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四軍生擒國軍中将,陳毅請示中央:裝不認識,混在俘虜中放了

作者:史曉生

#MCN首發激勵計劃#

1943年3月末,國民黨魯蘇戰區副總司令兼江蘇省主席的韓德勤,在山子頭戰役中被新四軍生擒。

但在戰後,如何處置韓德勤卻成了一個問題,當時陳毅就向中央提了一個奇怪的建議,不如裝作不認識,把韓德勤混在俘虜裡放了吧。

既然已經俘虜了韓德勤,幹嘛還要放了他?并且,為何還得用裝不認識這種方式放了呢?這其中的始末緣由,還得從當年年初說起。

新四軍生擒國軍中将,陳毅請示中央:裝不認識,混在俘虜中放了

一、

從1943年的2月開始,日軍華中派遣軍就派出了多達近兩萬人的兵力,對蘇北地區進行規模浩大的“掃蕩”。

而此時正值國共聯合時期,駐紮在蘇北一帶的一共有兩支隊伍,一支是國軍韓德勤部,另一支則是新四軍。

但同為抗日,兩支隊伍卻呈現出不同的狀态。

新四軍方面,在我黨蘇北區委的上司下,軍民齊心協力,與日僞軍展開了殊死搏鬥,不僅多次粉碎日、僞軍的大規模“掃蕩”以及“蠶食”,此外還鞏固與發展了蘇北抗日根據地。

但反觀國軍這邊,則是另一種狀況。

在日僞軍開始“掃蕩”之初,韓德勤部幾乎是一觸即潰,并且迅速退到了淮海地區,這麼一來,其原先控制的區域也丢失殆盡。

如果僅僅是其潰敗,倒也沒什麼,問題是,他不尋思着如何反敗為勝,反而打起了新四軍的主意。

就在韓德勤潰敗後不久,他見日軍來勢洶洶,是以主動緻信新四軍,提出往新四軍駐地區域内轉移的想法。

對此,新四軍方面有不少人表示不同意,畢竟韓德勤手上沾滿了新四軍将士的鮮血,況且,當時是個人都能看出,韓德勤此舉,并非出于誠心,而是迫不得已罷了。

但為了争取蘇北團結抗戰的局面,新四軍這邊還是以民族大義為重,展現出了極大的熱情。

當時負責與韓德勤談判的,是新四軍第3師政委黃克誠,經過談判,雙方達成數條協定,其中包括“雙方配合作戰”、“允許韓德勤部向新四軍指定之防地轉移。待日軍“掃蕩”結束後傳回原防區”等等。

而在協定達成後,黃克誠一再交代,務必按照約定執行,并珍惜合作局面,而韓德勤這邊,則表示自己一定會按約定執行,甚至拍着胸脯保證,肯定會雙方的良好合作盡最大努力。

随後,韓德勤部主力開始往新四軍第3師的防地轉移,而新四軍第3師這邊,盡管有不少官兵對此不了解,但經過黃克誠的思想教育工作開展,大家還是十配置設定合的讓出防地,以供韓德勤部休整。

不僅如此,新四軍第3師又為韓德勤部送來了包括糧草、彈藥等物資。

新四軍這種以民族大義為重的舉動,不僅赢得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的一緻好評,同時也讓韓德勤部的官兵也極為感激,他們實在沒想到,新四軍居然肯這麼做,不少人紛紛表示,以前與新四軍為敵,實屬不應該。

可以說,新四軍當時對韓德勤部,可謂是仁至義盡,但盡管如此,卻依舊沒能換來韓德勤的真心。

在一邊享受着新四軍帶來的庇護,以及供給的物資之餘,另一邊,韓德勤卻在暗地裡琢磨如何背後捅新四軍一刀。

當年三月初,駐守在安徽阜陽一大的國軍31集團軍王仲廉部,接到蔣介石密令,要求其進攻新四軍淮北的抗日根據地。

接令之後,王仲廉開始東進,與此同時,恰逢日軍加大了對新四軍蘇北鹽阜區的“掃蕩”力度,這就導緻新四軍當時是多處受敵。

在這種棘手的情況下,韓德勤伸出了黑手。

他率其第89軍、獨立第6旅、保安第3縱隊等部4000餘人,以突襲的方式,趁着新四軍全力迎敵之際,以突襲的方式,迅速西進并占領了泗陽縣的仁集、陳道口地區。

随後,得意忘形的他繼續西進,趁夜色掩護渡過運河,又占據了新四軍在淮北的抗日根據地中心區域,也就是青陽鎮、山子頭等地區。

他這麼做的目的,就是想與國軍王仲廉部形成東西夾擊的形勢,一舉拿下淮北抗日根據地,繼而再圖謀整個蘇北。

至此,韓德勤的真實面目暴露無遺,而陳毅在得知後,當場氣的怒罵韓德勤此舉是“恩将仇報”。

要知道,不久前同意韓德勤部移防新四軍防地,是陳毅本着雙方能長遠合作的期望,才做出的決定,盡管不少同志都對此表示擔憂,但陳毅還是樂觀的認為,通過新四軍的感化,雙方會有“更大之配合”。

如今殘酷的現實卻告訴陳毅,期望中的配合不僅沒到來,反而對方還在背後下黑手,這如何不讓他生氣?

