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獨創《道德經》現代解讀的哲學博士,對“玄牝”的解讀不堪入目

作者:問道華夏

頭條号龐大的創作者群中,有一個研究老莊思想數十年的教授,他“獨創《道德經》現代解讀”,看了他的視訊,覺得他是一個很平和、很低調的學者,不忍心提及其名諱,是以就稱他“黃教授”吧。

獨創《道德經》現代解讀的哲學博士,對“玄牝”的解讀不堪入目

黃教授對“玄牝”“谷神不死”的見解,可能會沖擊你的認知

他說“玄牝”有三大特征:谷,神,不死。當你滿懷信仰去追求它而得不到它的時候,那是因為你不符合它的第一特征“谷”:它低下,空虛,不評論他人,不評論這個世界。隻有把自己清空了,你才能找到跟它的對接點。

做企業也是如此,你找到了企業的玄牝,也就是天地紮根的地方,你就找到了從0到1發展壯大的鑰匙。玄牝一旦斷線,你也就s了。

是以,你要找到那個對接點,找到了“有無”轉變的那個點,把自己做成玄牝的通道,做成了通道,一切就OK了。

同時他強調“谷神不死”的斷句法應該是:谷,神,不死。

他說,這要以經解經。老子在39章說:“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是以,“谷”和“神”是分開讨論的,它們是兩個概念。

上述這段話,源于黃教授三個視訊内容的融合。他的視訊都很短,就幾句話,可謂言簡意赅,反複看了幾遍,就是悟不透其話“機鋒”何在。

獨創《道德經》現代解讀的哲學博士,對“玄牝”的解讀不堪入目

“玄牝”還有“谷、神、不死”三個特征?谷神不就是玄牝嗎?老子說:“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不死的谷神”不正是“玄牝之門”“天地之根”嗎,那不正是“道”嗎?

大道有“生”的功能,以“玄牝”來比喻大道的“生生”之功,不是友善人們了解嗎?

老子說的是“玄之牝”,其實就是“衆妙之門”,它是“無狀之狀,無物之象”“用之不勤”的——無需勞作的自然之“生”,而絕不是雌性動物的生殖之“生”。

那個聯系“有無”的點在哪裡?如何去找?按照黃教授的說法,“把自己清空了”就能找到與“玄牝”的對接點。

獨創《道德經》現代解讀的哲學博士,對“玄牝”的解讀不堪入目

然而,精神發育遲緩和精神發育不全的群體,他們是否屬于“把自己清空了”的人呢?他們都能找到那個聯系“有無”的點,而悟道得道嗎?

“谷神不死”為什麼要作“谷、神、不死”這樣的斷句?按照黃教授的說法,是因為39章有關于“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的分開論述,是以,“谷、神”是兩個概念。

照此說法,“谷神不死,是謂玄牝”,就可以了解為:谷是玄牝,神是玄牝,不死是玄牝。說得通嗎?

“谷”是因為有山而存在,那些因城市擴張或工業生産需要,被鏟平的山,其“谷”不複存在,那個能比作“玄牝的喻體也就不存在了,一切山的存在都不是“恒”的,又如何能充當“恒在”的“玄之牝”?

獨創《道德經》現代解讀的哲學博士,對“玄牝”的解讀不堪入目

黃教授還把本章的“用之不勤”了解為“怎麼用都用不完”。“道”如“玄之牝”,說它有,卻不見其形,說它無,萬物無不由它而出。但它又不操勞費神,是以叫用之不勤。

這就是道的“弗為而成”,也是聖人“無為之治”的天道依據。

以耳熟能詳的“道可道”“上善若水”為例,觀黃教授解讀之一斑

先看黃教授了解的”道可道非常道“

黃教授把“道可道,非恒道”的解讀大緻分為三類,一種是王弼 的“可道之道,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一類是以河上公為代表的“經述政教之道,就是治國之道”;還有一類是以朱元璋為代表的“突破一切道德底線,不用管社會上怎麼看待,能做成事就行”的帝王之道。

