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論智庫人才的開發-薛永武|中國智庫·國家智庫-國家(中國)智庫

作者:自在松鼠5V

論智庫人才的開發-薛永武|中國智庫·國家智庫-國家(中國)智庫

新聞中國采編網 中國新聞采編網 中國企業家手機報 謀定研究·中國智庫網 國研政情·謀定論道-經濟資訊研究智庫 國研智庫·中國國政研究 國情講壇·中國國情研究 商協社團·全國工商聯 經信研究·中國經濟和資訊化 謀定論道·中國企業家論壇 哲商對話·中國儒商大會 赢在商道·中國營銷企劃 健康中國·大健康醫藥産業論壇采編:

論智庫人才的開發-薛永武|中國智庫·國家智庫-國家(中國)智庫

在梳理大陸智庫主要類型的基礎上,在肯定大陸智庫取得重要成就的同時,指出大陸智庫建設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謀定研究中國智庫:對話中國智庫-國家智庫-國家(中國)智庫。對大陸智庫人才需要具備的素質和能力進行了多角度的分析,提出政府要高度重視智庫人才隊伍建設的具體思路和方法。

智庫(Think Tank,或稱思想庫)是現代社會治理和公民參與政治的重要手段群組織元素,越來越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大陸的社會發展需要大批高素質的智庫人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背景下,智庫作為國家軟實力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力量。”[1]

但由于主客觀多種因素的影響,大陸智庫人才隊伍建設還比較滞後,遠不能滿足社會對智庫人才的迫切需要。是以,建設具有參政議政能力和富有遠見卓識的高素質智庫隊伍,這是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任務。

一、大陸智庫的主要類型

大陸智庫的數量看似很多,但名副其實的并不是太多,許多部門雖然也具有一定的智庫功能,但并非學理意義上的智庫。就整體而言,大陸的智庫類型主要有黨政系統智庫、事業機關智庫和民間智庫三大類。根據中國人事科學研究報告(2016年卷上冊)不完全統計,目前大陸擁有各級各類智庫機構約2400家,其中官方性質的智庫機構約有1500家,高校智庫700餘家,民間智庫200家左右。

(一)黨政部門智庫

黨政部門智庫是指各級縣市級以上黨委和政府設定的政策研究室之類的機構。中央委員會、國務院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市縣黨委和政府都設有政策研究室。黨政兩類政策研究室的功能主要是根據國家現實需要和長遠需要,開展政策性研究,并提出具有建設性的研究報告,一般不研究純理論問題。

中央政策研究室與國務院研究室和研究中心的研究内容各有側重:中央政策研究室是中國共産黨最高的智囊機構,是中央直屬機關,主要是跟蹤和彙集資訊,分析和整理關于全國政治、經濟形勢、黨建和思想理論等重要資訊,向中央提供建議和咨詢,同時還承辦黨中央交辦的其他事項。

國務院研究室承擔國家綜合性政策研究和決策咨詢任務;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是國務院直屬的政策研究和咨詢機構,主要研究關于社會發展、國民經濟和改革開放中關于全局性、長期性、綜合性和戰略性問題,向黨中央和國務院提供政策建議。從地位上講,中央政策研究室地位高一些,政治性更鮮明一些;從專業上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專家較多,更加注重學理性和科學性。

地方黨委和政府的政策研究室除了關注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以外,主要針對本省(自治區、直轄市)市縣的實際問題,開展針對性的對策研究。黨委和政府智庫的主要特點是人員較多,能夠緊密聯系現實政策,研究經費比較充足,但有兩點不足:

一是除國務院研究室和研究中心專家較多以外,其他研究室的專家不是太多,客觀上影響決策的科學性;二是由于受行政管理體制以及官本位的影響,研究室的專家有時缺乏相對的獨立思考,難以保障研究的相對獨立性和客觀性,可能會影響研究報告的科學性。

