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志強:躍然紙上的情懷​——讀王為中老師美文随想

作者:月映軒窗
王志強:躍然紙上的情懷​——讀王為中老師美文随想

躍然紙上的情懷

——讀王為中老師美文随想

王志強

古人注重立德、立功、立言,稱之為“三不朽”魏晉時期崇文尚武,魯迅先生稱贊為“文學的自覺時代”,魏國皇帝曹丕在《典論.論文》中,第一次盛贊文學: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這讓酸腐文人沾沾自喜,美文揚名,可至萬世。于是趨之若鹜,熱衷文學的人多如過江之鲫。

王為中老師是北京大學畢業的高材生,才高八鬥,學識淵博,正高職職稱證書一大摞,榮譽證書一大摞。為中兄文學功底和文化底蘊深厚,文章微言大義,布局合理,一波三折、一詠三歎,很有味道。每每“見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于後”。

文章是情懷的抒發,是感情的寄托,是理想的追求,是地域文化和風土人情的介紹,是知識的弘揚,也是曆史文脈的赓續。文以載道,好文章還是好思想和正能量的傳播,是弘道養正、修身養性的和風細雨。文章也是一捧鄉愁,述說着人們對故鄉、對往事的眷戀,點綴出社會發展進步的軌迹。

好文章開卷有益,我翻開王為中老師的《聽雨》馬上就有了這樣的感覺。

文學藝術,說到底還是語言藝術。語言是景區的向導,是美女白皙姣好的容貌,是住宅内的裝飾和裝潢,是躍入讀者眼簾的第一要素。語言通順、漂亮能彌補情節上的不足。隻要語言好,情節平淡一些也能讀完。反過來就不行,晦澀不通、佶屈聱牙的文字影響讀者的閱讀興趣。讀者感到味同嚼蠟,就會把你的作品棄之如爛履。你說文章寫得好,蘊含着多麼高深的道理,可是讀者不看,再先進的理念、再科學的思想,都不能灌輸到讀者的腦子裡。

為中兄的語言清新隽永,簡潔精煉、文理通順,還利用諧音制造幽默效果,是駕馭提煉語言的高手。

為文的要訣,“情理意趣”而已。再善于駕馭素材,知道利用沖突、解決沖突,研究一下“誤會和偶然”設定懸念,推動故事向前發展,基本上就是上乘之作了。

情是以情感人,會調動讀者的情緒,讓讀者和作者同喜同悲。

理是文理通順、入情入理,入木三分,合情合理。小說的别名是虛構文本,是可以虛構的作品,讀者也知道是假的。但是藝術的魅力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作家能以假亂真,造假成真,讓讀者明知道是假的,讀起來像真的。這大概就是“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了”。書中的故事是“有可能會發生、有可能是這樣”,不一定“真的會發生、真的是這樣”。

意是文章的結尾部分,是文章的升華部分,高雅的說法是意境。其實就是作者的“言下之意”和“弦外之音”,讓讀者聞琴聲而知雅意,讀後掩卷沉思,心靈震顫。

趣是趣味,是語言幽默和結構緊湊,有内涵、有懸念,引人入勝,讓讀者欲罷不能。

我和為中兄相識,是好多年前在市作協開會的時候。會後聚餐,我們都遲到了一點點,正好走進一個包廂,桌上正好空着兩個座位。這是邂逅相逢,純屬偶然。席間閑聊,得知我是豐縣的代表,為中兄伸出手來,非常興奮說:巧了,我老家是豐縣的。再往深處細聊,我們兩個都是王姓弟子,五百年前是一家,姓氏可以倒着寫。我們都好舞文弄墨,都是作家,都有親戚住在趙莊集上。無巧不成友,一巧再巧,似乎就和緣分扯上關系了。從那以後,我們彼此關注對方,我去徐州他回豐縣,隻要有時間就互相通報一下,談詩論道,小酌幾杯。

王志強:躍然紙上的情懷​——讀王為中老師美文随想

幾次接觸下來,日久生情。我對他有了仰慕之心,腦際中忽然躍出詩仙李白的名句: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王(韓)徐(荊)州。

為中兄的文章我經常拜讀,而且是手不釋卷、一氣讀完。我也常在他的自媒體平台上發表文章,創造過閱讀量破萬的記錄。

王老師贈閱剛出版的新書《聽雨》,我收到後馬上迫不及待的翻開了。慌裡慌張的,像被狗攆了一樣。

《聽雨》全書246頁,26萬字。體量不是太大,資訊量确實不少。這部書分為《鄉音未改》《從心出發》《人來人往》《老人與狗》四個部分,54篇美文。收錄了散文、詩歌、小說、遊記、回憶錄、曆史傳說、人物傳記、還有書評、影評等諸多藝術作品。内涵豐富,洋洋大觀。上下五千年,縱橫幾萬裡,囊括海内外。作者博學多識,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章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就像酒桌上的葷素拼,也像東北亂炖的殺豬菜,讓人感覺到新奇、過瘾。

