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這種來自亞洲的快餐食品,如今已經席卷全球。從中國到日本、南韓,再到美國和歐洲,它無處不在。
而在南韓泡面更是成為了一種國民美食。
據統,2021年南韓人均消費泡面93個,每一年能吃掉80億包,遙遙領先于全球其他國家,可謂泡面王國。
對于我們來說,泡面頂多算是偶爾的代餐。一個月能吃兩三次已經算多了。
但是有趣的是,泡面在南韓的瘋狂流行,竟然和美國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
那麼南韓人究竟為什麼愛吃泡面?美國又在其中發揮了什麼作用呢?
一、泡面的曆史
說起泡面,其發明可追溯到1958年的日本。
當時日本立命館大學的名譽博士安藤百福在大阪的一家公司工作。
在某天他偶然發現工廠附近有一家小店,店主将煮熟的面條和湯料混合後賣給勞工們。
這個場景啟發了安藤百福,他想象如果能将面條和湯料一起包裝,将會是一種極為便捷的食品。
于是安藤百福開始鑽研如何讓面條既能保持口感,又能保持幹燥,以便長時間儲存。
在經過反複嘗試和實驗之後,他終于成功地發明了第一款即食面—日清拉面,并于1958年8月25日推向市場。
這一即食面産品以其便捷、快速烹饪的特點。一夜之間在日本大受歡迎,成為了一種備受追捧的速食選擇。
日清拉面的成功為泡面的興起奠定了基礎。
這一發明改變了人們傳統烹饪方式的慣例,将食物制作和消費更加簡單化,快捷化。
随着泡面在日本的風靡,它也開始走向國際,成為全球許多人的日常美食之一。
二、泡面大軍為什麼會入侵南韓?
然而泡面在南韓的流行,不是因為日本的影響,而是因為美國的意外到來。
這是因為什麼呢?
時間要回到上世紀60年代,南韓陷入了嚴重的糧食危機。
極端氣候的影響導緻大米産量嚴重不足,人們吃不飽飯。
而美國作為二戰後對南韓的主要援助國,也沒閑着。
美國人眼看着南韓饑民狼吞虎咽吃大米,心想這可不行,大米産量這麼低,你們怎麼就不幹脆吃面包呢?
于是美國開始用強硬手段向南韓大量傾銷小麥,要求南韓人改變以大米為主食的飲食習慣。
南韓政府對此也是一籌莫展,隻能遵從美國人的要求,提出了“混粉食鼓勵運動”,大力宣傳吃面包制品的好處。
甚至禁止餐館在某些特定時間供應米飯,一股西化飲食革命的熱風開始在北韓半島肆虐。
不過事情并未按照美國人期望的那樣發展。
南韓人并沒有完全接受西化飲食,他們甯願選擇吃面條來代替大米,也不願意吃面包,因為這更加接近亞洲飲食習慣。
這時日本人也來到南韓,手裡正好拎着泡面這種新興的零食。
頓時南韓人們眼睛一亮,紛紛感歎:哇,等等!這個似乎就很不錯啊!
泡面的便捷性和低廉很快就打動了他們,為了不吃面包,于是南韓人開始把小麥做成泡面。
至此一股泡面狂潮就此在南韓掀開了。
三、南韓進入泡面時代
1963年南韓三養食品公司趁熱打鐵,派人去日本日清株式會社引進的泡面技術,後來推出了南韓第一款泡面産品“三養拉面”。
盡管初期因口味問題吃了挫折,但泡面的便捷性和低廉很快就讓它在南韓立足。
政府也大力支援,還把泡面宣傳為“第二大米飯”。
1965年辛春浩創立樂天集團,推出樂天拉面,1975年更名為農心拉面。
1986年農心推出了具有韓式辣味的辛拉面。
七八十年代,受益于奧運會等重大體育賽事的曝光,農心公司的辣拉面開始在南韓一炮而紅。
如今除了主打辛辣口味的農心以外,南韓已有數十家泡面生産商,競争激烈。
泡面逐漸從一種替代性食品,成為了南韓的主食之一,辛拉面成為南韓日常生活的一個标簽。
從韓劇到歌謠,泡面早已深深融入南韓的流行文化。
此後南韓泡面市場進入白熱化競争,出現了衆多品牌,泡面從替代食品徹底成為了主食。
就這樣泡面這個本該僅僅作為一種代餐食品的存在,竟然成了南韓人的新主食。
老實說這種發展也沒什麼不好,反正到最後,還不是要和美國人過不去,最後吃回了自己的東西。
如今泡面已經深深地融入了南韓人的生活方式,從小吃辛拉面長大的南韓孩子們對它有着無比親切又懷念的感情。
吃泡面簡直成為了南韓人生活裡的不可或缺,也成為了一種青春記憶。
四、南韓人對泡面的狂熱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南韓對泡面的狂熱似乎有些過于誇張。
據統計2021年南韓人均消費93包泡面,高居全球第一,一年吞下高達80億包!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緻了南韓這種泡面瘋狂?