(二)事業機關智庫

事業機關智庫主要包括兩大類:第一類是國家級的科研機構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市的研究機構。國家層面的主要是兩大院: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這兩大院内部設有很多研究所,有很多著名專家。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市還設有社會科學研究院或科學院,有的省份還設有很多行業性的科學院或其他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一方面研究基礎理論和科研創新等學術問題,一方面根據國家需要研究現實問題,并提出建設性的研究報告,供中央、國務院以及國家各部委局決策參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地級市的研究機構既研究基礎理論和一般學術問題,也圍繞本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本市的發展需要,研究實際問題,向政府送出研究報告。

另外,國家各部委局内部有的也設定相應的研究機構。事業機關上述科研機構的優勢是比較專業,專家學者較多,經費相對充足,但受體制的影響,有的研究機構難以保障研究的相對獨立性、客觀性和科學性。

第二類是高校研究機構。在高校研究機構中,既有學校和院系自設機構,也有國家各部委和地方黨委政府在高校設定的研究機構。總體而言,大學的研究機構比較側重于學術理論研究,有時也會送出具有建設性的研究報告,但政府和學校對研究報告的重視程度還不夠。

高校智庫的優勢是基礎理論比較紮實,人員衆多,但存在兩大問題:一是理論上講,全國高校教師通過教學科研,可以對社會問題發表自己的真知灼見,但實際上很多學者往往缺乏參政議政的有效途徑,是以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

二是高校科研機構經費不足,其中國家部委局和地方黨政機構在高校設定的研究機構有的隻挂牌子,沒有經費;而高校内部自設的研究機構大多不是實體性的,沒有單獨編制,沒有固定人員,也沒有經費,是典型的“三無”機構,這在客觀上必然影響對策性研究。

(三)社會民間智庫

民間智庫是指由社會資金設定的研究機構,為政府或其他客戶提供決策咨詢服務,相對于體制内智庫或官方智庫而言,民間智庫是“體制外智庫”或者社會智庫,具有身份獨立、财務獨立、運作獨立和學術中立等特點。

民間智庫具有多元性、靈活性和開放性的特點,為大陸政府決策提出很多建設性的研究報告。新中國成立以來,大陸民間智庫開端于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唐磊認為,我們可以将1986年認定為中國民間智庫發展的“元年”。“1986年7月21日,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的萬裡在全國軟科學研究工作座談會上做了《決策民主化和科學化是政治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的報告,

相當于吹響了加強新時期政策研究和智庫建設的第一輪号角。”[2]實際上,市場經濟促進政府職能的轉變,也促進民間智庫的發展,黨的十四大以後,民間智庫開始走向快速發展的軌道,十六大以後逐漸進入穩定的發展期。[3]

目前,在大陸民間智庫中,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各項建設率先垂範。該智庫秉承“以全球視野為中國建言,以中國智慧為全球獻策”的宗旨,[4]緻力于中國的全球化戰略、人才國際化和企業國際化等領域的研究。根據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智庫研究項目釋出的國際上最權威的《全球智庫報告2015》,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位列全球頂級智庫排行榜第110位;中國頂級智庫排行榜第7位,居中國頂級智庫中社會智庫首位;

入選全球最佳獨立智庫榜單,也是全球最值得關注的前50家智庫之一。該智庫是中國領先的國際化智庫,是國内最大的社會智庫之一。另外,方迪智庫為了增加研究力量,從智庫外部聘請了60多位知名專家,形成小機構、大網絡的研究團隊;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注重打造平台型智庫,推出“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和“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兩個重要的人才集聚平台,彙集了兩個領域100多位有影響力的專家學者。[5]

此外,從國家層面來看,大陸八個民主黨派實際上也能夠發揮智庫的作用。民主黨派是中國大陸中國共産黨以外八個參政黨的統稱,包括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緻公黨、九三學社和台灣民主自治同盟。