好書不厭百回讀,閱讀好文章停不下來,難怪人說讀書癡迷,可以廢寝忘食。我一氣通讀兩遍,才勉強合上書本。但是書卷好掩,思緒難平,我有了想和作者對話的沖動。就像戲台下面入迷的票友,情濃之時忍不住就要拍手喊好!可是這一嗓子怎麼吼出來,卻叫我頗費躊躇。書評不是随便亂寫的,信口雌黃是疤瘌眼照鏡子---自找難看。是以這一嗓子要喊得恰到好處,即便不能振聾發聩,也要清脆響亮,像立春那天咬開水蘿蔔一樣。

我沒寫過書評,喊不出章法。何況還有宗師泰鬥王景陶老師在前面作序,我就更沒有底氣了。

王景陶老師是我市著名作家和著名藝術評論家,博學多知、德高望重,是多才多藝的“德藝雙馨”藝術家,曲藝界稱之為“雙抱”或“多抱”的複合型藝術家。是多種門類的學科帶頭人,可以同時擁抱不同的藝術類型和藝術門類,并且是業内的精英翹楚。

我聽過王老師的講座,為中兄也在作品中描寫了,總結的非常到位。讀景陶老師的文章,能受到“勤精和”三種啟發。

業精于勤荒于嬉,勤能補拙。寫作沒有捷徑,最靠譜的做法就是“勤寫多看”“勤”字首當其沖。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修改是“去僞存真”“校正勘誤”把冗長的贅述去掉,把不扣主題的“旁枝側葉”删除,剩下的就是精品。

和是和諧,社會需要和諧,文章也需要和諧。不和諧就失衡、失真,就覺得别扭。中醫調理五内,也用“和諧平衡”的手段,理由是“和則相生,戰則相克”讀文章也是這樣,坐觀潮起潮落,閑看雲卷雲舒,這樣的恬靜和閑适叫人身心放松,通體舒泰。違和則不同,會調動人的負面情緒。

我和王景陶老師也是開會見面認識的,有幸聆聽過他的教誨,受益匪淺。這次閱讀王老師的序言《聽雨者的情懷》有“如沐春風”和“坐在海灘上曬太陽”的感覺。全身細胞膨脹,體型似乎大了一号。王老師全面、系統、中肯、翔實地評價了為中兄的作品,有這樣的“大家手筆”在此,唯有搖晃拇指贊歎,馬上有了李谪仙身臨黃鶴樓的感觸: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題詩在上頭。不是為中兄的文章不好,是看了景陶老師的文章,再說什麼都是多餘的了。

文章很難兼蓄并包、全景式的描寫社會,隻能撷取生活片段,從不同的角度折射生活。但是細微之處見精神,一滴水可以濃縮陽光。高手能把文字玩出了花樣,可以彰顯“微言大義”叫讀者“見微知著”。

為中兄的開卷第一篇是《散步》講述自己喜歡散步的故事。一天三次散步,循環往複,是再平凡不過的事情。作者散步不是想換新鞋磋磨腳丫子,是想避開紛擾,“把心思執念于某一件事”于是在上中學的時候背熟了英語單詞,在工作的時候解決了難題。腳步不停,走出了健康,走出了靈感,走出了社會的進步和變化,走出了多姿多彩的幸福生活,還有人生百态......

第一輯的壓軸篇是《雁叫聲聲到蔣家》講述了蔣老家村一位蔣姓老人行善積德,救助一隻受傷的孤雁,好心得好報的故事。大雁有情,知道感恩,拔掉羽翎插在一塊風水寶地上,安葬蔣家善良的老人,蔭福蔣氏後輩子孫。那塊寶地成了蔣家的祖茔,名叫“雁插林”

後來蔣家興旺發達,蔣家很多人出仕為官,成了豐縣城西的名門望族。到了清朝年間,有一位蔣姓子弟蔣念熙出任河南夏邑縣縣令,在任期間為官清正,還用計斷案,成全一對美好的姻緣。這是家風的傳承,也是中華民族美德的傳承。中國為什麼能快速發展?是上下五千年的曆史文化沒有斷代。中國是維護和平、熱愛和平的國家,中華民族是勤儉善良、與人為善的民族,中國的老人是樂于奉獻的老人。這樣的基因傳承下來,中國正能量滿滿,肯定會持續不斷的發展。

王志強:躍然紙上的情懷​——讀王為中老師美文随想

為中兄在影評《大決戰》中說,欲知大道,必先為史。且不論演員的演技、故事情節和波瀾壯闊的場景畫面,單是蘊藏的曆史内涵,就足以讓觀衆感到震撼。中國人信奉“以和為貴”“和而不同”講究“寬恕和包容”如果共産黨“溯及既往”不“寬大優待俘虜”能打敗國民黨解放全中國嗎?如果不能包容,五胡亂中華、蒙滿入侵中原的時候,中華民族怎麼同化和應對?

