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共有16位皇帝,将他們的名字依次寫出,将發現一個神奇的規律

作者:朱前蹄後

誰也沒能想到,一個連死去的父母都沒錢埋的人,竟然當上了皇帝,想必連劇本都不敢這麼編。

朱元璋就做到了,開局一個碗,兄弟全靠撿,仗着一群淮西子弟,推翻了元朝,怒剛陳友諒張士誠,建立了大明。

不得不說,朱元璋創造了一個奇迹。

明朝共有16位皇帝,将他們的名字依次寫出,将發現一個神奇的規律

古人信這些東西,能夠幹成事的人,都和普通人不一樣。原本這些所謂的“天子”之說,是用來忽悠普通人的,忽悠得久了,竟連自己也都信了。

當年的秦始皇,統一了六國,完成了曆史上罕見的功績。這樣的功績也讓秦始皇一度信心爆棚,認為自己既然完成了萬古無一的功績,就一定能做到一些其他人做不到的事情,你比如說“長生不老”。

而朱元璋呢,經曆了數個朝代之後,他倒是不再幹長生不老的荒唐事,而是将别人走不通的路,又拿過來自己走一遍。

藩王分封制度,無數次被證明有隐患的制度,被朱元璋又拿出來在大明玩,父死子繼挺好的制度,朱元璋創造性的非要傳給孫子……

明朝共有16位皇帝,将他們的名字依次寫出,将發現一個神奇的規律

朱元璋一頓操作猛如虎,但他依舊也沒能将大明王朝帶出300年的瓶頸去。除了他制定制度時充滿創造性之外,給孩子起名字也一樣有水準。

朱元璋從一個窮小子一躍成為了天下之主,正所謂屁股決定腦袋,坐在那天下之主的位置上,琢磨的東西格局就大了起來。

朱元璋要在明朝設立藩王制度,一代代分封下去,如果大明朝真能無限傳遞下去,那大明的天下就真的成為了朱家自己的天下了,因為藩王實在是太多了。

啥東西就怕多了,多了會有兩個壞處:1、多了會亂;2、多了也就不值錢了;既然多是必然,那麼如何避免混亂,就要走一走腦子了。

否則,都是朱家的子孫,誰和誰是一輩的,弄錯了總歸是不好,鬧出大笑話就更贻笑大方了。

明朝共有16位皇帝,将他們的名字依次寫出,将發現一個神奇的規律

是以朱元璋在給後代起名字的時候,便制定了相應的規則。朱元璋有24個兒子,他分别按照姓+輩分+五行字的方法,來制定起名規則。

輩分字每家分别制定了20字,能夠輪回20代,再配合後面的五行字,隻要是掌握了這個規則,就能夠分辨出到底誰是誰家的孩子,祖上是不是一個老祖宗。

朱元璋為了兒子也真是操碎了心了。朱元璋的兒子們都是兩個字,全是木字旁,例如朱标、朱棣……

而且那20個字,每個兒子的也不一樣。像朱标的就是:

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

而朱棣家的則是:

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

這樣一來,隻要是第二字相同的就是兄弟,通過第二個字的位置,就能輕松地辨識出此人的大小輩分。

明朝共有16位皇帝,将他們的名字依次寫出,将發現一個神奇的規律

那麼,将明朝16位皇帝的姓名寫出來,又能夠發現什麼神奇規律呢?

上文也說道,大明江山也沒有突破封建王朝300年的怪圈,明朝自從朱元璋建立再到崇祯帝殉國,一共流傳了16代。

明朝16位皇帝的姓名按照順序排列如下: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朱祁钰、朱見深、朱佑樘、朱厚照、朱厚熜、朱載垕、朱翊鈞、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檢。

通過朱元璋制定的規則,就可以輕易看出,這些皇帝之間的關系。除此之外又能看出什麼規律呢?

從他們名字中的第二字,就可以看出來,這些人是朱元璋哪個兒子的後人。朱棣是通過靖難之役坐上皇位的,而他是朱元璋的兒子,是以沒有符合起名的規則。

明朝共有16位皇帝,将他們的名字依次寫出,将發現一個神奇的規律

通過這些名字最後一個字尾部偏旁的變化,就可以輕易看出皇位之間的傳位變化規律,到底是父死子繼還是兄終弟及。

隻要是第三個字的偏旁發生變化,就是父子傳遞,第三個字的偏旁相同,就是兄弟之間傳遞,這就是那條神奇的規律。

由于朱家子孫越來越多,而古人又特别在意避諱,是以就在一定程度上導緻了字不夠用了。為了繼續按照這個原則往下起名,就隻能去發明新的字來往上湊。

這些字出現的初衷,僅僅是為了适應朱家子孫起名的要求,可随着之後的發展,這些被創造出來的字還在其他領域起到了效果。

最起碼,造出來的這些字,為元素周期表創造了很大的便利,業内專家紛紛表示:朱元璋幫了大忙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