中國共産黨與各民主黨派合作的基本方針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在中國共産黨上司與多黨合作制的政治格局下,為了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各民族黨派應該在參政議政的過程中充分發揮高端智庫作用。但從實踐的角度來看,大陸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功能還沒完全釋放出來,尚有待于繼續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二、智庫人才需要具備的素質和能力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确提出,要“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建立健全決策咨詢制度”,把智庫建設提到戰略高度。智庫是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必須重點加強建設的戰略性人才資源,是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能夠提出戰略決策意見的高端人才。是以,加強高端智庫人才隊伍建設,對于大陸進行科學的戰略決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智庫人才應該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智庫人才站在國家和民族利益的大局,從時代的高度出發,以中華民族振興為目的,通過高瞻遠矚,既要敢于針砭時弊,又要放眼未來的光明與希望,逐漸形成遠見卓識,提出卓有成效的建設性意見。

智庫是國家決策的智囊和思想庫,其意見和建議是否科學正确,将會直接影響黨和國家的決策。智庫人才應該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要深入調研,嚴謹議政,做真正的公共知識分子,不做被社會譏諷的“僞公知”“叫獸”和“磚家”。這類“僞公知”“叫獸”和“磚家”雖然人數不多,但影響和危害極大,客觀上損害了教授和專家的形象,甚至可能影響黨和政府的正确決策。

智庫人才是非常重要的高端人才,隻有具備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擁有憂國憂民的情懷,才能站在社會發展進步的高度,克服個人利害的局限性,超越具體職業、區域和階層等思維視野的局限,為國家的改革和繁榮富強,提出真知灼見,真正為國家的發展提供高端的智力支援。

從人才開發的角度來看,智庫人才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才能“激發人才自我成就的内生動力……報效國家、服務人民的理想,艱苦奮鬥、勇攀高峰、自我塑造、自我超越的精神,是任何一個社會良才成長成就的必要條件”。[6]是以,智庫人才應該富有曆史使命感,先天下之憂而憂,勇于擔當社會責任。

(二)智庫人才應該具備山型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

智庫人才要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也要具有山型人才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才能在融會貫通中形成創新的穿透力,提出富有建設性的新對策。

山型人才具有複合優化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是人才比較理想的内在結構。從智庫人才的角度來看,專家研究領域如果太窄,容易坐井觀天,成為井底之蛙,就很難把握全局。從學科研究的角度來看,大多數學者長期在一個二級學科甚至三級學科内教學和科研,缺乏跨界整合和思域融通的能力;

從思維創新和産品創新的角度來看,“各類要素互相交叉、協同、分享,帶來整合和溢出效應,形成了跨界融合,源源不斷催生更多新創意、新技術、新産品、新模式和新業态”;[7]從邏輯的觀點來看,專家如果沒有宏觀視野,思維就不可能融會貫通,解決問題時就容易隻見仁或隻見智,沒有既見仁又見智的思維系統性,就容易導緻顧此失彼。

大陸1957年反右擴大化,1958年大躍進,1966年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以來的決策失誤等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與決策者和一些專家缺乏優化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不無關系。

是以,要加強智庫人才建設,學者自身要拓寬學術視野,敢于打破學科壁壘,通過跨學科的交叉滲透融合,努力打通各種相關學科直接和間接的聯系,對各種需要掌握的知識和原理融會貫通,把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夠實作知識和能力的橫坐标與縱坐标的立體交叉滲透融合,才能曆練出真正的火眼金睛和真知灼見。

(三)智庫人才應該具備全球視野

從全球化發展的曆史要求來看,大陸智庫人才的數量和品質與社會需要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為了擴充視野的系統性和整體性,智庫專家應該站在全球化的曆時性與共時性交叉的次元,從大陸的曆史和現實出發,通過對全球視野的系統性整體把握,為大陸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提供前瞻性的智慧。

