也一樣,沒有太多捷徑。

當你有意識去擴大舒适圈的時候,你會遇到破圈的障礙,面對未知的恐懼,你更需要耐心去面對。

擴大舒适圈和深耕一個領域一樣,不會一蹴而就,你需要有持續更新自己的耐力,才能遇見更大的世界。

人生建議:擴大你的舒适圈
人生建議:擴大你的舒适圈

很喜歡樊登老師的一句話:“一個人想要得到發展,就是無論命運把你抛到任何一個點上,你都要就地搜尋,做力所能及的事。”

一直待在舒适圈的人,很難有多大的能力提升,容易活出一種無力感。

就像洞穴的人會為了搶奪火苗,争個你死我活,卻不知道洞外就有取之不盡的太陽能。

而真正活得通透的人,都懂得在原有的舒适圈裡,就地開展搜尋,慢慢擴大自己的舒适圈。

作者簡介:滿小鲸,富書作者,一個對事物充滿好奇,喜歡向上生長的女子,逐夢前行的寫作者,一個人‬要想成功,你都需要一種能力來支撐你做好‬自己,不被阻撓,不被誘惑,這就是屏蔽力,富書第4本新書《屏蔽力》正在熱銷中,你的生活,需要屏蔽力,本文:富書,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