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無論和誰相處,請保持适度冷漠(精辟)

作者:讀者

清朝文人舒夢蘭曾在《遊山日記·八月十三日》中寫道:

雲過密則反無雨,令人坐混沌之中,一物不見。

這句話原是記述一種特殊的自然現象,用在社交層面卻也十分适合。

人與人的關系,也像雲霧與雨滴,太近或太遠、過疏或過密,都不是最佳狀态。

不遠不近,才能将事件、人心、情感看得真切。

如此,才能不亂于心,不困于情,真正做到不為人際關系所累。

人到中年,請保持适度冷漠。

無論和誰相處,請保持适度冷漠(精辟)

來源:視覺中國

無論和誰相處,請保持适度冷漠(精辟)

過分熱心,是一場社交災難

都說物極必反,事物發展到極端,會向相反方向轉化。

在社交場合中,這個道理同樣适用。

當我們對一個人過分熱心時,往往會适得其反,讓對方感到不自在甚至反感。

想象一下這樣一個場景:你新認識了一個朋友,對方對你還算客氣。

但沒過多久,這位新朋友就開始對你噓寒問暖、事無巨細地“關心”起來。

他(她)不僅頻繁地給你打電話、發資訊,還時不時地詢問你的私事,甚至在你明确表示不想談論某些話題時仍不依不饒。

面對這樣的“熱情”,你會感到舒适和愉快嗎?

恐怕大多數人都會覺得這是一種負擔和侵擾吧。

是以,在與人相處時,我們要學會把握分寸,保持适當的距離。

熱情是好的,但過分熱心就成了災難。

朋友笑笑曾有一段漫長的低谷期,在那段時間裡,她的原生家庭、伴侶和友情都出了問題。

父母控制欲太強,總想擺布她的人生;男友對她的付出視而不見,經常打壓她的價值;朋友将她視作情緒垃圾桶,隻在需要傾訴時才聯系……

笑笑自認是一個善良、熱心的人,卻總是熱臉貼冷屁股,長此以往,她便對自己善良的本性産生了懷疑:

“為什麼我對别人這麼好,卻要被這樣對待?!”

笑笑悲憤交加,無奈中求助了一位心理咨詢師,那位老師在聽完她的遭遇後,說:

“你可以試着将你的熱心收回一點。一旦你的善良沒有節制,就會縱容他人的依賴與惡意。”

在親密關系中,并不是熱心付出就能得到他人的珍視,相反,人性的灰暗之處在于,人會本能地輕視容易得到的東西。

商場的特價商品,買時沒什麼負擔,丢了也不可惜;飯店裡吃剩的菜,即使第二天可能會發臭變馊,也要打包帶回來。

這是因為二者的品質有那麼大的不同嗎?并不是。

白開水雖然對胃好,可當人們有了更多選擇時,它就是第一個被放棄的飲品。

人際關系中也是這個道理,對于信奉功利主義的人來說,你的一舉一動,都在暗中标記了價格。

對别人的事過分熱心,既會讓自己變得被動,也會招緻别人的不快——你怎麼知道人家需不需要你的幫助呢?

正如法國作家蒙田所說:“适度的熱情是最有價值的,過量了就會适得其反。”

在與人的交往中,秉持“有來有往”、“有問有答”的原則。

人家問了,你再說;人家提了,你再幫。

如果别人沒有開口求助,應該先觀望一下,而不是一腔熱情地貼上去。那樣很可能最後好心辦壞事,還憋了一肚子委屈。

無論和誰相處,請保持适度冷漠(精辟)

來源:視覺中國

無論和誰相處,請保持适度冷漠(精辟)

課題分離,成年人的必修課

課題分離是近年來心理學領域提出的一個概念。

它指的是在人際交往中,我們要學會區分哪些是自己的課題,哪些是别人的課題,并對自己的課題負責,不幹涉别人的課題。

這個概念雖然聽起來有些抽象,實際上卻是我們成年人必須面對的現實。

舉個例子來說吧:假設你有一個朋友正在為工作煩惱,他向你訴說了很多不滿和困惑。

作為朋友,你可以傾聽他的訴說,給予一些建議和支援,但你不能代替他去處理工作上的問題,也不能強迫他按照你的意願去改變現狀。

因為工作是他自己的課題,他需要自己去面對和解決。

如果你過分介入、幹涉他的課題,不僅會讓他感到不自在和反感,還會影響你們之間的友誼。

更要命的是,如果你的建議真的左右了他的選擇,結果發展得不盡如人意時,他一定會對你懷恨在心——哪怕當初是他求你為他建議。

學會課題分離,應當是所有成年人的必修課。

這并不意味着我們要對别人的困難和問題視而不見、漠不關心,而是說我們要尊重對方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不要越俎代庖、過分幹涉。

正如德國哲學家康德所說:“人之是以為人,因其有理性;而理性的運用,必須以自由為前提。”