智庫人才要有全球視野,對世界各國尤其是一些主要國家的曆史、政治、法律、經濟、文化、外交、社會、民族性格、社會心理和價值取向等重要問題,做到胸有成竹,在認清各種複雜現象和深層原因的基礎上,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時既要見仁,又要見智,力求做到思維的客觀性、整體性、全面性和系統性。

智庫人才要具有全球的視野,一要了解大陸的曆史和國情,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點和本質内涵,特别是要深入了解大陸社會轉型期各種錯綜複雜的社會沖突,尤其要審時度勢地把握改革進入深水區已經出現或者可能出現的各種實際問題;

二要了解世界性的一些相關公約等相關規定;三要正确認識和處理大陸與世界各國之間、世界各國之間直接和間接的關系,正确了解民族性與世界性的辯證關系,在廣泛汲取民族智慧與世界智慧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正确思路和科學的方法。

(四)智庫人才應該具備全球化思維

智庫人才不僅要具有全球的視野,而且還應該拓展全球化思維,更好地在全球化的曆史程序中發揮智庫的作用。

“全球化”是改革開放以來非常時尚的一個詞語,但很多學者并不完全了解全球化的内涵。從語言概念的角度來看,“全球”是指整個世界;“化”,是改造和變化的意思。“全球化”的意思就是指按照全世界各國人民的利益願望改造世界的曆史過程。很顯然,全球化不是西化,不是單邊主義,更不是美國化,我們應該以積極進取的态度,在全球化過程中發揮我們的積極作用。

全球化總體上符合人類曆史的發展規律,展現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在互動共生中的彰顯。在全球化過程當中,世界各國通過主動自覺的交流,資訊共享,文化共享,資源共享,人才共享,智慧共享,促進世界各國共同發展。智庫人才應該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角度出發,充分了解全球化的内涵和外延,把握全球化過程中的科學化、民主化、共生化和共享化。

中國在全球化的曆史程序中,智庫人才的建議對策既要展現中國特色,又要自覺地通過中國特色蘊含出人類的可共享性,因為全球化不隻是純粹的經濟全球化,而是通過世界各國之間的互相交流、互相影響和互相促進,逐漸實作文化全球化和文明全球化,即通過文化和文明的傳播交流,各國各民族之間在文化的融合中互相促進,産生積極的共生效應,實作多元發展、多元共享和多元共赢。

在把握全球化思維進行智庫研究時,我們還需要正确了解和把握民族性與世界性的辯證關系。筆者在《高校智庫人才的角色塑造》一文中曾經指出:“廣義的民族性,是指特定民族所具有的民族屬性,包括該民族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風 情習俗、價值觀與外在形式的統一;狹義的民族性,是指有利于該民族生存與發展的民族屬性,即科學的思維方式、文明的生活方式和風情習俗及其正确的價值觀與外在形式的統一。

世界性是指世界各國各民族在思維方式、生活方式、風情習俗和價值觀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人類 共同性。民族性與世界性不是對立統一,而是具體與抽象、個别與一般、個性與共性、局部與整體的統一。隻有那些有利于民族生存與發展的先進的、文明的與科學的民族文化才能走向世界。”[8]

民族化是傳統與現代的有機統一,也是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互相融合的時代産物。是以,我們在了解全球化思維時,應該在曆時性與共時性的融合統一中,正确認識中國特色、本土化與世界性的關系,既要避免一葉障目和坐井觀天,又要文化自信,從根本上克服非此即彼的二進制思維方式。

(五)智庫人才應該具備思域融通的能力

筆者在研究海洋強國戰略時,最早提出“思域融通”的概念,[9]認為實施海洋強國戰略需要思域融通能力。“思域”是指思維和思想的領域。“思域融通”是指在思維和思想的領域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也是融會貫通在思維和思想領域的具體展現。智庫人才隻有具備思域融通的能力,才能避免思維的遮蔽性和片面性,才能提出卓有成效的創新性建議。

