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說《西遊記》中的唐僧,經曆了哪些轉變,成為一代“聖愚”的?

作者:墨憶史談

百回本《西遊記》 中唐僧形象是由唐代高僧玄奘演變而來,由于玄奘孤身 一人前往印度取經本身就是一個奇迹。但在這一過程中,唐僧的形象卻由最初的剛毅果敢的得道高僧,變成了一個柔弱敦厚、忍辱負重、大智若愚的“聖愚”形象 。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小說《西遊記》中的唐僧,經曆了哪些轉變,成為一代“聖愚”的?

由真實曆史人物向聖愚形象的演變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對唐三藏的描寫雖然簡單粗糙,但它首次塑造了三藏法師的聖愚形象。三藏法師取經目的不是為了一己得道升天,而是為東土衆生擺脫苦難,進入西方極樂世界,是以三藏法師的取經目的具有普度衆生的神聖性。

而且,三藏法師能抵擋住現實世界的各種誘惑,始終以堅定、慈悲之心去完成取經大願。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三藏法師西行取經途中面對各種各樣的考驗,逐漸顯示出其聖愚的本色。

小說《西遊記》中的唐僧,經曆了哪些轉變,成為一代“聖愚”的?

而《西遊記雜劇》的唐僧,則實作了聖僧向聖愚形象的轉變。明代楊景賢《西遊記雜劇》中的唐僧是由西天毗盧伽尊者轉生的得道高僧,被觀音菩薩派往西天取經。

唐僧剛一出生便遭受抛江之難,後被丹霞禅師收養于金山寺,7歲能文,15歲無經不通,18歲報了父母之仇,之後奉旨西天取經,一 路上收服了孫行者、沙和尚、豬八戒,戰勝各路妖魔鬼怪,不受權力欲望的誘惑,終于取得真經,傳布東土。

小說《西遊記》中的唐僧,經曆了哪些轉變,成為一代“聖愚”的?

與詩話相比,雜劇中唐僧形象塑造得更為飽滿, 其聖愚形象的特點也得到了加強。唐僧曾九世為僧前往西天取經,卻每次都被沙和尚吃掉,但唐僧仍然九死無悔,誓往西天取回真經。

《西遊記》中唐僧聖愚形象的特點

百回本《西 遊 記》中 的唐 僧,本是佛前不聽佛法被罰下人間的金蟬子,轉世托生為陳光蕊之子,出生後母親被迫将其抛入江中,故名為“江流兒”。

唐僧在金山寺修行18年,成為“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千經萬典,無所不通;佛 号 仙 音,無般不會”的高僧,為唐太宗主持水陸大會,超度死去的冤魂。因為有這樣的因緣,他成為佛祖派往西天取經的唯一人選,成為普度衆生的聖愚唐僧。

小說《西遊記》中的唐僧,經曆了哪些轉變,成為一代“聖愚”的?

《西遊記》之是以重視唐僧的出身,為其出身鍍上了一層神聖的光環,這是與佛教的六道輪回觀念分不開的。佛教認為,修行正果以斷除貪嗔癡、達到戒定慧為目的,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

在《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 唐僧曾三世為僧,《西遊記雜劇》中的唐僧甚至是九世為僧,均說明唐僧經過累世修行,早已超脫六道輪回,修得羅漢正果。

小說《西遊記》中的唐僧,經曆了哪些轉變,成為一代“聖愚”的?

唐僧從天堂淨土投胎到人間,經曆千辛萬苦,帶領三位徒弟西行取經,在客觀上起到了弘 揚佛法的作用,在主觀上實作了主人公心性的磨煉,道德的提升。

唐僧來自天堂淨土,最終又回到天堂淨土,将人間的遊曆當作體悟真理、完善自我、救度百 姓的機會。唐僧先天就帶有西天諸佛的神性,唐僧就是為了西行求法、普度衆生而來到人間的聖愚。

小說《西遊記》中的唐僧,經曆了哪些轉變,成為一代“聖愚”的?

唐僧的聖愚精神展現在為了實作心中的理想孤身赴遠、舍生忘死的大無畏精神,認為衆生平等,世人皆有佛性的慈悲情懷,以及遠離塵世誘惑,謹守戒律的道德情操。

唐僧始終認為世人皆有佛性,懷着對山川大地的敬畏,對西天諸佛的虔誠,甚至對那些想吃“唐僧肉”的妖魔鬼怪的一絲憐憫和勸化之意,唐僧一路西行始終抱着慈悲善念,欲拯救衆生脫離苦海。

小說《西遊記》中的唐僧,經曆了哪些轉變,成為一代“聖愚”的?

是以,雖然在《西遊記》中我們經常看到的是唐僧貌似軟弱和無能的外表,但外表的柔弱和環境的艱難,恰恰顯示出唐僧“聖愚”精神的偉大和内心力量的堅強。

參考文獻

【1】吳承恩.西遊記[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5:346.

【2】賴永海.楞嚴經[M].劉鹿鳴,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2:273.

【3】張興龍.西遊記詩性文化叙事[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3: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