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去日本京都旅遊,一定要帶上這本書

作者:酸菜魚夫人

六年前,我曾随旅行團去日本一遊,行程包括東京、大阪、京都三地。七天中,京都所占時間最短,隻有半天,但卻最讓我難忘。

一直想着有機會再遊京都,至今未得所願,但是如今拿到這本《京都一年》,竟感覺滿足了我的一部分奢望。

去日本京都旅遊,一定要帶上這本書

作者林文月用她那娴熟的文筆、敏銳的雙眼及開闊的知識,将這座靜谧、優雅又不失羅曼蒂克的古都,一點點剝開展露給讀者看。

說到林文月,在台灣文化界可謂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她身兼研究者、文學創作者、翻譯者三種身份,并且于這三個領域中都成績斐然。《京都一年》是她第一部散文集。

她是台灣最早從事中日比較文學研究的開拓者,曾對日本古典文學作品進行翻譯,如《源氏物語》、《和泉式部日記》。由此也可推測《京都一年》這本書中對日本民風民俗及曆史文化推介的可靠性。

說到京都,就要提到日本曆史上首個武家政權——平氏政權。這個政權于12世紀統治日本,并将都城設在京都,古稱平安京。可惜,平氏政權僅維持20多年就被另一大武士集團——源氏所所取代,1192年,源賴朝在鐮倉建立幕府,日本進入鐮倉時代。在鐮倉幕府時期,日本雖然将實質上的政治中心移至鐮倉,但京都仍然是最大都市和天皇的居住地。

即使到了現代,京都府也一直是日本人的精神故鄉,是日本文化的起源地、象征地,被稱為“千年古都”。

林文月在1969年被派去那裡搞研究,在那裡生活了十個半月,得見京都的四季變化,飽覽京都名勝。在文化研究之餘,她随筆寫下自己的觀感,不隻在當時的期刊發表,而且在30多年後,再被出版社邀約出書,足見此書的魅力。

去日本京都旅遊,一定要帶上這本書

她筆下的京都,正如她所言“像一個風情萬種的少婦,接觸越多,越體會到她的可愛,使人深深迷戀!”

01、京都,一個極力保留傳統的現代文明都市

林文月說:“……今日的京都——一個保留古典遺迹的驕傲,同時又慷慨地相容今日科學文明的都市”。

這是京都最突出的特點。

是以,在鋼筋水泥築就的高樓大廈之間,我們還可以尋覓到低矮而古老的日式木屋;既可以在歡騰的酒巴随爵士熱舞,也可以在茶餘飯香間聽到三味線的弦音;既可以看到梳高髻、穿和服的舞伎,又随處可見染紅發、穿迷你裙的時髦少女……

所有這一切,讓京都展現出與東京和大阪不同的風貌,也是京都之是以為京都的原因。

無論時代如何發展,京都人,永遠不願丢棄曾經的傳統文化,因為那裡流淌着他們的血脈和根基。

去日本京都旅遊,一定要帶上這本書

當然,最被大家熟知的就是歌舞伎表演。林文月在書中提到了她的兩次觀看經曆。

第一次是在12月。這個月份會有集合了日本全國第一流歌舞伎的年終大表演,這個傳統已經保持了300多年,很多京都人會覺得,如果沒看過這場表演就不算過年了。

這一天,差不多是京都甚至來自全日本的各界女士會見的一次盛會,是以它們會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有的貴婦名媛甚至會為此盛事不惜一擲千金,徹底一展“穿倒在京都”的豪邁。

林文月第二次看歌舞伎表演是在櫻花綻放的時節,她與友人來到有名的祇園。這裡每年從四月一日到五月中旬,都會在四個場所表演——都舞、京舞、鴨川舞和北野舞,而京都人隻有看過祇園的歌舞,才算度過隆冬。

這兩件事,足見歌舞伎表演在京都群眾心目中的地位。

02、庭園之美,最得意處竟在那厚重的青苔

日本人常自诩:上帝創造大自然之美,而日本人則創造庭園之美。這一點不是自戀,日本的庭園設計已經是一個專門的學問,為西方人士所折服。而京都庭園之豐富和美妙,又可稱是日本之冠。

是以,參觀京都的庭園必然是林文月的日程之一。

這一天,她和友人相約去參觀了京都近郊的桂離宮。這裡除了三個書院外,最著名的就是占了全部園地面積三分之一的池塘。

這池塘讓林文月對日本的庭園之美有了最直覺的認知。無論是多變的池形與小島,還是有着不同樣式和建材的小橋,以及斑斓的苔痕、叢生的蘆葦、遍布的怪石,共同營造了一個匠心獨具的藝術殿堂。

在日本呆得越久,林文月對庭園的喜愛也在日益增多,甚而成為了她寄托鄉愁、聊解寂寞之處。

于是,她開始了庭園的巡禮,訪遍京都市區和近郊的名庭名園。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莫過西芳寺。

去日本京都旅遊,一定要帶上這本書

西芳寺,以苔庭著稱。當然,青苔是日本每個庭園不可缺少的景觀,也是日本庭園的特色之一,隻是西芳寺的苔最出色,而且多達四十餘種。

所有的景物都設于厚厚的青苔中,台階上、池沼邊、小路間,都蔓延着密密茸茸的青苔。

“在那濃濃的青苔間,不知隐藏着多少興亡盛衰的故事!”

03、京都的吃不在吃,更重視覺享受

說到吃,在日本還是以大阪為上。但是在京都,一樣有饕餮之徒,他們更重在吃細膩精緻的菜肴,更重在視覺享受上。

林文月告訴我們,想要吃一頓真正京都風味的餐食,在鬧市區根本找不到,而是需要到那些小弄堂裡的平房前去尋覓那些被稱為“料理亭”的地方。

料理亭就是吃正宗日食的地方,都是木造的日式房屋,窄小的門面,拉開木門,可能還會垂着一幅藍色蠟染的布幔。這樣的景緻我們在日劇裡也是很常見了。

說到視覺享受,要從茶碗食具說起。一個好的料理亭用的茶具都是非常考究的陶瓷器具,一套大約價值在千日元以上。

第一道菜是冷盤,最常見的是生魚片,再佐以時鮮蔬菜作點綴。比如,春夏之際,他們會把芋頭新長出的莖摘下最嫩的一節,用沸水略燙一下,碧綠着放在精緻的淺色瓷碟裡,既養眼又爽口。

冷盤後,服務員會端上用講究的木碗盛的一湯一菜。“越是大的料理亭,容器越大,也越精緻,裡面的食物相形之下也顯得越‘渺小’了”。

京都的烹饪除了重視視覺美,還以素淡著稱,甚至被東京和大阪人嘲笑“淡而無味”,但這卻是京都人追求食物本汁本味的秘訣。

去日本京都旅遊,一定要帶上這本書

将這種素淡的特色發揮到極緻的一款有名的料理叫作“湯豆腐”。大家有機會不防去嘗一嘗。

豆瓣上對這本遊記書的推介很是準确:

“慢下來,去旅行;靜下來,為生活。跟着作者細膩的筆觸,仿佛能隐隐地呼吸到來自京都的氣息,一起暢遊京都之美。”

如果你正要去那裡旅行,這本書當然不能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