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独创《道德经》现代解读的哲学博士,对“玄牝”的解读不堪入目

作者:问道华夏

头条号庞大的创作者群中,有一个研究老庄思想数十年的教授,他“独创《道德经》现代解读”,看了他的视频,觉得他是一个很平和、很低调的学者,不忍心提及其名讳,所以就称他“黄教授”吧。

独创《道德经》现代解读的哲学博士,对“玄牝”的解读不堪入目

黄教授对“玄牝”“谷神不死”的见解,可能会冲击你的认知

他说“玄牝”有三大特征:谷,神,不死。当你满怀信仰去追求它而得不到它的时候,那是因为你不符合它的第一特征“谷”:它低下,空虚,不评论他人,不评论这个世界。只有把自己清空了,你才能找到跟它的对接点。

做企业也是如此,你找到了企业的玄牝,也就是天地扎根的地方,你就找到了从0到1发展壮大的钥匙。玄牝一旦断线,你也就s了。

所以,你要找到那个对接点,找到了“有无”转变的那个点,把自己做成玄牝的通道,做成了通道,一切就OK了。

同时他强调“谷神不死”的断句法应该是:谷,神,不死。

他说,这要以经解经。老子在39章说:“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所以,“谷”和“神”是分开讨论的,它们是两个概念。

上述这段话,源于黄教授三个视频内容的融合。他的视频都很短,就几句话,可谓言简意赅,反复看了几遍,就是悟不透其话“机锋”何在。

独创《道德经》现代解读的哲学博士,对“玄牝”的解读不堪入目

“玄牝”还有“谷、神、不死”三个特征?谷神不就是玄牝吗?老子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不死的谷神”不正是“玄牝之门”“天地之根”吗,那不正是“道”吗?

大道有“生”的功能,以“玄牝”来比喻大道的“生生”之功,不是方便人们理解吗?

老子说的是“玄之牝”,其实就是“众妙之门”,它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用之不勤”的——无需劳作的自然之“生”,而绝不是雌性动物的生殖之“生”。

那个联系“有无”的点在哪里?如何去找?按照黄教授的说法,“把自己清空了”就能找到与“玄牝”的对接点。

独创《道德经》现代解读的哲学博士,对“玄牝”的解读不堪入目

然而,精神发育迟缓和精神发育不全的群体,他们是否属于“把自己清空了”的人呢?他们都能找到那个联系“有无”的点,而悟道得道吗?

“谷神不死”为什么要作“谷、神、不死”这样的断句?按照黄教授的说法,是因为39章有关于“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的分开论述,所以,“谷、神”是两个概念。

照此说法,“谷神不死,是谓玄牝”,就可以理解为:谷是玄牝,神是玄牝,不死是玄牝。说得通吗?

“谷”是因为有山而存在,那些因城市扩张或工业生产需要,被铲平的山,其“谷”不复存在,那个能比作“玄牝的喻体也就不存在了,一切山的存在都不是“恒”的,又如何能充当“恒在”的“玄之牝”?

独创《道德经》现代解读的哲学博士,对“玄牝”的解读不堪入目

黄教授还把本章的“用之不勤”理解为“怎么用都用不完”。“道”如“玄之牝”,说它有,却不见其形,说它无,万物无不由它而出。但它又不操劳费神,所以叫用之不勤。

这就是道的“弗为而成”,也是圣人“无为之治”的天道依据。

以耳熟能详的“道可道”“上善若水”为例,观黄教授解读之一斑

先看黄教授理解的”道可道非常道“

黄教授把“道可道,非恒道”的解读大致分为三类,一种是王弼 的“可道之道,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一类是以河上公为代表的“经述政教之道,就是治国之道”;还有一类是以朱元璋为代表的“突破一切道德底线,不用管社会上怎么看待,能做成事就行”的帝王之道。

且不说自古以来解读这句话的不仅此三类 ,仅黄教授提炼出来的三种代表性的理解,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独创《道德经》现代解读的哲学博士,对“玄牝”的解读不堪入目