智庫人才應該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思域融通的智慧。中國文化自信的重要歸因在于中國古代的開放性思維具有相當的廣度和深度,展現了思維的曆時性與共時性的統一,具有思域融通的巨大靈通性和包容性。中國傳統文化思域融通,既有“天人合一”的哲學智慧,也有“天下為公”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

既有“以人為本”與“民惟邦本”的治國理念,也有“載舟覆舟”與“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既有“止戈為武”“協和萬邦”的和平思想,也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胸懷;既有“精骛八極”的思維廣度,又有“心遊萬仞”的思維高度;既有“與人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哲學,也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進取精神與整體思維。

上述思想的深刻性與豐富性,充分蘊含了思域融通的思維内涵,為文化自信和在文化發展創新中尋找新的生長點提供了思維動力。是以,智庫人才應該從中國古代思域融通的智慧中獲得啟迪,為激發創新智慧獲得理論動力。

智庫人才要培養思域融通的能力,既要注重想象力的開發,又要注重培養優良的邏輯思維能力,按照科學的精神和現實的需要,用邏輯之維把無限的空間想象力交織起來,形成統攝全局的思維立體系統。

(六)智庫人才應該具有解決現實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智庫專家面對各種複雜紛纭的社會沖突,要具有預測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為政府科學決策和科學管理提出可行性的建議與對策。

智庫人才應該具有科學和嚴謹的态度,以聰明和睿智形成新的思想,為國家治理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議與對策,為社會發展進步引路導航。但是,大陸智庫人才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就整體而言,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的前瞻能力還普遍不高;

未能更好地發揮智庫應有的作用,“研究人員的戰略預測能力、深入調研能力、資料分析能力、項目擷取能力、對外傳播能力不強,國際交往能力較為滞後。”[10]智庫人才為了提高決策能力,原則上應該掌握解決問題的如下思路:

第一,了解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哪些,這些問題産生的原因是什麼,在邏輯上是一因多果、一果多因,還是多因一果,抑或多因多果。

第二,認識這些現實問題本身的複雜性和危害性,讓政府部門認識解決這些問題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緊迫性。

第三,對于拟解決的問題,要厘清輕重緩急和主次關系,哪些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哪些是不急于解決但又是必須解決的。力求做到先主後次,先急後緩,循序漸進,有條不紊。

第四,明确解決問題的主體。如果是多主體,還要理清彼此之間的互動關系。

第五,明确解決問題的時間節點和具體解決思路,設計解決問題的最優化方案,規劃解決問題的“路線圖”。

第六,設計對解決問題的跟蹤評價環節,預測解決問題以後可能引發的其他問題,注意牽一發動全身的溢出效應甚至是蝴蝶效應,做好全方位的防範工作。

智庫人才在提出解決方案時,還要注意拟解決的是曆史遺留的複雜問題,還是目前社會突發的社會事件。對于前者,要特别注意沖突和問題的盤根錯節,即使面對一團亂麻的複雜沖突,也要善于冷靜化解,處變不驚,學會标本兼治的思維方式;對于後者,應根據急則治其标,緩則治其本的原則,先急後緩,在防患于未然的前提下,盡可能把問題解決于萌芽狀态,以防事态擴大。

三、政府要高度重視智庫人才隊伍建設

智庫要創造出智慧,離不開智庫人才主客觀兩方面的因素。除了個人的主觀努力以外,政府還需要做很多富有成效的工作。

(一)高度重視智庫隊伍建設

智庫是政府決策的智囊和參謀部,擔負着非常重要的使命。政府隻有高度重視智庫隊伍建設,才能不斷提高智庫參政議政的能力。但遺憾的是,我們在智庫建設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對智庫的本質内涵了解不夠,比如在黨政系列的智庫隊伍中,由于體制的束縛和官本位思想的影響,有些智庫專家可能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對問題有時難以做出相對獨立的判斷,進而導緻所提的議案缺乏科學性、前瞻性和可行性。

