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揭秘《第二十條》5個角色的象征意義:正當防衛,是好人的底氣!

作者:小路雜談

揭秘《第二十條》5個角色代表的象征意義:正當防衛,是好人的底氣!《第二十條》大年初一上映了,演員的陣容很強大,這是一部張藝謀導演的,講述法律故事的現實主義題材,《刑法》第二十條是正當防衛,當事人為了不受不法侵害,自行采取的制止和反抗,即使讓對方産生了損害,也是正當防衛,不需要負刑事責任,但如果防衛當中,超過一定的限度,讓對方産生了重大損害,當事人可能需要負一定的刑事責任。

揭秘《第二十條》5個角色的象征意義:正當防衛,是好人的底氣!

第二十條當中有一個細節,如果對方在進行非常嚴重的暴力犯罪,即使防衛時造成侵害的人傷亡,也不算是防衛過當,不會負刑事責任。這一句的意義,有沉甸甸的分量,也是電影的主題,它可以改變無數人的命運,會影響這個世界的正義感,法律需要保護老實人,不能因為怕還手犯法,就要忍受不公,如果人人都這樣,公衆的是非和正義感會有動搖,有一句台詞是法不能向不法低頭,好人被打了要還手,見義勇為是對的,法律要給正義一個底氣,讓普通人在遇到危險時,可以敢反抗。《第二十條》5個角色各自有象征意義:

揭秘《第二十條》5個角色的象征意義:正當防衛,是好人的底氣!

1、張貴生

第1個故事當中張貴生工作中為了救人挺身而出,被圍毆時導緻對方受了重傷,結果定性成了故意傷害。張貴生出獄之後四處讨公道,最後到死都沒有得到一個正義的結果,他的人生被徹底改變了,明明是救人,怎麼進了監獄?當然他的量刑,是符合刑法規定,但從情理上來說,他為了救一個不認識的少女,才出手與對方糾纏,他的目的并不是傷人,與對方無冤無仇。張貴生代表了一個平民英雄,是曾經無可挽回的第二十條。

揭秘《第二十條》5個角色的象征意義:正當防衛,是好人的底氣!

2、趙麗穎

趙麗穎飾演的聾啞人,有很多象征意義,她是最底層的普通人,甚至無法發聲,代表了容易被忽視的弱勢群體,第2個故事當中她為了給女兒治病,欠下巨額債務,對方的不斷侮辱讓2人絕望,在對方聲稱要弄死自己的情況下,丈夫拼死反抗導緻對方重傷,在這種極端的情況之下,受害人如何把握法律的尺度?這樣的案子多了,法律工作者也扪心自問,呂玲玲與韓明想喚醒這個沉睡的第二十條,讓它徹底蘇醒,更多應用于案子當中,司法理念在轉變,立法是為了正義,如果法律有一點偏誤,那會影響太多人的一生,法條如果沉睡,許多正義就不能伸張,趙麗穎的角色是現在可以被挽回的第二十條。

揭秘《第二十條》5個角色的象征意義:正當防衛,是好人的底氣!

3、韓明的兒子

揭秘《第二十條》5個角色的象征意義:正當防衛,是我們當好人的底氣!法律應該辯證的去校正,而不是一直沿用慣例,司法勇氣是最大的正義,可以推動司法理念的進步。韓明的兒子為同學打抱不平,制止校園霸淩,寡不敵衆還是敢于出手,孩子需要法律保護内心的正義火苗,如果隻用緊迫性和受害的程度,去判定正當防衛的界限,是不是存在漏洞,當事人沒有上帝視角,現場存在特殊情景,不太能以簡單的邏輯來解說,正當防衛的案件,它們的界限又在哪裡,事件的起因、限度和結果都需要判斷。這個孩子的故事和結局,顯示了第二十條的未來是可以保護好人。

揭秘《第二十條》5個角色的象征意義:正當防衛,是好人的底氣!

