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蘋果不叫蘋果,古人一個名字,日本沿用至今

作者:娛鹿角

蘋果極為常見,價格親民,幾乎每一個水果店都有,毫不誇張的說,要是不賣蘋果,都不好意思開店。

蘋果口感清脆多汁,富含多種維生素,除了用來吃之外,還有别樣的妙用。

據說,那個一手遮天的晚清慈禧皇太後,對蘋果很是偏愛,一年竟然消耗了接近16萬個蘋果,如果按照每個蘋果200克算,差不多就是3萬多千克。

古代蘋果不叫蘋果,古人一個名字,日本沿用至今

難以想象,慈禧一天就要用400多克的蘋果,奢華程度可見一斑。

慈禧喜歡蘋果不假,可主要不是拿來吃的,而是用來充當“香薰”。

衆所周知,蘋果自帶清香,宮殿又大又寬,為了讓味道符合慈禧的氣質,于是在寝宮各殿都擺滿了蘋果。

當然了,讓慈禧都偏愛的蘋果,可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簡單,頗有曆史淵源也就算了,古今名字還不一樣,日本竟然沿用至今。

古代蘋果不叫蘋果,古人一個名字,日本沿用至今

蘋果可追溯到西漢

此話并非空穴來風,是有相關文獻記載的,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西漢,知名學者、著名文學家司馬相如曾在《上林賦》中這麼描述過蘋果。

“枇杷橪柿,亭柰厚樸”

其中的“柰”形容的并是蘋果,這也是蘋果在文字記錄中首次被提及。

奈指的是變異的李子,古人并未對水果單獨起名,李子一類的就叫做奈。

可随着曆史的變遷,朝代的遷移,蘋果的名字也發生了改變。

古代蘋果不叫蘋果,古人一個名字,日本沿用至今

到了東漢時期,蘋果也有了新的名字“林檎”。

不得不承認,古代人在取名字這一塊很有建樹,一直很具象化。

“果實成熟,飛鳥在林間盤旋争搶。”

連小鳥都忍不住來吃,可想而知“林檎”有多麼的美味。

古代蘋果不叫蘋果,古人一個名字,日本沿用至今

日本将林檎沿用至今

國内如今已然不把蘋果繼續稱之為“林檎”,可日本不少地方卻一直在用這個名字,背後的還得追溯到天朝聖國唐朝。

縱觀曆史長河,唐朝繁榮鼎盛被賦予天國之稱,吸引萬邦來朝,其中便包括“倭國”,也就是現在的日本。

古代蘋果不叫蘋果,古人一個名字,日本沿用至今

那會,唐朝與日本之間有不少的貿易往來,不少風俗習慣,以及日常用品都被帶到了日本,“林檎”也就是這個時候到了日本“安家落戶”。

屬于是,當時的日本把唐朝當成大哥,大哥有的我要有,大唐盛行的他們就要搬回去,對大哥的話,和一些文化信仰是很尊重的。

日本作為小國,對唐朝的強盛唐朝是無比崇拜的,即便蘋果在日本普及後,還一直任用“林檎”一名。

古代蘋果不叫蘋果,古人一個名字,日本沿用至今

不過,在當當時,蘋果畢竟是從天朝上國帶過去的珍稀品,普通老百姓自然是無福消受了,隻有那些有一定社會地位的王侯貴族才有資格享用。

可唐朝距離今已經一千多年了,改變的不止是朝代,還有舊時代留下的産物。

我們早已不用“林檎”代替蘋果,可日本那邊卻一直沒變過。

“林檎”為何會被稱為蘋果

實際上,如今我們吃的蘋果,和“林檎”不是一個品種了,林檎為本土水果,體型較小,周身通紅。

蘋果則又大又圓,在口感方面也有不少的差異,前者口感雖好,不過有些酸澀,蘋果則甘甜可口。

古代蘋果不叫蘋果,古人一個名字,日本沿用至今

在今天陝西一帶還有其他部分地方還有林檎,而蘋果是從歐洲傳過來的,經過一代代果農的改良,不斷的培育,才有了我們如今又大又甜的蘋果。

對于蘋果名字的由來,也很有意思。

起初是來源于佛經中的梵文,譯音為“蘋果”,後來繁體字簡化後,也就成了如今的蘋果。

古代蘋果不叫蘋果,古人一個名字,日本沿用至今

文化傳播與文化保護

不管人也好,國家也好,都是慕強的,中華泱泱大國上下五千年,有着深厚的曆史和文化底蘊。

國内的不少節日以及文字都傳到了别的國家,毫不誇張的說,中國的文化一定程度上就是南韓日本的文化啟蒙。

可學習文化可以,将文化抄襲甚至占為己有就很可恥。

古代蘋果不叫蘋果,古人一個名字,日本沿用至今

日本南韓将我們的文化挪用,試圖混淆視聽變成自己的,特别是南韓更是什麼都想搶。

就連春節、舞獅、漢子這些具有中國曆史底蘊的元素,他們也想染指。

而可笑的是,他們連基本的典故,春聯的作用都搞不明白。

中國的舞獅色彩缤紛底蘊深厚,南韓的舞獅全身發白,全然是一副辦喪事的樣子。

古代蘋果不叫蘋果,古人一個名字,日本沿用至今

更可笑的就是在臉上刺字了,南韓電視劇更是鬧出了笑話。

衆所周知,中國古代隻有在流放的罪人身上才會刺字,是罪犯的象征,出門也低人一等。

了南韓網友卻把漢字寫在臉上,還當成了一種潮流,屬實不敢苟同。

事實證明,沒有文化底蘊,就算抄襲到一些細枝末節,真正更深層次的流淌在中國人骨子裡的東西,是抄不走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