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四年,日本訪華團再次踏入中國國土,進行了為期4天的訪華旅程。這次的訪華團受到了中方最高的禮遇,可謂是給足了面子。可日本訪華團一回國,就做出了一個對華決定:實施進口禁運。
這次實施的禁運就是針對中俄兩國的軍民兩用物資的出口禁運,中方給足了日本面子,現在日本翻臉就不認人,看來日本并非是真心想跟中方發展友好關系。
其實,日本政府推動這項禁運政策也是實屬無奈。上個世紀日本想要建立雁行秩序,在這套秩序規則裡,中國是最末尾的那個。為了防止中國發展超過日本,當時日本對華出口的技術都是落後于日本一代的。
後來,在美國的反華政策中,日本把出口管制對象分成了三種,一種是像北韓這種聯合國指令禁止出口的國家;另一種是存在經濟競争關系的對象,比如美韓;還有一種就是像中俄這種國家。
對于前兩種,日本的出口管制都有一套很明确的制度。可唯獨對第三種國家,日本沒有明确的規定和制度,完全就是“看心情”。當然了,這種“看心情”并不是針對日本本身,而是美國。
就像之前美國拒絕向中國出口內建電路技術,收到老大哥的指令後,日本也就不敢再向中俄出口這類技術産物了。
在這次的訪華中,中方高層曾提出過想要跟日本加強在創新和高技術領域的合作。但這項要求明顯跟日、美針對中國制定的反華政策相悖。是以,為避免這種情況出現,日本隻能釋出禁運令了。
不過,中日之間制定的“兩用物項”就不同了。比如相機、攝影器械等,要知道全世界的單反和微單相機幾乎都被日本壟斷了,中國每年向日本進口那麼多的相機和攝影器械,難道日本政府也要拒絕出口嗎?
對于這點,美國和日本政府肯定不會管。但有一點美國或許會從中阻撓,那就是內建電路。之前中國從日本那裡能夠進口來的半導體和內建電路成品或者是相關的制造裝置,不過後來在日美的有意控制下,出口的比例有所下降。
但從去年12月份的資料來看,中國在12月份的出口比例突然上漲,這對于中日兩國而言可以說是共赢,但美國不允許,日本政府也隻能放棄這項合作,對中國實施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