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我上網的時候在外媒“政客”(politico)上刷到了一篇特别有意思的文章——《美國曾把資源從中東抽走,而現在它正在重新考慮是否要打消這個主意》(The US pulled resources out of the Middle East. Now it is rethinking that decision)。大意是說,在拜登執政時期,美國的戰略重心發生了重大轉移,因為急于從中東脫身,“重返亞太”,是以才導緻了如今美國在中東地區面臨的安全困境。
在去年10月7日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動了“阿克薩洪水”行動之後,許多美國官員開始逐漸意識到,由于美國政府不斷從中東撤回情報和軍事資源,現在的美國已經無法再像以往那樣,對潛在的地區“恐怖主義”威脅作出迅速回應了。
不僅如此,還有美國官員擔心,在哈馬斯和胡塞武裝的行動鼓舞下,受到伊朗支援的地區反美武裝,可能還将給美國在中東的駐軍及皇協軍高強度地上眼藥水。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不得不考慮重新調整自己的戰略資源,将它們再次配置設定到中東,以應對日益更新的地區沖突。增派軍隊是肯定的,此外還要加強對中東地區的情報資源傾斜。自奧巴馬時代以來,已經持續執行了10多年的美國“重返亞太”戰略,這一回可能又要被打亂節奏了。
“政客”網的這篇文章篇幅很長,我就不給它們鹦鹉學舌了,這裡隻把我認為其中比較重要的資訊給大家摘取出來就好:
要點1:自本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在伊朗的大力支援下,中東各地的反美武裝已先後對美國在伊拉克和叙利亞的駐軍發動了數百次飛彈襲擊,并造成了至少3名美國士兵死亡。葉門的胡塞武裝也沒閑着,不是今天打一打英國的貨船,就是明天揍兩下美國的軍艦。而在以色列周邊,加沙城城裡的哈馬斯仍在負隅頑抗,黎巴嫩的真主黨也摩拳擦掌,準備給猶太複國主義實體一點顔色瞧瞧。
要點2:有道是形勢比人強啊,在巨大的現實壓力面前,向來傲慢的美國人也不得不低下了自己那高昂的頭顱,不情不願地把自己的戰略目光從東亞暫時挪開,重新聚焦到中東,尤其是伊朗的身上。
負責制定政策的美國官員曾經天真地認為,中國和俄羅斯才是那個給他們構成了更大威脅的心腹大患,中東的伊朗,包括受伊朗支援的那些地方反美武裝,都不過是芥藓之疾而已。然而事實證明,他們确實是把事情想簡單了,因為哪怕是芥藓之疾,如果處理不及時,又或者是處理得不到位,那麼到頭來也一樣會給患者帶來緻命風險。
要點3:美國在過去十多年來太熱衷于幹涉東亞事務了,有限的情報資源大多被用在了東方大國的身上,這就使得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情報擷取能力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削弱。曾幾何時,以色列的摩薩德去伊朗殺個人都是美國提供的情報,而現在呢?現在美國反倒要依賴以色列提供的資訊來維持對中東的事态感覺能力了。
事實證明,以色列遠沒有美國人想象得那麼靠譜。早在哈馬斯發動“阿克薩洪水行動”之前,以色列方面其實就已經截獲了不少高價值情報,但是對于所有這些征兆,内塔尼亞胡政府均選擇了忽視,而且也沒有與美國分享。
要點4:在本輪巴以沖突爆發大約幾周之後,一批美國對眼下中東地區的安全形勢進行了重新評估,主要評估對象就是受伊朗支援的胡塞武裝和伊拉克的民兵組織。
與此同時,聯邦調查局和國土安全部等特務機構也分析了美國的國内安全形勢。美國官員認為,盡管哈馬斯對美國構不成直接威脅,但那些親巴勒斯坦的團體或個人,仍有可能會在中東各地對美軍官兵或美國外交官發動“獨狼”式襲擊。甚至,他們還有可能會選擇在美國國内動手。
要點5:眼看由哈馬斯在加沙點燃的這顆星星之火有席卷整個地區的燎原之勢,美國坐不住了。美國不得不開始重新調配資源,将大批兵馬和大量資金重新部署到中東,以應對加沙、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葉門,還有以黎邊境等熱點地區的沖突更新。美國目前已向中東重新派遣了若幹艦艇,還有1200名美軍士兵。華盛頓也向以色列派遣了軍事顧問,以便與内塔尼亞胡政府展開協調。美國情報機構也加強了在伊拉克和叙利亞等國的情報收集工作,以防再遭伊朗方面的偷襲。
而所有這些調整都是要花錢的,據五角大樓的保守估計,美國起碼要為此次重返中東燒掉10億美元。這還隻是眼下的賬,要是本輪中東危機再這麼持續下去,美國為了滅火不得不從歐洲和東亞抽調更多救火隊員回來,到時候這筆賬肯定就不止這個數目了。大炮一響尚且黃金萬兩,更何況你美國開過來的還是核動力航母呢?