首先,為了重視智庫建設,政府應該加大對智庫人才教育教育訓練的力度。教育教育訓練的重點,應着眼于智庫的國際化視野,在全球化中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把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現代化,在曆時性與共時性的交叉中實作視域與思域的雙重融通,克服一葉障目、坐井觀天的思維遮蔽性;通過認真學習和領會中央的檔案精神,通過調查研究和深入思考,依靠各種科學的原理和方法,向黨和政府送出真知灼見的研究報告。

其次,要通過政府機關與事業機關之間“旋轉門”的流轉方式,通過多崗位的職業訓練,一方面豐富相關人員的實踐經驗,使其充分了解國情、不同崗位職責和諸多現實狀況;另一方面,通過雙向交流、多向交流、挂職鍛煉、國情調研等途徑,推薦專家學者到相關部委挂職或任職,或者到基層一線蹲點調研,實作學術型人才向智庫型人才的科學轉型。

此外,政府應該鼓勵退居二線或者退休的上司幹部參與智庫研究,這些上司幹部具有豐富的管理經驗,“無官一身輕”,沒有職務升遷的顧慮,在研究問題時能夠在較大程度上超越利害關系。

再次,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注重智庫專家團隊年齡、性别、個性、學緣背景、人生閱曆和工作經曆、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等多方面的優化組合,實作頭腦智慧的共生效應。對于黨和政府關心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一般需要團隊集體攻關;對于一般的社會問題和局部問題,也要鼓勵和支援個人單兵作戰、各自為戰的獨創能力,不能為了團隊而疏忽甚至壓抑個人獨特創造的智慧。

(二)建立不拘一格的選才機制

加強智庫建設,應該建立不拘一格的選才機制。“在目前中國崛起的世界背景下,中國急需一批影響世界話語權、傳播中國思想力量的國際化智庫,然而,研究領域和視角的狹窄,使得國内智庫更談不上人才隊伍的國際化和傳播途徑的國際化。”[11]我們如果選才視野有局限性,就很難得天下英才而用之。

美國是現代智庫的發源地,擁有智庫的數量和品質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美國能夠長期雄霸世界,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重視人才戰略,尤其重視智庫建設。根據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智庫研究項目(TTCSP)研究編寫的《全球智庫報告2016》,美國擁有智庫1835家,智庫數量名列全球第一;

其中6家智庫入選全球十大智庫,智庫發展水準也占據絕對領先地位。[12]美國許多智庫圍繞人才的“選、用、育、留”,創新人才選用方式,不拘一格選拔智庫人才。美國這種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關鍵在于如何吸引和集聚人才,充分發揮智庫人才的作用。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可以讓各類人才在大浪淘沙的市場環境中,實作競争擇優、優勝劣汰,滿足供求平衡、展現人生價值,也使得人才工作在推動經濟社會轉型中,更具靈活性、效率性和可持續性。”[13]

但在選擇智庫專家方面,有的省份竟然規定55歲以下的在職者才能申報智庫專家,而退休專家可60—70歲仍然可以申報。這一規定把55歲以上的在職專家排斥在智庫專家範圍之外,顯然違背了科學的用人原則。

(三)建立科學的人才評價機制

科學的人才評價對于評價對象具有重要的激勵作用。智庫人才是一種特殊的進階複合型專家,健全考核評價機制對于建設智庫隊伍非常重要。根據中央精神,要着力改變現有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曆的人才評價方式。這種改變尤其适用于對智庫人才的評價;

