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省級非遺保護機關,高淳8家入選!

作者:高淳釋出

近日

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公示了

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代表性項目保護機關名單

高淳區

十番音樂(固城十番鑼鼓)

古柏跳八恺

竹馬(西舍小馬燈)

唱春(送春)

陽江打水浒

木雕(高淳木雕)

高淳陶瓷制作技藝

醬菜制作技藝(東壩蘿蔔幹制作技藝)

8個項目入選

省級非遺保護機關,高淳8家入選!

十番音樂(固城十番鑼鼓)

省級非遺保護機關,高淳8家入選!

“固城十番鑼鼓”又稱“大鑼鼓”“太平天國鑼鼓”。一種民間傳統音樂,多用于民間各種風俗和禮儀活動,有時和道教、戲劇音樂揉合。始于明朝,盛于晚清,是固城人民表達激情、祈求天下太平、追求幸福和諧(因十番鑼鼓中的“十”有十全十美之吉祥字眼)的一種情懷展現,也是高淳人喜歡高腔高調的具體例證。

古柏跳八恺

省級非遺保護機關,高淳8家入選!

古柏跳八恺,又名跳八怪,是國内稀有的一種古老傩舞表現形式,展現了高淳古老的文明和曆史。自明代以來,一直流傳于古柏街道永城村,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曆史,是永城村馬氏族人的傳統表演項目。

竹馬(西舍小馬燈)

省級非遺保護機關,高淳8家入選!

高淳小馬燈最早起源于明朝。明朝末年,當地爆發了嚴重的幹旱,村民們為了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便興辦了小馬燈。該舞蹈由8歲至12歲的孩子組成表演隊,共有30多人扮演曆史名人等人物用走陣圖的方法進行表演,同時配備鼓、鑼、锵、長喇叭等樂器,表演内容展現了群眾對英雄、智慧、忠貞、忠義的追慕,對愛國主義、民族精神的讴歌,以及祈盼祖國強大、團結和諧、天下太平的願望。

唱春(送春)

省級非遺保護機關,高淳8家入選!

高淳曆來就有“出門山歌進門戲”的說法。送春,也叫唱春、頌春,是一項自由學唱、自我娛樂的民間康樂活動,在高淳有廣泛的群衆基礎,是春節期間不可或缺的民間文化活動。

陽江打水浒

省級非遺保護機關,高淳8家入選!

陽江打水浒是高淳區陽江鎮小花村劉氏家族的國術亞舞蹈表演,代代相傳。最初,打水浒主要是為了操練武功,達到強身健體、守衛家園的目的,後來則逐漸演變成群衆性的民間藝術表演。陽江打水浒介于民間國術、民間舞蹈、民間戲曲之間,将各類藝術表演形式相融合,堪稱獨樹一幟。

木雕(高淳木雕)

省級非遺保護機關,高淳8家入選!

高淳是傳統的建築之鄉,木雕制作技藝源遠流長,興起于明代,盛行于清代。高淳木雕題材廣泛,神話傳說、戲劇人物、花鳥魚蟲、飛禽走獸,無所不及,大到仿古建築雕梁畫棟,小到家庭案前擺設,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廣泛的實用價值。

高淳陶瓷制作技藝

省級非遺保護機關,高淳8家入選!

高淳陶瓷技藝包括淘泥、拉坯、施釉、燒窯、彩繪等72道工藝。21世紀以來,在傳統陶瓷制作技藝的基礎上,創新形成炻器窯變釉技藝、琺琅彩創新技藝、高溫釉下彩技藝和浮雕金裝飾技藝等“四大特色技藝”,形成了“玉泉”炻器、“尊上”琺琅彩瓷和“柯瑞牌”蜂窩陶瓷“三大産品結構”,承制了2014年北京APEC峰會、兩屆北京“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3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2022年6月金磚五國峰會等國宴用瓷,成為中國當代國瓷的領軍企業。

醬菜制作技藝(東壩蘿蔔幹制作技藝)

省級非遺保護機關,高淳8家入選!

東壩蘿蔔幹分布在東壩街道東壩村、東風村、新中村,具有300多年制作曆史。東壩蘿蔔幹為季節性生産,選用本地優良品種、生長期在70天以上100天以内的優質蘿蔔為原料,每年在冬至後方可腌制。東壩蘿蔔幹經過清洗、切制、鹵制、曬制、腌制等多道工序,鹹淡适中,脆嫩且帶有甜味,深受消費者青睐。

未來

高淳将始終堅持

保護和弘揚曆史文化遺産

不斷為非遺注入新活力

部分素材來源: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高淳文體旅

編輯:金 芮

校對:楊黎霞

責編:陳 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