要點6:盡管美國都已經忍痛把原本用于對付中俄的資源抽出來一部分回防中東了,但是至少就目前來看,美國投入的可能還是不夠多,還是沒法遏制中東各地反美武裝沒完沒了的遊擊襲擾。駐伊拉克和叙利亞的數千名美軍在反美武裝的無人機和火箭彈攻勢下惶惶不可終日;紅海之上的美英商船則因為生怕胡塞飛彈的“天降正義”而畏縮不前。
美軍為了拔掉這些眼中釘、肉中刺,沒少往對方的頭上扔精确制導炸彈,可是炸過來、炸過去,最後不僅沒能把人家的反美怒火給撲滅,反倒還起到了火上澆油的反效果。原本胡塞也就是吓唬吓唬往來紅海的以色列貨船,結果美軍這一介入、一激化,惹得胡塞直接就對美英貨船下死手了,不僅打貨船,還打軍艦。美國軍艦上的防空飛彈都金貴得很,原本都是準備拿來和東方大國唱堂戲的,結果現在全便宜了手搓出來的伊朗彈道飛彈了。
要點7:眼下的中東局勢迫使美國不得不重新考慮自己的戰略資源配置設定:到底是繼續重東亞而輕歐洲、中東呢?還是在東亞、歐洲和中東這三大方向上搞一碗水端平的平衡政策。說到底,美國的戰略還是不足以應付全球那麼多戰略方向上的那麼多潛在對手,正如咱們的微網誌網友@後沙月光打的那個比方:全世界10口大鍋,美國其實一共就3個鍋蓋。他就是善于把這3個鍋蓋來回騰挪,是以才給大衆營造出了一種他好像有能力摁住10口大鍋的假象。
但是假象終究是假象,你裝得再像它也不是真的。眼看着中俄這兩口大鍋裡的水越燒越旺,美國原來的倆鍋蓋已經明顯按不住了,現在好死不死,好不容易才消停了幾年的中東又死灰複燃。東亞、歐洲、中東,美國僅有的3個鍋蓋現在算是徹底被綁定了,現在全世界都看穿了美國原來玩的那套拆東牆補西牆的把戲。美國已經沒有太多可以輾轉騰挪的空間了,爸爸、兒子還有孫子同時掉到水裡,到底先救哪一個?華盛頓已經到了必須要做出抉擇的時刻了。
我不知道大家都是怎麼看“政客”網的這篇文章的,反正我在看完之後,心中多少是有點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感覺。百萬漕工衣食所系,大國的财雄勢大,戰略和政策慣性也大,打出去的拳頭要收回來往往也比别人更費勁。很多時候你撒出去的網,不是說你想撤就能撤回來的。就算有這個心,往往也沒那個力。
中國壓不住,俄羅斯要冒頭,如今眼看着就連伊朗都越做越大了。是以便隻好今天重返亞太,明天重返歐洲,後天重返中東。總是輾轉騰挪,總是疲于奔命,總是徒勞無功。
美國對抗中國是為了什麼呢?說到底也不過想保住自己的世界霸主地位而已。可要是在對抗中國的過程中導緻其他地區的主導權旁落了呢?最後就算你把中國給牽制住了又如何?俄羅斯和伊朗還得感謝你無暇西顧,給人家騰出了可以施展拳腳的大好空間呢。
在我看來,美國人所謂的“重返XX”根本就是一道無解的僞命題。無論美國是否選擇集中全力對抗中國,最終都将失去自己的世界霸主地位。這不是由誰的陰謀或陽謀決定的,而是潮流如此。太過專注于對抗中國反而還有可能會加速這一程序,因為和俄羅斯、伊朗這些國家相比,我們中國作為美國的潛在戰略對手還是比較克制的,一不像俄羅斯親自下場參與地區熱戰;二不像伊朗扶植地區反美武裝給美國高強度上眼藥水。
我們迄今為止也就是陪美國下一下經貿棋、科技棋還有外交棋而已,真正令華盛頓徹夜難寐的軍事棋我們甚至都還沒有動真格的。可即便是這樣,現在的美國看上去都已經明顯招架不住了。但凡我們在和美國博弈的過程中稍微動一動俄伊兩國的那種心思,美國的戰略處境肯定還要比現在艱難得多。
這好不容易從中東泥潭抽身,眼看着又要陷進去了。此時此刻,那些負責主導對華政策的美國官員,他們的内心想必是崩潰的。不得不說,國運這東西要是來了,你真是擋都擋不住。這話不光适用于我們,同樣也适用于伊朗,中、俄、伊三國,大家互為彼此的國運。無論美國情願與否,一個嶄新的多極化世界都在形成之中,這個過程不以美國政府的意志為轉移,而且也不可逆。一超獨霸時代的終結是大勢所趨,美國需要學會适應這種新常态。
又或者,換一種近年來在中國輿論場上比較流行的說法,現在的中俄伊,已經不是以前的中俄伊了,美國要學會同我們這些新興大國共榮共存,否則,那便隻能躲回北美,把門焊死,重溫18世紀“獨立主義”的舊夢了。或許,在多年以後,當美國的後來人回首如今這段往事時,他們才會幡然醒悟:曾經他們眼中的北韓和古巴,又何嘗不是後來世人眼中的美國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