河上公说得清清楚楚:“经术政教之道也,非自然生长之道也”,前半句说的是“可道之道”,后半句说的是“自然生长之恒道”。黄教授只选取前半句,认为河上公理解的老子之道就是“经术政教之道”,明显是对河上公注文的断章取义。

而且,朱元璋对“道可道”的解释也不是“突破一切道德底线,不用管社会上怎么看待,能做成事就行”的如此粗暴武断。

《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对此句的解释并非限于帝王之道:“上至天子,下及臣庶,若有志于行道者,当行过常人所行之道,即非常道。”

独创《道德经》现代解读的哲学博士,对“玄牝”的解读不堪入目

这哪里有“突破一切道德底线”,一切以成败论英雄的意思?而且他说的是“上至天子,下及臣庶”,一切“有志于行道者”。

在朱元璋看来,“世俗常人所行之道”都是“可道之道”,只有超过这个,才是“非常道”。这不正是老子思想吗?

而且,朱元璋对《道德经》的总体评价是:“斯经乃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非金丹之术也”。那是“万物、王者、臣民”的共同宝贝,“斯经”岂可为天子一家独占而鼓动天下人突破道德底线,成事即可?

独创《道德经》现代解读的哲学博士,对“玄牝”的解读不堪入目

黄教授通过条分缕析之后,给出“道可道非常道”的“正解”:

“所以‘道可道,非常道’真实的含义是,“道”是可以行走的,也是可以学习、可以领会的,但是随着你的领会、随着你的行走,前面会展现出更宽广的未知世界,不断地展现出新的面貌。如果用标准文言文表述,应该是这样的:道可道,非常道可道。”

简言之就是:可行之道,前面会出现更多的未知世界?如此道论,不亦浅乎?

那么,黄教授的“你没听过的对‘上善若水’的解读”又如何呢?

黄教授首先否定了心灵鸡汤之类的解读,比如: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他指出“道无善恶”,老子重点恶“善”也不是儒家的仁善、善良之善。它只能是擅长、善于之义,有合乎于道的含义等等。

这样的观点,赞成,这也符合他主张的“以老解老”的方向。

独创《道德经》现代解读的哲学博士,对“玄牝”的解读不堪入目

然而,他自己却把“上善”之水,理解为古希腊人所谓的至善——真理的状态、最妥当的状态,即“处众人之所恶”的位置。

他说老子所说的“人”,“与‘民’构成对比。‘民’指普通百姓,而‘人’指贵族阶层,大致相当于今天的社会精英。”

因此他得出“上善若水”的结论:“最好的境界就像水那样,水总是利益万物,而不去争取控制。它积蓄在贵族精英们所厌恶的低处,因此几乎代表了道的特点。”
独创《道德经》现代解读的哲学博士,对“玄牝”的解读不堪入目

黄教授这是一叶障目啊,老子说“五色使人目盲,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难道这些“五色”“五味”“五音”只能让“贵族精英们”“目盲”“口爽”“耳聋”吗?对百姓就没有此后果吗?

“人法地”只限于精英们以大地为法则,百姓就不需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冬来棉衣夏来单吗?“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这所杀之“人”不是百姓子弟,还能是精英阶层吗?“人之饥也,以其取食税之多也”,贵族阶层有几个“人”会因为税赋之重而饥寒交迫?

独创《道德经》现代解读的哲学博士,对“玄牝”的解读不堪入目

黄河教授又把水之善与圣人之善混为一谈。他说圣人“要模拟水的七种特性,完善自我”,这跟他所批评的心灵鸡汤何异哉?

下面论述的“七善”已经从自然现象转到了圣人之治,就是说“七善”: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是评价是否“善于”治理的七个方面。

黄教授把“七善”理解为水的德性,跟孔子论水所说的水有“九德”一样,“特别赋予了”事物以人格化,为人们树立了“尚贤”的榜样——这就超出了老子的本意了。

#妙笔生花创作挑战##头条创作挑战赛##老子道德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