1、短短的曆史,單薄的美食
南韓菜在世界上可謂小衆中的小衆。作為一個半島國家,南韓曆史短,美食制作方法少。
不跟中國一樣煎炒烹炸,光菜系幾十種,豐富多彩。這也注定了南韓人對泡面的偏愛是有其客觀原因的。
新海誠導演為了宣傳新片《鈴芽之旅》到南韓時,當地人就給他端上了一桌泡面,當成了款待貴賓的“國宴”。
南韓人認為,泡面才是最适合招待客人的美味佳肴。
而當新海誠在北京宣傳時,嘗到了價值800元的火鍋美味,便深有感觸地說:哇,這才是待客之道啊!
其實按照南韓人的眼界,當你隻知道泡面而不知道其他的時候,難道不會把泡面當成珍馐嗎?
這大概就是導緻南韓人愛吃泡面的一個重要因素。
2、小小的土地,少少的資源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一個食物能否流行,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具有“物美價廉”的優勢。
對于中國自90年代以來,泡面市場雖然也爆發了。
但老闆姓們也不會把它當正餐吃,因為有大量其他食物可供選擇。
對大陸老百姓來說,泡面隻是忙碌時的代餐,或者偶爾嘴饞吃下,誰也不可能天天吃泡面。
但是南韓人幾乎要把泡面當正餐食用。
因為對南韓人來說,除開泡面是真正沒有太多其他選擇。南韓是一個半島國家,國土面積不大,自然資源有限。
長期以來,糧食供給一直是個棘手的問題。
南韓主要依賴進口來解決大米等主食的供給,其他蔬菜、肉類等食材也不太豐富。
在這種情況下,泡面無疑成了最佳選擇。它價格低廉、熱量高、友善食用,完全符合物美價廉的優勢。
對于南韓這樣一個食物相對匮乏的國家,泡面成為了主食之一也就不足為奇了。
曾經有個南韓電競選手來中國比賽,竟然特意在行李箱裡塞滿了泡面,生怕到中國後會沒東西吃。
由此可見,在他們心目中泡面可能真的就是最好吃的食物。
長期以來,由于資源緊缺所限,南韓人能吃到的食物種類有限,口糧短缺更是常見。
泡面作為一種價格實惠又能快速補充能量的食品,自然成為他們重要的主食來源。
是以說物資的貧乏和有限的選擇,共同推動了泡面在南韓的瘋狂流行。
通過争口鬥舌,文化互相滲透,貧乏的菜系和有限的食物選擇,共同造就了南韓人對泡面的狂熱這種發展。
泡面伴随着一代又一代南韓人的成長,這種食品,自然而然成為了南韓人熱愛的美食。
并且在南韓泡面已經發展到街上可以看到相應的自助泡面店。
裡面擺放不同口味的泡面以及配菜,友善人挑選,然後制作一份泡面,課件南韓泡面作為主食真的已經深入他們的内心。
結語
正是在對抗西化飲食、尋求替代主食的背景下,泡面這個本該隻是代餐食品的存在,意外地成為了南韓人新的主食。
并最終深深紮根于這片土地,成為一種獨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符号。
盡管發展軌迹曲折離奇,但結果無疑給南韓人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能夠吃飽飯。
南韓人對它的熱愛,成為南韓獨有的一種文化符号。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到這裡,如果您還有不同的看法和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感謝您的閱讀,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