4、韓明

韓明原來是一個被磨平棱角的法律工作者,總是機械執法,以慣例去辦案,兒子和張貴生的故事讓他覺醒,法一定不可以妥協,法律是一種依靠,見義勇為必須得到社會的肯定,正當防衛是一種共識,深入大家的潛意識,該出手時就敢于出手,法律高度支援正當防衛,壞人敢伸手就要面臨反撲的危險,一不小心就要付出嚴重的代價,讓壞人掂量一下不敢動手。他代表了沉睡的正義,正在慢慢的蘇醒當中。

揭秘《第二十條》5個角色的象征意義:正當防衛,是好人的底氣!

5、呂玲玲

呂玲玲是一種不妥協的正義,一直在案子上較勁,因為她明白這個案子,會影響一家三口的一生。村霸一貫對王永強夫妻的欺壓,王永強在聽到緻命威脅的消息後,已經相信了他的話,認為如是自己沒了,妻女将會沒有明天,于是在極度驚恐當中,王永強才下了狠手,當然這麼多傷口,肯定有被壓抑的發洩和報複,那麼這個案子到底是不是正當防衛呢?畢竟村霸口中說的刀,當時不在他的手中。

揭秘《第二十條》5個角色的象征意義:正當防衛,是好人的底氣!

最終這把刀出現了,證明了正當防衛的緊迫性,王永強一家三口有了新的希望,這份希望是法律給的,如果按照慣例去判決,一家三口的未來會被葬送了,清白在很多人的心中,比生命還要重要,這樣一部電影明确告知大衆,法律要讓壞人犯罪的成本變得更高,而不是好人還手的代價更大,正确的事情如果一定要有代價,那也不能讓好人用一生,來吞下這個代價。

揭秘《第二十條》5個角色的象征意義:正當防衛,是好人的底氣!

影片用男主思想轉變,反映了“正當防衛”的多面性,以前如果當事人還手,隻要手段稍微過激,極可能被認定故意傷害,在七八十年代,那時候村鎮上車匪路霸太多了,一個沖突糾紛,極可能産成惡性暴力案件,當時正當防衛的條款是卡得嚴格,不會輕易去動用,害怕有人鑽空子,後來經濟飛速的發展,“正當防衛”的環境不同了,許多案子的出現,像于歡為了保護母親弄傷小混混緻死,被判了無期徒刑,在輿論之下二審改判防衛過當獲刑5年,2018年轟動一時的“昆山反殺案”的結局,讓第二十條被真正關注起來。

揭秘《第二十條》5個角色的象征意義:正當防衛,是好人的底氣!

死者劉某龍酒後開車闖入非機動車道,發生剮蹭後取出一把大刀,雙方争執當中刀落,對方撿起刀反擊,緻其傷重身亡,結果是定性為“正當防衛”無罪釋放。“正當防衛”這幾年越來越廣泛适用,保護了更多的普通人,法不能讓步,案件要經得住正義和人心的考驗,電影《第20條》要讨論的,正是關于正當防衛當中理法情的關系,用了3個故事寫成了一個答案,這是一部讓觀衆有感悟的好電影,每句台詞都真實有力量,直擊觀衆的内心。

揭秘《第二十條》5個角色的象征意義:正當防衛,是好人的底氣!

正光防衛當中所謂正當的限度,如果這個門檻過高,就會制約大家見義勇為和自救的意識,害怕會變成故意傷害罪,導緻不敢出手,電影用鮮活和生動的故事,講述了正當防衛的真正作用,讓它更加的生活化,當觀衆為角色們流下了眼淚,才明白第二十條有多麼重要,正當防衛是司法實踐,是我們追尋公平正義的保障,電影中基層工作者需要更多的空間,去構造法律與大衆的橋梁。韓明最後的陳述,引發了觀衆對于法律價值的共鳴。現實生活當中正當防衛容易引發争議,法治正在跨過萬水千山,不忘正義的初心,推動中國法治的進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