且不說自古以來解讀這句話的不僅此三類 ,僅黃教授提煉出來的三種代表性的了解,也存在很大的問題。

獨創《道德經》現代解讀的哲學博士,對“玄牝”的解讀不堪入目

河上公說得清清楚楚:“經術政教之道也,非自然生長之道也”,前半句說的是“可道之道”,後半句說的是“自然生長之恒道”。黃教授隻選取前半句,認為河上公了解的老子之道就是“經術政教之道”,明顯是對河上公注文的斷章取義。

而且,朱元璋對“道可道”的解釋也不是“突破一切道德底線,不用管社會上怎麼看待,能做成事就行”的如此粗暴武斷。

《大明太祖高皇帝禦注道德真經》對此句的解釋并非限于帝王之道:“上至天子,下及臣庶,若有志于行道者,當行過常人所行之道,即非常道。”

獨創《道德經》現代解讀的哲學博士,對“玄牝”的解讀不堪入目

這哪裡有“突破一切道德底線”,一切以成敗論英雄的意思?而且他說的是“上至天子,下及臣庶”,一切“有志于行道者”。

在朱元璋看來,“世俗常人所行之道”都是“可道之道”,隻有超過這個,才是“非常道”。這不正是老子思想嗎?

而且,朱元璋對《道德經》的總體評價是:“斯經乃萬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師,臣民之極寶,非金丹之術也”。那是“萬物、王者、臣民”的共同寶貝,“斯經”豈可為天子一家獨占而鼓動天下人突破道德底線,成事即可?

獨創《道德經》現代解讀的哲學博士,對“玄牝”的解讀不堪入目

黃教授通過條分縷析之後,給出“道可道非常道”的“正解”:

“是以‘道可道,非常道’真實的含義是,“道”是可以行走的,也是可以學習、可以領會的,但是随着你的領會、随着你的行走,前面會展現出更寬廣的未知世界,不斷地展現出新的面貌。如果用标準文言文表述,應該是這樣的:道可道,非常道可道。”

簡言之就是:可行之道,前面會出現更多的未知世界?如此道論,不亦淺乎?

那麼,黃教授的“你沒聽過的對‘上善若水’的解讀”又如何呢?

黃教授首先否定了心靈雞湯之類的解讀,比如: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争名利。他指出“道無善惡”,老子重點惡“善”也不是儒家的仁善、善良之善。它隻能是擅長、善于之義,有合乎于道的含義等等。

這樣的觀點,贊成,這也符合他主張的“以老解老”的方向。

獨創《道德經》現代解讀的哲學博士,對“玄牝”的解讀不堪入目

然而,他自己卻把“上善”之水,了解為古希臘人所謂的至善——真理的狀态、最妥當的狀态,即“處衆人之所惡”的位置。

他說老子所說的“人”,“與‘民’構成對比。‘民’指普通百姓,而‘人’指貴族階層,大緻相當于今天的社會精英。”

是以他得出“上善若水”的結論:“最好的境界就像水那樣,水總是利益萬物,而不去争取控制。它積蓄在貴族精英們所厭惡的低處,是以幾乎代表了道的特點。”
獨創《道德經》現代解讀的哲學博士,對“玄牝”的解讀不堪入目

黃教授這是一葉障目啊,老子說“五色使人目盲,馳騁田獵,使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聾”,難道這些“五色”“五味”“五音”隻能讓“貴族精英們”“目盲”“口爽”“耳聾”嗎?對百姓就沒有此後果嗎?

“人法地”隻限于精英們以大地為法則,百姓就不需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冬來棉衣夏來單嗎?“樂殺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這所殺之“人”不是百姓子弟,還能是精英階層嗎?“人之饑也,以其取食稅之多也”,貴族階層有幾個“人”會因為稅賦之重而饑寒交迫?

獨創《道德經》現代解讀的哲學博士,對“玄牝”的解讀不堪入目

黃河教授又把水之善與聖人之善混為一談。他說聖人“要模拟水的七種特性,完善自我”,這跟他所批評的心靈雞湯何異哉?

下面論述的“七善”已經從自然現象轉到了聖人之治,就是說“七善”:居善地,心善淵,予善天,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是評價是否“善于”治理的七個方面。

黃教授把“七善”了解為水的德性,跟孔子論水所說的水有“九德”一樣,“特别賦予了”事物以人格化,為人們樹立了“尚賢”的榜樣——這就超出了老子的本意了。

#妙筆生花創作挑戰##頭條創作挑戰賽##老子道德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