《鴻溝》是評論帕特南《我們的孩子》的文章,探索美國的社會現狀及原因,指出美國動亂、貧富分化的原因不僅僅是經濟上的“窮”,更多的還是文化上的“因”。有因有果、善因善果、惡因惡果,因果不變,可資借鑒。

傳承離不開教育,國人皆有“望子成龍”之心,從古代開始就注重教育。《三字經》中記載: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窦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為中兄在《這個女人不尋常》一文中,描寫了明朝聖慈太後李彩鳳教育小皇帝的故事。李太後出身底層,卻有家國情懷,能顧全大局。李太後垂簾聽政時,拔擢馮保為司禮太監兼掌印太監,擢升張居正為内閣首輔。整治腐敗、加強邊防,順利完成了新老朝政的交替和過渡。

萬曆皇帝年少貪玩,荒廢學業和朝政。李彩鳳叫小皇帝跪在先帝的靈位前自省,差一點廢掉了小皇帝。李太後痛心疾首說:無論如何,不能為老朱家立下一代昏君,落下千古罵名!

朱翊鈞受罰後幡然醒悟,開始刻苦學習,披覽奏疏,勤于政事,漸漸露出了盛世明君的氣象。明君可以造福萬民,李太後督導自己的兒子學習,做了一件惠及天下黎民的好事,是大善之舉。

詩歌的最大特點是抒情,劉勰在《文心雕龍.體性》中,将詩詞風格分為八類(八體說):遠奧、精約、顯附、繁缛、壯麗、新奇、輕靡。

表層風格是節奏、修辭、體式和結構。所謂“詩莊詞媚,詞雅曲俗”。劉熙載在《藝概.詩概》中說:古體勁而質,近體婉而妍。大體分為含蓄、婉轉、凝練、頓挫四種。含蓄者,意不淺露,語不窮盡。婉轉是指委婉曲折,借助想象推測情形,詞意層接,一波三折。劉熙載在《藝概.詞曲概》中說:一轉一深,一深一妙,此騷人三味。

内在風格,是蘊藏在語言文字之中的内涵,主要有感情、氣勢、意象、意境四個方面。氣有清濁厚薄,格有高低雅俗。劉熙載說,氣勢充沛盛大者,為陽剛型。表現為雄渾、豪放、粗犷等。氣勢柔和平緩者,屬陰柔型。表現為閑适、婉約、沖淡等。

按照這個公式對号入座,為中老師的詩作《袁寨杏花開》美的令人窒息,寫了一個籠罩在花海裡的村莊,古井、炊煙,不事雕琢的淳樸村姑,凝眸遠方回憶溫馨的往事,也可能是期盼更加美好的未來。這确實是一幅入詩入畫的場景,确實是令人心馳神往意境。不過,這首詩沒寫雄渾、粗犷和豪放,展現的是陰柔之美。不是電閃雷鳴的疾風暴雨,是如煙如霧的春露,點點入心,浸潤心田。

作者與大文豪蘇轼古今相通,可能是都在徐州為官、履曆相同,也可能是文脈相通、惺惺相惜。作者對蘇東坡了解頗多,着墨很濃。我也非常喜歡蘇轼的大作《江城子.别徐州》: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卻匆匆。攜手佳人,和淚折殘紅。為問東風餘幾許?春縱在,與誰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歸鴻,去吳中。回首彭城,清泗與淮通。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

蘇轼任職期滿,并不急于匆匆離去,而是和第二故鄉灑淚告别,去後還要思念。從中可以看出,蘇轼和徐州人民的感情很深,是願意為治下子民謀福祉的好官。此去前程未蔔,後輩徐州籍的父老鄉親,也會唱和于謙的詩作相送:春風來不遠,隻在屋東頭。

作者還憂國憂民,憐老惜貧、周窮恤匮,這在他的作品《河決蟠龍集》《微山湖畔是家鄉》和《老人與狗》中有深切的感受。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斯文美哉,值得大贊。

古人雲:文章憎命達。為中老師還在任上,日理萬機,有案牍勞形,應酬不斷。在這樣情況下,根據常理推斷,他是沒有時間靜心創作的。他能逆水行舟,在百忙中撥冗創作,成績斐然。這說明了為中老師對文學熱愛極深、興趣極高、用情極專,勤奮刻苦、筆耕不辍。這樣的人可以行穩緻遠,前途不可限量。書接上回,愛好文學的人多如過江之鲫,能夠脫穎而出者鳳毛麟角。我敢笃定地認為,王為中是文壇的佼佼者,先作補壁之文立此存照,等待日後應驗。

王志強:躍然紙上的情懷​——讀王為中老師美文随想

作者簡介:

王志強,豐縣作協名譽主席、豐縣藝術評論家協會顧問、徐州市作協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已經出版四部長篇小說《心中的太陽》《騷動的小城》《龍須菜》和《老姑娘》其中《心中的太陽》再版。參與編寫《豐縣志》(1978--2005)《文藝花開亮鳳城》《中國蟬文化》《豐縣百年文藝》《鳳城酒韻》等多部圖書。根據本人長篇小說《老姑娘》和相關文史資料改編紅色電視連續劇《故道戰歌》已經完成重大曆史題材長篇小說《天師之祖張道陵》《豐生沛養漢劉邦》《布衣天子漢劉邦》及影視劇作品的創作。在省市縣各級報刊雜志和網絡平台上發表多篇散文、小說,獲得過省市縣各級獎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