但生氣歸生氣,如今韓德勤已經擺明了要對新四軍下黑手,當務之急,就是得趕緊想一想怎麼應對。

一場緊急軍事會議,在陳毅的主持下召開。

新四軍生擒國軍中将,陳毅請示中央:裝不認識,混在俘虜中放了

二、

會議上,陳毅先是做了自我批評,參會的副軍長張雲逸、參謀長賴傳珠也紛紛表示,主要責任不在于陳毅,而是大家輕視了韓德勤的頑固,這才造成了如今緊張的局面。

緊接着,幾個人達成一緻,這一次,一定要好好教訓教訓韓德勤才行。

但在教訓之前,秉承着我黨一貫的宗旨,還是需要先進行規勸,是以接到指令後的新四軍第3師師長彭雪楓,便作為代表,與韓德勤進行交涉。

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但新四軍依舊期望雙方能精誠合作共同禦敵,但可惜的是,韓德勤選擇無視了這次機會。

既然如此,那新四軍也沒辦法了,經過部署,新四軍軍部做出了進攻的決定。

當時的局勢是,韓德勤意圖與王仲廉部彙合形成東西夾擊之勢,是以首要任務便是阻止兩軍會合。

但該先打王仲廉還是先打韓德勤,卻成了一個問題。

理論上來講,先打哪個都能達到阻止敵兩軍會合的戰略目的,但相較于王仲廉部,新四軍對韓德勤部更為熟悉,也更同仇敵忾,此外,韓德勤部此時剛進兵至山子頭一帶,正處在立足未穩之際。

是以新四軍軍部最終做出部署,以第4師為主力,另加第2師、第3師各一部協同作戰,共同殲滅韓德勤部。

負責此次戰役指揮的,是新四軍第4師師長彭雪楓,早在他多次規勸韓德勤無果後,他就憋了一肚子氣,如今既然軍部要求殲滅韓部的指令已經下達,自然是全力作戰,好好的教訓教訓這個言而無信的韓德勤。

山子頭,是位于泗洪縣境内成子湖西北岸的一條土崗子,崗子之上當時有幾個村子,而韓德勤部便盤踞于此,而為了便于指揮以及自身的安全,韓德勤還特意把指揮部設在崗子上的一座地主莊園裡面。

而為了出奇制勝,新四軍這邊,彭雪楓命第九旅的韋國清隐蔽在距離山子頭不遠處的地帶,準備待到晚間,趁夜色迅速發起奔襲,一舉打掉韓德勤的指揮部。

但就在當晚部隊按計劃出發後不久,一場瓢潑大雨突然而至。

雨水加上夜色,這要是放在一般人眼裡,那就是極其不利行軍的因素,但在韋國清的眼中,卻是一個十分難得的大好機會。

好在哪裡呢?因為大雨加上夜色,一來能很好的掩護部隊行動,盡管在趕路時會有困難,但卻無形中保證了部隊的隐蔽性。

二來,大雨和夜色也會麻痹敵人,因為按照國軍特有的思維去看,如此惡劣的天氣,哪裡有緊急行軍的道理?是以在警戒上自然也就會放松。

而最終的事實證明,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雨,果然讓韓德勤放松了警惕。

就在新四軍行動的當晚,韓德勤看到瓢潑大雨,心裡安定了不少,他也曾擔心新四軍會不會突襲,但看到大雨滂沱,就認為在如此天氣下,新四軍犯不上受奔波之苦,大機率是不會來的。

而隻要新四軍不來,等熬過一晚上,第二天王仲廉部就差不多趕到了,到那個時候,自己将吃掉新四軍主力,然後奪回蘇北。

想到這裡,韓德勤安然入睡,而與此同時,他的哨兵也因為大雨放松了警戒,畢竟在哨兵看來,雨這麼大,鬼都不願意出來,至于新四軍,那就更不可能了。

是以,到了深夜,哨兵幹脆躲進房間,開始睡起了大覺。

而這個時候,韋國清的九旅已經抵達山子頭,韓德勤的指揮部也近在咫尺,更重要的是,敵人絲毫沒有發現他們的到來。

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新四軍生擒國軍中将,陳毅請示中央:裝不認識,混在俘虜中放了