即評價智庫人才最重要的就是考核其對策性研究成果的水準,而不是論文、職稱、學曆和獎項。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科院和中國工程院在2018年10月已經聯合釋出《關于開展清理“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曆、唯獎項”專項行動的通知》,這對于正确評價智庫人才也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在考核評價智庫人才時,政府應該重視應用對策研究的社會價值,酌情加大對策建議研究成果的評價權重。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智庫專家進行對策性研究,前提是自身必須具有較高的理論素養和創新能力,所送出的對策方案是在科學理論指導下的創造性研究成果,能夠展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具有實踐性品格,能夠實作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智庫人才是一種特殊的進階人才,評價智庫人才既要考量應用研究成果的品質,又要注意彈性評價,要通過科學的評價,進一步激發智庫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而不能簡單量化管理和剛性管理。

(四)加強對智庫人才的科學管理

在加強智庫建設方面,政府要加強對智庫人才的科學管理,既要在政治上保障智庫研究的方向性和先進性,又要給予智庫人才研究對策足夠的自由,從解放人才的高度出發,解放智庫人才的思想和創造力。

首先,政府要建構集聚優秀人才的研究平台,不僅要有一批多元學科背景、高度國際化和高水準的核心智庫團隊,而且還要通過建立智庫專家庫的模式,吸納來自各領域老中青三結合的優秀人才資源,為智庫專家産生頭腦風暴提供良好的組織保障和人文環境。

其次,堅持正确的智庫方向,破除管理弊端,要從機制體制上解放智庫人才生産力。解放智庫人才生産力,要釋放智庫人才的活力,尤其是思想的創造力,即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特别是在支援黨政部門的智庫建設方面,上級黨委和政府要給予政策研究室财政支援,在思想上給予松綁,鼓勵政策研究室積極開展智庫創造性工作,充分發揮政策研究室思想庫的參謀顧問作用,而不能用管理行政人員的辦法管理智庫人才,也不能僅僅把政策研究室視為下屬職能部門,甚至視為解讀和闡釋政策的傳聲筒。

再次,政府應該加大對智庫建設的經費支援。根據調研,一些黨政部門在高校設定的研究機構大多沒有經費,客觀上無法保障這些機構研究的基本需要。政府要加大對黨政部門智庫、事業機關和民間智庫的經費支援,除了按照計劃給予撥款以外,還可以通過課題委托的方式,鼓勵和支援事業機關和民間智庫開展智庫研究工作。

綜上可見,大陸智庫數量衆多,但與美國的智庫相比,與大陸社會的需要相比,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需要引起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智庫專家是特殊的進階複合型人才,智庫隊伍建設一方面需要智庫人才自身的高标準嚴要求,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對智庫人才建設的力度,完善智庫人才的選拔和評價等機制,真正做到聚天下智慧而用之。

參考文獻:

[1] 查建國,夏立.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03-14.

[2] 唐磊.中國民間智庫30年的初步考察[J].中國社會科學評價,2016(4).

[3] 藍波濤,羅一宇,黎家娴.國内民間智庫研究述評[J].廣西社會科學,2018(5).

[4] CCG全球化智庫網站http://www.ccg.org.cn/About/.

[5]吳田.民間智庫現狀與前景淺析[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06-07.

[6]餘興安.優先實施人才發展戰略[N].光明日報,2016-01-04.

[7]孫銳,王通訊.張江怎樣才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N].解放日報,2016-05-17.

[8]薛永武.人才研究[J].2017(1).

[9]薛永武.實施海洋強國戰略需要思域融通能力[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17(2).

[10]宋智富,鄧曼,周湘智.建設堪當大用的智庫研究人才隊伍[N].經濟日報,2018-07-19.

[11]王輝耀.中國智庫國際化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行政管理,2014(5).

[12]王輝,彭倩.美國智庫人才創新機制及其啟示[J].決策探索(上),2018(1).

[13]吳江.聚天下英才而用之[N].中國組織人事報。2018-03-23.

@ 國家資訊中心、中國經濟資訊社、中國經濟和資訊化研究中心、國研政情·經濟資訊智庫、國研政情謀定論道(山東)經濟資訊有限公司 新聞中國·中國新聞采編!

論智庫人才的開發-薛永武|中國智庫·國家智庫-國家(中國)智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