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30天在頭條寫日記#
文|陌籬書(富書專欄作者)
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過這種人?
正事沒有,卻因為一些無聊的八卦,在他人面前說三道四;
一點小事,為了臉面,不分場合,非要争個你輸我赢;
耳朵聽到一點隻言片語,就可以腦補出一場大戲;
自己的生活一團糟,卻總想着對别人的生活指手畫腳。
古人曰:三歲學說話,一輩子學閉嘴。
說話是一種能力,止語是一個人的智慧。
成年人最大的覺醒,從止語開始。
不明真相的事,止語
止語不是不說,而是不随随便便說,特别是遇到不明真相的事,不要僅憑表象就輕易發言。
理查德.伯頓涚:“真相,好像是散落成無數碎片的鏡子,每個人都自以為看到的一小塊是完整的真相。”
然而,你所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你所聽到的也不一定是事實。
不了解整件事情的前因後果,不明白人物的是非曲直,就不要輕易發表評論。
這樣隻會惹來無窮無盡的麻煩,讓自己良心永無甯日。
我們生活在網絡時代,資訊傳播速度太快,真假難辨,稍不留神,就會陷入輿論的漩渦。
上周,網傳山東濟南一學校女老師和自己的學生發生關系,事件發酵,很快沖上了微網誌熱搜。
一時間,網絡上說什麼的都有,而一位自稱是該老師的學生,僅憑聊天記錄,就在網上的言論讓事态擴大。
這名學生說女老師和班上一男生好上了,并在男朋友的車上做了不可描述的事,之後被她男朋友發現,追到學校辱罵那名男生。
這位學生僅憑聽說和猜測就腦補出一場大戲并發表在網上。
然而,事實真是這樣嗎?
兩天後,學校給出聲明,該女老師一年前已經辦理了離職,而且據調查這名女老師和學生并沒有不正當的關系。
随後,校方又稱正值招生季,不排除同行以競争為手段做文章,損害學校的名譽。
事情雖然澄清了,但網上的輿論在短時期内并沒有停息。
當事人仍然會成為人們茶餘飯後議論的焦點。
俗話說: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裡。
負面事件往往更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引發不明真相的人大量轉載,進而掩蓋事實的真相。
即便是官方證明又或者個人澄清,很多人的記憶仍然停留在曾經的謠言中,而非真相。
而這種僅憑看到或聽到就無中生有的事情,在我們的身邊時常會遇到:
公司裡的已婚男女同僚關系稍微近一點,就說人家有私情;女員工穿着漂亮一點,說人行為不端;婆媳關系不好,就肆意揣測等等。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意傷人六月寒。
對于未知的真相,最好不予置評,閉嘴是最大的善良。
欲與人争辯時,止語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類人:非常喜歡與人争辯。
這類人不管什麼事,總是不分場合、不合時宜地争來辯去,力圖争出個輸赢,一分高下。
一旦别人持有不同意見,他們就會習慣性地進行反駁,并堅持自己的觀點。
毫無意義的争辯,隻是在消耗彼此的時間,還影響自己的心情,甚至有可能造成無可挽回的局面。
對于那些喜歡刷存在感的人,聰明人隻會一笑而過,不與争辯,沉默是金。
美國現代教育之父戴爾.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一書中講述過一個自己親身經曆的故事: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不久,卡耐基作為澳洲飛行家史密斯的經理人,參加了史密斯先生舉辦的宴會。
卡耐基和朋友賈蒙坐在一起,同桌的一位來賓講述了一段很幽默的故事,還引用了一句話。
那位來賓指出引用的那句話出自《聖經》,但其實他記錯了。
卡耐基肯定那句話的來曆,而那位來賓堅持自己的見解,一時間相持不下。
卡耐基的老朋友賈蒙,是莎士比亞的崇拜者,對莎士比亞頗有研究。
于是,期待真相的賓客把這個問題交給了賈蒙來回答。
賈蒙在桌子底下用腳踢了踢卡耐基,然後當着大家的面說:“戴爾,是你記錯了,這位先生說得是對的,那句話出自《聖經》。”
宴會結束後,賈蒙和卡耐基走在回家的路上,卡耐基不解地問賈蒙:“你明知道那句話是出自莎士比亞的作品,但為什麼你要說我的答案不對?”
賈蒙回答:“你的答案是正确的,那句話出自沙士比亞的作品《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場,可是你有沒有想過,我們隻是客人而已。”
賈蒙接着說:“我們是在參加别人的宴會,你和那位先生隻是第一次見面,何必一定要證明是别人的錯誤?你為什麼不給他留一點面子?争辯出結果又有什麼意義呢?”
争辯或許你會赢,那隻是一時的勝利;最終你将失去對方以及周圍人對你的好感。
誠然,争辯中永遠沒有赢家。
與家人争辯,你将會失去親情溫暖;
與夫妻争辯,最終可能讓家庭支離破碎;
與朋友争辯,友情将離你而去……
雄辯一生的諸葛亮說“:大辯不辯,論辯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辯,對待喜歡争辯的人,沉默才是最有效的辦法。”
審時度勢,懂得适可而止。
看破不說破,是留給對方最後的尊嚴。
情緒不穩定時,止語
世人都說,難得糊塗,實則說的是情緒穩定的重要性。
一個情緒穩定的人,具有很強的自控能力,不會因外界環境的幹擾而受到影響。
這樣的人往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寵辱不驚。
反之,情緒不穩定的人,容易焦慮、煩躁、沮喪、挫敗、甚至對自己産生懷疑等等。
尼采說:“如果一個人的情緒總處于失控狀态,那麼就會深陷感情漩渦,進而失去自由。”
人在情緒不穩之時,大腦沒辦法集中精力思考問題,很容易判斷出錯,進而讓事情處于難以挽回的局面。
毀掉一個人最殘忍的方式,讓情緒失控的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2023年底,青島,一名外賣員要進入小區送外賣,遭到了小區保安的阻止。
一個要進,一個不讓,于是兩人因情緒過激發生了争鬥,随後保安持刀将外賣員殺害。
遇難時,這名外賣員僅僅32歲。
一場情緒過激引發的血案,讓白發人送黑發人,多麼讓人痛心!
情緒失控,就如同水庫洩洪一樣,一瀉千裡,根本沒有辦法抵擋。
生活中,我們也常常遇到因為一點小事,最終導緻無法挽回的遺憾:
感情很好的情侶打鬧過火,導緻分手;
夫妻吵架上頭,好好的家庭支離破碎;
同僚之間為工作配置設定不公大吵特吵,最終雙雙被離職……
情緒不穩定時,保持沉默,可以幫助我們避免在情緒的驅使下做出的不理智決定;避免因心血來潮的決策帶來的後果;
情緒欠佳時閉嘴,可以減少因言行過激引發沖突和沖突,維護好人際關系的和諧。
止語,不僅是智慧的表現,也是赢得别人尊重和友誼的關鍵。
古語:言多必失,禍從口出。
止語,是一種自我保護,也是做人最起碼的品德。
不八卦别人的是非,非議隻會帶來沒完沒了的麻煩;
不參與無聊的争辯,那樣隻會消耗自己的時間;
别人的人生你說了不算,你隻需做好自己分内之事。
學會止語,是一個人最好的修行。
作者簡介:陌籬書,富書專欄作者,一個人要想成功,不被阻撓,不被誘惑,這就是屏蔽力,本文:富書生活館,富書嚴選,優品好物,和你一起提高生活品質,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注:本文章圖檔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