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之前,辛苦點選右上角的“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美國請中國建橋,可居然逾時一天要罰款三十萬元?作為新一代“基建狂魔”,中國的基建實力在全世界的有目共睹。
這不2006年号稱世界霸主的美國就找到我們,表示希望中國能夠幫助他們完成造價高達72億美元的舊金山大橋基建工程。
本來這隻不過是一次再正常不過的基建交易,可美國卻附加了一個極其苛刻的條件:必須規定時間内完成項目,否則逾時一天要罰款30萬美元。
這其實擺明了就是美國在刻意刁難大陸,想讓我們在最拿手的基建上出糗。對此大陸絲毫沒有退縮,與美國簽下了合同。
那麼大陸最後是否如期完成了基建工程,美國的奸計又是否得逞了呢?
命運多舛的金門大橋
說起舊金山大橋想必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這座大橋有另一個名字叫“金門大橋”。因為長期出現在美國的各類影視作品之中,也有不少人将這座大橋視作了美國的一種圖騰。
在電影之中,無論是天災也好又或者是人禍也罷,舊金山大橋總會“幸運”地成為被襲擊的目标。
現實中的舊金山大橋似乎也拿着跟電影中一樣的劇本,總是那麼的“多災多難”。
這座大橋的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期,随着美國舊金山市經濟的發展,該市變得越來越繁榮,自然也吸引了許多美國居民來此定居。
舊金山市毗鄰奧克蘭,和奧克蘭之間隻有一海之隔。許多居民日常上班通勤都往返于兩地,在沒有舊金山大橋之前,想從舊金山到奧克蘭需要繞行一條遠路。
随着交通需求的日益增長,舊金山政府決定在舊金山和奧克蘭之間修建一座用于通行的大橋。
1929年,舊金山大橋的建設計劃正式啟動。這座橋梁的設計師是約瑟夫·斯特勞斯.在設計舊金山大橋的時候,約瑟夫·斯特勞斯采用了懸索橋的設計。
這種設計的主要特點是在橋塔之間懸挂一系列的鋼索,以支撐橋面。這種設計既能提供足夠的穩定性和強度,又能夠便利車輛的通行。
1936年舊金山大橋最終完工,成為了舊金山和奧克蘭之間的交通樞紐,此後“金門大橋”也逐漸成為了美國的一大圖騰。
不過這座被稱為“美國圖騰”的金門大橋卻是如此的命運多舛。
上世紀八十年代,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襲擊了舊金山和奧克蘭市。劇烈的地震使得舊金山大橋的路面出現了嚴重的破損,更嚴重的是因為舊金山大橋是吊索橋,是以還出現了“随風搖晃”的現象。
不過當時的美國政府并沒有對這件予以足夠的重視,他們隻是簡單地派出了維修人員修複了受損的路面,并且早在原有的基礎上對橋梁增加了一些保護措施。
在一番檢修過後,舊金山大橋再次恢複了往日的平穩。隻可惜在之後的時間裡,舊金山大橋時不時地就要遭受一些磨損。
像是過往船隻不慎撞擊橋梁都已經是家常便飯,結果每次美國政府對于橋梁的受損都隻是馬馬虎虎地進行小修小補。
可舊金山大橋所受的損傷一直在不斷地積累,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後終于爆發了出來,這座曆史悠久的跨海大橋來到了不得不“改頭換面”的時候。
價值72億的重建工程
然而美國政府在下定決心對舊金山大橋進行重建之後,心裡卻犯起了嘀咕。美國雖然無論經濟和科技都是世界第一,但大型基礎設施的建設還真不是他們擅長的領域。
為此他們不得不宣布面向全世界對外招标。2006年正式中國基建領域蓬勃發展的一年,這一年大陸逐漸展現出了成為“基建狂魔”的潛力。
是以在美國對外招标之後,中國的上海振華重工迅速地參與其中。為了重建舊金山大橋,美國政府總共拿出了将近72億美元的預算。
而舊金山大橋的預算之是以如此之充足,完全是由重建它的難度系數決定的。作為人類曆史上最大且跨度最長的跨海大橋之一,當年在修建舊金山大橋的時候,就足足用了将近五萬噸鋼材。
正因如此許多國家在看見工程的難度之後,紛紛退縮了。最後就隻剩下了大陸的振華重工。眼見其他國家沒有能力承建項目,美國隻能把項目交給了振華重工。
