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保險業将開啟科技保險資料統計

作者: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陳晶晶 廣州報道

在全球宏觀環境深刻變化和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洶湧而來的背景下,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加強對科技型企業進行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被上升到越來越重要的高度。

近日,《中國經營報》記者獲悉,為深入貫徹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紮實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推動保險業大力支援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支援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提供高品質風險保障,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金融監管總局”)印發《科技保險業務統計制度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明确,科技保險指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支援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為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産業化推廣等科技活動以及科技活動主體,提供風險保障和資金支援等經濟行為的統稱。

據悉,《科技保險業務統計制度》(以下簡稱“《統計制度》”)要求從“服務科技活動全流程”及“服務科技活動主體”兩個次元,建立負債端科技保險統計架構及科技保險資料報送機制。保險公司應按時上報科技保險業務資料,2024年2月起開展試報送;自2024年8月起,正式報送全國和各省資料。

明确報送機制及各項要求

《通知》指出,高度重視科技保險業務及其統計工作,切實提升科技保險業務經營服務能力,準确高效開展科技保險業務資料報送。包括各公司應建立科技保險業務發展戰略,明确科技保險業務統計工作歸口部門和責任人,加強科技保險專業教育訓練和人才儲備,確定科技保險業務高品質發展,科技保險業務統計工作高效有序。

根據《統計制度》,科技保險業務統計表按照産品次元和保障主體次元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統計。按照産品次元進行統計,是指相關保險産品發生的所有業務均納入統計。按照保障主體次元進行統計,是指所有與保障主體(即投保人或被保險人)科技活動及經營相關的保險業務原則上均納入統計;鼓勵有條件的保險公司,結合保障主體及保險标的具體情況,進一步判斷保險業務是否屬于科技保險,并納入相關統計科目項下。

統計表包括兩方面内容:一是為科技活動風險提供保障的保險業務,二是為科技活動主體提供保障的保險業務。

科技活動風險保險業務按照保險産品次元進行統計。科技活動主體保險業務按照保障主體次元進行統計。對于組合類保險産品,按具體産品拆分填列;對于保障責任較為綜合的保險産品,産品責任可拆分的按具體産品責任拆分填列,産品責任不可拆分的按主要産品責任歸屬填列。針對同一保障主體屬于多個産業或領域、無法準确拆分的,按照其主要經營産業或領域進行歸類統計。

統計表中科技企業包括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通過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或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任一認定或評價的企業。

對于報送時間,《統計制度》明确各保險公司需按月進行統計報送,每月結束後10個工作日内報送截至上個月末的科技保險業務當年累計資料。

值得一提的是,各公司需要對上報資料的真實性、準确性、完整性負責。資料一經上報,不得随意修改。資料存在錯報、遲報、瞞報、漏報等情況的,金融監管總局将視情況采取監管措施,嚴肅追究公司及相關人員責任。

科技保險具有較大發展潛力

近年來,在政策引導下,保險業持續創新科技保險産品,加大對科技企業的支援力度。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大陸科技保險險種30餘個,覆寫科技企業産品研發、知識産權保護、貸款保證等多種風險。

“相較于科技快速疊代發展趨勢和高科技企業多樣化、個性化的風險管理需求而言,國内科技保險發展程度、服務深度、專業化水準還是不足。”一位大型财險公司非車險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雖然近年來一些全國性的科技保險試點公司在推廣科技保險産品,但仍存在政策體系不夠完善、運作機制不夠高效、功能作用未充分發揮、産品體系不夠健全、風險評估和定價難、專業人才儲備匮乏、宣傳推廣力度不足等問題。”上述非車險負責人進一步表示。

業内一份交流調研報告顯示,針對科技創新活動和科技企業面臨的特殊風險,尚未建立起系統高效、有特色的科技保險運作體系和機制,保險公司由于專業技術能力欠缺、技術參數判斷不夠精确等原因,容易錯失保障機會。目前,保險公司承保模式效率也較低。傳統的“投保—理賠”模式不能完全貼合科技企業的風險需求,導緻市場出現了“供需雙冷”的困境。其中,擔保型模式雖然受到科技企業的追捧,但因為資訊不對稱和科技項目風險收益評估的高難度,保險公司不敢貿然為科技企業提供融資保證保險。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科技自立自強已被賦予國家發展戰略支點的功能,發展科技保險适逢其時。科創企業自身的保險需求以及新技術催生的新領域、新業态衍生出新的個性化保障需求,未來将為保險業帶來新的增長點,拓寬新的發展空間。

以近期落地的全國首單資料要素流通安全保險,以及全國首個科技成果轉化保險産品“蘇研保”為例。據介紹,資料要素流通安全保險基于量子安全的資料流通方案,能為投保人提供“防保一體”的主動風險管理服務。“蘇研保”則通過保險為企業和高校院所的産學研合作提供保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未來,如何進一步推動科技保險快速發展?

近日,中國再保險研究院發文分析顯示,保險公司應拓寬科技保險服務範圍。圍繞“技術保障+融資保障+創業保障+人才保障+科技應用”,探索科技保險新服務模式和配套産品體系建設,滿足科技領域不同周期、不同行業和不同層次的多元化風險管理需求。

在基本思路上,按照标準化和定制化的兩個路徑,開發适合不同規模和不同行業特點的科技創新企業保險服務方案。産品類型上,在傳統科技産品基礎上,可進一步探索科研費用保險,服務化解科技人才創業失敗的後顧之憂。優化推廣“三首”保險,聚焦加大對內建電路、工業母機、5G新一代資訊技術、高端醫療裝備、農業機械等關鍵領域的支援力度。加快發展知識産權保險,服務化解科創主體維權難題。合作方式上,加強保險與銀行、風投創投、擔保公司等金融業态的互動合作,聯合開發科技金融類相應産品, 建構多層次的科技金融風險分擔機制。

(編輯:何莎莎 校對:劉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