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8000畝大棚葡萄園“長出”百名新農人

連日來,雲南省彌勒市虹溪鎮的葡萄大棚園裡呈現出一派豐收景象,一串串飽滿多汁、甘甜如蜜的葡萄墜滿枝頭,果農們忙着把采摘下來的葡萄運到地頭,過秤、分撿、包裝、上車,搶先上市的8000畝大棚葡萄将助農增收1.6億元。

8000畝大棚葡萄園“長出”百名新農人

虹溪鎮的村民就近在葡萄基地務工 (趙樹龍 攝)

鄧文德是彌勒市虹溪鎮劉家村委會的一名大棚葡萄種植大戶,他在當地種植大棚葡萄有7年多的曆史,目前他共種植的70多畝葡萄全部挂果。

鄧文德介紹說,彌勒地處高原地區,由于海拔、氣候、土壤等原因,這裡種植出來的葡萄口感好、甜度高、色澤好、産量高,且大棚葡萄比露天栽種的葡萄提前一個多月上市,經濟效益十分可觀。“今年總體來說比去年的價格稍微偏高一點,畝産3噸左右,産值6萬元,早期每公斤能賣到15至30元。”鄧文德說。

8000畝大棚葡萄園“長出”百名新農人

村民在大棚裡采摘葡萄 (趙樹龍 攝)

目前,彌勒虹溪鎮的大棚葡萄已是盛果期,品質口感都不錯,且葡萄成熟時間實作錯峰上市,既保證了葡萄品質,又大大增加了效益,吸引了全國各地收購商入園進行收購。為確定葡萄品質、消費者食用到優質、安全的高原“放心葡萄”, 彌勒市農産品品質安全檢測站的從業人員對每一批葡萄都進行抽樣檢測。

黑龍江收購商李雲泰介紹:“今年彌勒葡萄總體品質都挺好,我們收購的葡萄一般都發往上海、廣東、北京、東北等地,走的都是省會一級大型市場,價格在28至30元每公斤。”

8000畝大棚葡萄園“長出”百名新農人

村民們在分撿、包裝葡萄 (趙樹龍 攝)

大棚葡萄産業發展有效地帶動了群衆家門口就地就近就業。

虹溪鎮劉家村榮宗小組的王永仙就是一名分揀和包裝勞工,之前她在外地打工,現在終于實作了在家門口上班的願望。她說:“我在家門口包裝葡萄幾年了,一天工資160元,在學到技術的同時,還可以照顧家中的老人和孩子。”

據不完全統計,虹溪鎮8000多畝大棚葡萄帶動村民在葡萄産前、産中、産後的用工達1000多人,以“産業+就業”特色發展模式,引導種植戶走出了一條“從特色産業緻富人再到‘新農人’”鄉村振興新路子。

在虹溪鎮,像鄧文德一樣靠技術種植葡萄,善管理又善于網上網下銷售葡萄的新農人已超過百餘人。

8000畝大棚葡萄園“長出”百名新農人

虹溪鎮口感好、甜度高、色澤好、産量高的大棚葡萄 (趙樹龍 攝)

同樣是一畝土地,種植大棚葡萄比種其他的經濟作物收入翻了好幾倍,進一步激發了當地“新農人”種植大棚葡萄的熱情。今年,彌勒市虹溪鎮共種植大棚葡萄8000畝,按照平均批發價15元至30元每公斤、平均畝産1500公斤計算,總産值可達1.6億元。其中,6500畝茉莉香和早黑蜜葡萄品種已從3月20日成熟上市,其他葡萄品種也将于本月上市銷售。

近年來,虹溪鎮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紅色引擎”作用,黨支部把服務工作做到葡萄園中每個角落,特别是在“新農人們”需要勞動力時為他們提供“保姆式”式服務,每年葡萄采摘季全鎮就能實作務工收入3000多萬元。

“接下來,虹溪鎮黨委将由鎮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總社牽頭,搭建助農電商直播平台,将電子商務與特色産業相融合,借助‘直播+’、網紅帶貨等形式,推廣本地茉莉香葡萄、香椿等鄉土特色品牌,提高農産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有效促進農民增收,助力鄉村全面振興。”虹溪鎮黨委書記陳松說。(記者 鄭義 通訊員 許端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