我們應該尊重每個人的自由和選擇,讓他們在自己的課題上自由發揮、成長和進步。

課題分離的負面案例,往往出現在親子關系中。

在有些父母眼中,孩子不了解自己的辛勞,不夠聽話順從,辜負了自己的良苦用心;而站在孩子的角度,家長控制欲太強,不會關注自己内心的想法,不尊重自己作為人的個體性。

于是,父母抱怨“白養兒女”,孩子淚流滿面。

明明有着最親近的血緣關系,卻造就互不了解的悲劇。

在親子關系中,也應該運用“課題分離”的原則。

其要義是尊重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尊重其有發展的自由、有選擇愛好的自由,更重要的一點是,尊重孩子對他自己人生的支配權。

家長的心自然是好的,可是旁人能真正為他的人生負責嗎?

無論和誰相處,請保持适度冷漠(精辟)

來源:視覺中國

你那樣對孩子放心不下,說白了還是不相信他。可我們終究要學會放手,讓孩子獨立開啟他在大世界的冒險啊。

可以建議,但不能真的代替别人去做決定。

無論這個人是你的伴侶、子女,還是你的親戚、朋友。

“放下渡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

别妄想靠自己改變别人,也不要輕易介入别人的因果。

課題分離絕不是自私,而是一種難得的大智慧。

人人生而平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課題要做,又何必庸人自擾呢?

無論和誰相處,請保持适度冷漠(精辟)

敢于拒絕,是關系裡最大的清醒

《可塑的我》中說:

“大部分人都活在别人對你的期待之中,而非自己的真正想法。是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拒絕别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誠然。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請求。

有時候,這些請求可能超出了我們的能力範圍,違背了我們的原則,甚至損害了我們的利益。

但出于種種原因——比如面子、情義等——我們還是會對别人說“yes”。

然而,勇于拒絕卻是人際關系中保持清醒的關鍵所在。

勇于拒絕并不意味着我們要變得冷漠無情,而是說我們要學會在适當的時候說“不”,堅守自己的陣地,不為不值得的人讓渡自己的利益。

一個總是說“好的”、“都行”的人,不容易被别人看到他真正的需求,自然也無法讓别人清楚他的底線。

我們提倡友善和助人,但絕不是喪失自己的個性,讓自己成為失去獠牙的老虎、砍去尖刺的玫瑰。

有時候,拒絕比很多事都更能表明立場。

拒絕這個行為本身,自帶篩選功能。

懂你的人,即使你拒絕了他的請求,他也不會怪罪你;那些帶着目的接近你的人,一旦你拒絕了他們,他們便會露出本來的面目。

老王是十裡八鄉出了名的善人。

他在家孝敬嶽父嶽母,出門會扶老奶奶過馬路,餃子永遠吃皮最破的,機關發福利,到他的時候禮品沒了,他也擺擺手說“不用了”。

他身邊的所有人都說他是“活雷鋒”,誇他先人後己、品德高尚。

一次,一位朋友到他家做客,鋪墊了許久才說是為了高利貸而來,需要一個擔保人。

老王不是沒聽過高利貸相關的惡性事件,要是這個朋友中間跑路,那不是責任都在他了嗎?

他不幹,堅決不幹。

然而,那朋友撲通一聲跪在了老王面前,還不斷地給他戴高帽子,拍着胸脯保證自己肯定講信用。

老王同意了。

結果這事兒敲定還沒半年,那朋友做生意失敗,背着鋪蓋卷跑了。

生活中,因為一時心軟、不懂拒絕,給自己帶來麻煩的事還少嗎?

可總有些人抱有僥幸心理,認為壞事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其實,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就專挑你下手呢。

點餐時,口味獨特的朋友總是更容易得到照顧。

學會拒絕、大膽亮劍,是對自己的愛護,也是對關系的一種尊重——

連你的底線都不尊重的人,你怎麼能期待跟他建立真誠的友誼呢?

無論和誰相處,請保持适度冷漠(精辟)

來源:視覺中國

無論和誰相處,請保持适度冷漠(精辟)

結語

皮爾斯·安東尼說:“良好的人際關系并不隻是找到彼此的共同之處,更要尊重彼此的差異。”

保持适度冷漠,正是一種“差異思維”。

它基于個體差異性産生,卻并不排斥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它看似将自己撇得幹幹淨淨,卻飽含着人際交往的大智慧。

任何關系,想要行穩緻遠,都應做到以下幾點:

尊重别人的生活,不要過分熱心;

尊重他人的命運,做好課題分離;

尊重自己的需求,敢于拒絕别人。

隻有保持适度冷漠,才能在人際關系中遊刃有餘。

這樣,既不傷害别人,也不委屈自己;既不失禮節,又能保持清醒和自由。

最後,願我們都能在關系中得到滋養,進退無憂,張弛有度。

共勉!

無論和誰相處,請保持适度冷漠(精辟)

作者:柘林,以文字為林,栽種智慧與感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