三、

抵達山子頭後,韋國清以及戰士們不顧身上的雨水以及腳下的泥濘,紛紛悄無聲息的按照預定位置隐蔽,就等着總攻指令下達。

終于在子夜時分,看到雨勢減弱,兩顆信号彈打上了天空,這就标志着,圍攻韓德勤的戰鬥正式打響。

緊接着,韋國清安排九旅以南北兩路夾擊的方式,朝着韓德勤的指揮部攻去,與此同時,其餘新四軍的參戰部隊,也按照預先的部署,沖向其餘敵軍。

由于新四軍是突然發起攻擊,且國軍這邊基本上是毫無防備,甚至很多人還睡得迷迷糊糊,是以,韓德勤指揮部外圍的敵據點在天亮時分全部被拔除,而此時,韋國清也率部圍住了那座地主莊園。

劇烈的槍炮聲,讓韓德勤早就從睡夢中蘇醒,但他最開始依舊心存僥幸,試圖進行頑抗,以等到天亮王仲廉部前來救援。

但随着外圍據點一一被新四軍拔除,韓德勤最終不得不承認,這次怕是插翅難飛了。

最終,在1943年3月18日上午,韓德勤部被全殲,而此時已經進兵至靈璧一帶的王仲廉,在得知韓德勤大敗後,二話沒說當即調轉方向退回津浦路西,至此,國軍試圖以韓、王兩部夾擊新四軍的計劃徹底破産。

而韓德勤本人,則在此戰中被新四軍俘虜。

但在戰後清點俘虜時,奇怪的事情卻發生了,當時對于如何處置韓德勤,陳毅就向延安提出了這麼一個建議:

裝作沒有認出韓德勤,把他混在普通俘虜中放走吧。

既然都生擒了韓德勤,為什麼反而要放了他呢?并且還得以“不認識他”的方式釋放,這又是為何呢?

其實說起來,這都是當時的形勢所緻。

韓德勤自任江蘇省主席之後,确實與新四軍沒少發生沖突,但他不管怎麼說,畢竟是國軍上将兼江蘇省主席,殺了他倒是容易,但這麼一來,就會讓蔣介石借此機會翻臉,繼而堂而皇之的破壞國共雙方的合作協定。

是以,本着不能授人以柄的宗旨,是不能讓蔣介石找到翻臉的借口的,故而不能直接殺了韓德勤。

而反之,如果不殺他的話,他還是江蘇省主席,經過山子頭一戰,其主力基本被新四軍擊潰,已經沒有再與新四軍為敵的資本和實力,這樣的韓德勤,也沒有殺他的必要。

更重要的是,當時新四軍通過特殊管道得知,蔣介石一直有讓湯恩伯取代韓德勤的想法,而一旦新四軍真的殺了韓德勤,那麼湯恩伯必然上任江蘇,同時,湯恩伯的主力也會随之而來,到那個時候,将會對我新四軍在華中的局勢極為不利。

基于此,陳毅才會建議放了韓德勤,至于為何要裝不認識,很簡單,就是避免讓蔣介石起疑心,這樣的話,韓德勤的江蘇省主席之位才會穩固。

但到了釋放俘虜之際,一個令陳毅沒想到的情況卻發生了。

新四軍生擒國軍中将,陳毅請示中央:裝不認識,混在俘虜中放了

四、

在新四軍釋放俘虜當天,其他俘虜都有序離開,但輪到韓德勤時,他不僅不肯走,反而主動亮明自己的身份,還嚷嚷着必須見陳毅。

這下,就讓負責的戰士,也是相當懵圈。

消息傳來,陳毅更是納悶,明明讓他走,咋還就不走了呢?原本陳毅不想見韓德勤,以免節外生枝,但在鄧子恢的建議下,最終陳毅還是同意見上韓一面,看看他到底要耍什麼把戲。

之後,陳毅将準備與韓德勤見面,以及韓德勤在蘇北對新四軍有何利處等情況,詳細上報給延安,很快延安做出明确回複:

“同意陳所提辦法處理韓問題...如陳估計韓留蘇北較有利,即可使韓留蘇北,但無論如何,切記謹慎不可上當。”