原本在接到項目之後,振華重工滿心歡喜,希望能夠出彩地完成這項工程,在全世界打響中國基建的名頭來。
然而在項目正式開始之前,“心懷鬼胎”的美國就十足地“惡心”了振華重工一把。
在簽訂合同的時候,美國要求振華重工一定要在規定的時間裡,完成符合要求的工程項目,否則逾時一天就要罰款30萬美元。
30萬美元一天的罰款雖然有些多,但承包項目本來就應該按時按量地完成,是以最開始的時候振華重工也沒有感覺什麼不對勁的,便與美國政府簽訂了合同。
可沒想到簽完合同之後,美國政府就來了一出“川劇變臉”。
曆經刁難出色完成
最開始美國政府在對工程公開招标的時候,提出的要求是重建州的舊金山大橋至少需要達到七級的抗震标準。
七級地震在所有級别的地震之中,已經是大地震了,想要建造出能夠扛住這種地震的橋并不簡單。
不過對于基建經驗豐富的振華重工來說,這并非難事。可關鍵的事,美國政府卻在項目即将開始的關頭“臨時加碼”,要求将舊金山大橋的抗震等級提升到八級。
在這種關頭變更項目需求,這也就意味着整座大橋的設計都要推翻重來,無疑會消耗大量的時間成本,極大地延緩了項目的工程進度。
好在振華重工的技術人員為了趕上項目進度,夜以繼日地根據美國政府的需求,趕在正式開工之前,重新對整座大橋進行了設計。
振華重工本以為在這之後就能順利地将工程進行下去,結果才開工沒多久,美國那邊就又開始提要求了。
原來是美國的建築協會,懷疑振華重工的工程人員并不具備足以修建大橋的水準,要求所有參與項目的從業人員都需要在美國建築協會考驗證件。
這樣的要求明擺着就是在為難人,暫且不論中美之間的建築考核體系天差地别,美國的建築協會考試采用的是純英文,想要讓工程人員短時間内學會英語通過考試,更是雪上加霜。
為了滿足美國建築協會的要求,振華重工的工程人員不得不在空閑之餘,抽出時間自學英文和建築協會考試所需的知識。
就這麼一點點地從海綿裡擠時間,振華重工的工程人員們連進入工地都随身攜帶專業書籍,就是為了能夠早日通過考試,不至于影響工程進度。
最終的結果讓美國人驚掉下巴,每一個參與大橋修建項目的振華重勞工員,無一例外地通過了美國建築協會的考試,拿到了證書。
眼見多番刁難也沒有能奏效,美國為了自己的舊金山大橋能夠如期交工,逐漸也不再搞出一些幺蛾子。
沒有了這些小把戲作為“攔路虎”之後,振華重工全體勞工打起了十二分精神,誓要在工期之前圓滿地完成工程。
以中國基建的速度,美國舊金山大橋的重建工程進展神速,很快便進入了收尾階段。然而就當萬事俱備的時候,卻又出了問題。
當初在規劃工程的整體設計時,是由中美設計師共同參與的,美國的設計師執意要用1.5萬噸的鋼塔,來作為大橋的支撐。
中方的設計師在看了這個方案之後,認為這麼大的鋼塔很有可能會導緻各闆塊的橋梁最終無法焊接。
最後美國設計師一意孤行,一定要用自己的方法。無奈之下,振華重工的工程師,隻能等比例制作了一個簡易的鋼塔模型進行實驗。
事實證明,若是使用鋼塔作為支撐,橋梁的确無法順利合上。可此時工程進行接近尾聲,要對支撐材料進行更改,勢必會消耗大量的時間。
為了能夠按時完成工程,振華重工的設計師苦思冥想,最後決定縮小整座鋼塔的長度,犧牲一部分的支撐強度,讓整座橋盡善盡美。
前面總共花了長達八個月的時間,在工程人員的齊心協力下,終于解決了這個“老大難”的問題,舊金山大橋的重建工程也得以順利收尾。
2010年,由振華重工承建的舊金山大橋正式傳遞美國,大陸不僅沒有逾時反而是提前五個月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對于大陸來說,這次工程的過程雖然坎坷曲折,但結果總是好的。在這次幫助美國成功重建舊金山大橋之後,中國基建行業名聲徹底響徹全球。
2023年,中國的基建投資規模達到了8.6萬億元,未來東方的“基建狂魔”還将繼續發力,幫助更多有需要的國家進行基建,傳播大國魅力!
來源:唠叨的三哥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以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