延安的回複意思很簡單,就是同意陳毅關于放了韓德勤,并保障他繼續擔任江蘇省主席的想法,同時也提醒了陳毅,要他務必謹慎,不能再上韓德勤的當。

就這樣,陳毅與韓德勤這兩位交鋒多年的老對手,在新四軍的軍部終于見面了。

兩人見面後,韓德勤滿臉羞愧,态度也是謙卑到了極緻,話裡話外,再無曾經不可一世,并且他還反複提到,自己三次被俘,都是敗在了陳毅手裡。

說到最後,韓德勤忍不住潸然淚下,稱這第三次被俘,自己是全軍覆沒,已經沒臉見人了。

盡管韓德勤是一臉真誠,但陳毅卻十分冷靜,他告訴韓德勤,這次戰鬥前夕,自己曾派人多次嘗試與韓德勤溝通,以便避免戰鬥,但韓德勤始終不聽,最終還是幹出了讓“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話說到這個份上,韓德勤也是臉上紅一陣白一陣,連聲道慚愧。

之後,陳毅的口氣稍微緩和了一些,他又告訴韓德勤,團結抗戰是共産黨的基本主張,是以,雖說全殲了韓德勤部,但本着團結抗日的初衷,共産黨還是會放韓德勤一條生路。

而這,正是韓德勤想要的結果。

之前雖說新四軍戰士放他走,但他心裡沒底,擔心自己一出新四軍的門,說不定就會意外“遇害”,正因為如此,他才想見到陳毅,得到陳毅的親口保證。

如今,有了陳毅的親口承諾,韓德勤就知道,自己性命無憂了。

而在确認自己性命無憂後,韓德勤興奮的搓了搓手,半天後,他又以十分不好意思的口氣,向陳毅提出了幾個請求。

什麼請求呢?一共有兩個。

首先,韓德勤提出這次放他走的同時,不能讓他孤身一人走,得歸還他一部分人以及槍支才行;

其次,由于韓德勤此次被全殲,是以已經沒有了立足之地,是以,需要新四軍劃出一個地方,讓韓德勤駐防。

而在提請求的同時,韓德勤是一邊說一邊觀察陳毅臉色,因為他也知道,自己的這些請求看起來頗為過分,是以保不齊就會把陳毅給說生氣了。

但看陳毅面色平靜,這就讓韓德勤心裡踏實不少,說到最後,他又壯着膽子提到,自己這些個要求,其實是“為新四軍好”。

為此,他解釋道,隻要自己能不孤身一人離開新四軍,那麼老蔣那邊就不會懷疑,而老蔣不懷疑,自然就不會再派人來頂替他的位置,再加上自己願意不再與新四軍為敵,自然是對新四軍極為有利的。

韓德勤的這番話,其實也是陳毅想要的結果。

這次談話,陳毅與韓德勤足足談了七個小時,談話後,陳毅迅速将召集彭雪楓與鄧子恢,幾個人最終商定,把兩人的會談内容上報給中央。

而毛主席在看完報告之後,很快做出了批複,“贊同釋韓條件”。

1943年4月1日,彭雪楓作為新四軍代表,與韓德勤的代表呂漢勁,簽訂了《新四軍陳毅軍長與韓德勤副總司令會談備忘錄十條》,其中,就雙方今後合作的具體條款,做了詳細的記述。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備忘錄的第十條内容是“本條款雙方均應絕對保守秘密,未得雙方同意,任何一方不得片面廢棄或洩露公布”,之是以如此聲明,是因為韓德勤是私下與新四軍達成的協定,而為了起到應有的戰略目的,确實是需要對雙方達成之協定進行保密。

協定簽訂後,陳毅在新四軍第4師的師部,設宴禮送韓德勤。

宴席中,陳毅經過與彭雪楓等人的商議,最終決定把淮北的一個鄉劃為韓德勤駐地,當時韓德勤就委屈的說,“一個鄉是不是小了點?”

陳毅則回答,“當初40年新四軍開進蘇北,連個立足之地都沒有,可你韓德勤卻一個村子都不舍得給,如今我們開口就是一個鄉,要比你大氣的多”。

陳毅所言,确實是事實,韓德勤也無話可說,起碼還有個鄉落腳,總比沒有強。

新四軍生擒國軍中将,陳毅請示中央:裝不認識,混在俘虜中放了

宴席後,新四軍第4師師部按照陳毅訓示,交還給韓德勤400餘人、300餘支槍,另外還把其電台也還給了他,不僅如此,陳毅還特别批了8萬元作為韓德勤的經費。

對此,韓德勤極為感激,當即表示絕對不會再和新四軍發生摩擦。

最終,韓德勤在4師騎兵大隊的護送下,前往指定區域駐防,而自此,他也如同變了一個人一樣,再也沒有出爾反爾,反而經常把國軍的部署密報新四軍,而有了他的配合,使得蘇皖邊區逐漸走向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