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王志强:跃然纸上的情怀​——读王为中老师美文随想

作者:月映轩窗
王志强:跃然纸上的情怀​——读王为中老师美文随想

跃然纸上的情怀

——读王为中老师美文随想

王志强

古人注重立德、立功、立言,称之为“三不朽”魏晋时期崇文尚武,鲁迅先生称赞为“文学的自觉时代”,魏国皇帝曹丕在《典论.论文》中,第一次盛赞文学: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这让酸腐文人沾沾自喜,美文扬名,可至万世。于是趋之若鹜,热衷文学的人多如过江之鲫。

王为中老师是北京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才高八斗,学识渊博,正高职职称证书一大摞,荣誉证书一大摞。为中兄文学功底和文化底蕴深厚,文章微言大义,布局合理,一波三折、一咏三叹,很有味道。每每“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文章是情怀的抒发,是感情的寄托,是理想的追求,是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的介绍,是知识的弘扬,也是历史文脉的赓续。文以载道,好文章还是好思想和正能量的传播,是弘道养正、修身养性的和风细雨。文章也是一捧乡愁,述说着人们对故乡、对往事的眷恋,点缀出社会发展进步的轨迹。

好文章开卷有益,我翻开王为中老师的《听雨》马上就有了这样的感觉。

文学艺术,说到底还是语言艺术。语言是景区的向导,是美女白皙姣好的容貌,是住宅内的装饰和装潢,是跃入读者眼帘的第一要素。语言通顺、漂亮能弥补情节上的不足。只要语言好,情节平淡一些也能读完。反过来就不行,晦涩不通、佶屈聱牙的文字影响读者的阅读兴趣。读者感到味同嚼蜡,就会把你的作品弃之如烂履。你说文章写得好,蕴含着多么高深的道理,可是读者不看,再先进的理念、再科学的思想,都不能灌输到读者的脑子里。

为中兄的语言清新隽永,简洁精炼、文理通顺,还利用谐音制造幽默效果,是驾驭提炼语言的高手。

为文的要诀,“情理意趣”而已。再善于驾驭素材,知道利用矛盾、解决矛盾,研究一下“误会和偶然”设置悬念,推动故事向前发展,基本上就是上乘之作了。

情是以情感人,会调动读者的情绪,让读者和作者同喜同悲。

理是文理通顺、入情入理,入木三分,合情合理。小说的别名是虚构文本,是可以虚构的作品,读者也知道是假的。但是艺术的魅力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作家能以假乱真,造假成真,让读者明知道是假的,读起来像真的。这大概就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了”。书中的故事是“有可能会发生、有可能是这样”,不一定“真的会发生、真的是这样”。

意是文章的结尾部分,是文章的升华部分,高雅的说法是意境。其实就是作者的“言下之意”和“弦外之音”,让读者闻琴声而知雅意,读后掩卷沉思,心灵震颤。

趣是趣味,是语言幽默和结构紧凑,有内涵、有悬念,引人入胜,让读者欲罢不能。

我和为中兄相识,是好多年前在市作协开会的时候。会后聚餐,我们都迟到了一点点,正好走进一个包间,桌上正好空着两个座位。这是邂逅相逢,纯属偶然。席间闲聊,得知我是丰县的代表,为中兄伸出手来,非常兴奋说:巧了,我老家是丰县的。再往深处细聊,我们两个都是王姓弟子,五百年前是一家,姓氏可以倒着写。我们都好舞文弄墨,都是作家,都有亲戚住在赵庄集上。无巧不成友,一巧再巧,似乎就和缘分扯上关系了。从那以后,我们彼此关注对方,我去徐州他回丰县,只要有时间就相互通报一下,谈诗论道,小酌几杯。

王志强:跃然纸上的情怀​——读王为中老师美文随想

几次接触下来,日久生情。我对他有了仰慕之心,脑际中忽然跃出诗仙李白的名句: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王(韩)徐(荆)州。

为中兄的文章我经常拜读,而且是手不释卷、一气读完。我也常在他的自媒体平台上发表文章,创造过阅读量破万的记录。

王老师赠阅刚出版的新书《听雨》,我收到后马上迫不及待的翻开了。慌里慌张的,像被狗撵了一样。

《听雨》全书246页,26万字。体量不是太大,信息量确实不少。这部书分为《乡音未改》《从心出发》《人来人往》《老人与狗》四个部分,54篇美文。收录了散文、诗歌、小说、游记、回忆录、历史传说、人物传记、还有书评、影评等诸多艺术作品。内涵丰富,洋洋大观。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囊括海内外。作者博学多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就像酒桌上的荤素拼,也像东北乱炖的杀猪菜,让人感觉到新奇、过瘾。

好书不厌百回读,阅读好文章停不下来,难怪人说读书痴迷,可以废寝忘食。我一气通读两遍,才勉强合上书本。但是书卷好掩,思绪难平,我有了想和作者对话的冲动。就像戏台下面入迷的票友,情浓之时忍不住就要拍手喊好!可是这一嗓子怎么吼出来,却叫我颇费踌躇。书评不是随便乱写的,信口雌黄是疤瘌眼照镜子---自找难看。所以这一嗓子要喊得恰到好处,即便不能振聋发聩,也要清脆响亮,像立春那天咬开水萝卜一样。

我没写过书评,喊不出章法。何况还有宗师泰斗王景陶老师在前面作序,我就更没有底气了。

王景陶老师是我市著名作家和著名艺术评论家,博学多知、德高望重,是多才多艺的“德艺双馨”艺术家,曲艺界称之为“双抱”或“多抱”的复合型艺术家。是多种门类的学科带头人,可以同时拥抱不同的艺术类型和艺术门类,并且是业内的精英翘楚。

我听过王老师的讲座,为中兄也在作品中描写了,总结的非常到位。读景陶老师的文章,能受到“勤精和”三种启发。

业精于勤荒于嬉,勤能补拙。写作没有捷径,最靠谱的做法就是“勤写多看”“勤”字首当其冲。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是“去伪存真”“校正勘误”把冗长的赘述去掉,把不扣主题的“旁枝侧叶”删除,剩下的就是精品。

和是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文章也需要和谐。不和谐就失衡、失真,就觉得别扭。中医调理五内,也用“和谐平衡”的手段,理由是“和则相生,战则相克”读文章也是这样,坐观潮起潮落,闲看云卷云舒,这样的恬静和闲适叫人身心放松,通体舒泰。违和则不同,会调动人的负面情绪。

我和王景陶老师也是开会见面认识的,有幸聆听过他的教诲,受益匪浅。这次阅读王老师的序言《听雨者的情怀》有“如沐春风”和“坐在海滩上晒太阳”的感觉。全身细胞膨胀,体型似乎大了一号。王老师全面、系统、中肯、翔实地评价了为中兄的作品,有这样的“大家手笔”在此,唯有摇晃拇指赞叹,马上有了李谪仙身临黄鹤楼的感触: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不是为中兄的文章不好,是看了景陶老师的文章,再说什么都是多余的了。

文章很难兼蓄并包、全景式的描写社会,只能撷取生活片段,从不同的角度折射生活。但是细微之处见精神,一滴水可以浓缩阳光。高手能把文字玩出了花样,可以彰显“微言大义”叫读者“见微知著”。

为中兄的开卷第一篇是《散步》讲述自己喜欢散步的故事。一天三次散步,循环往复,是再平凡不过的事情。作者散步不是想换新鞋磋磨脚丫子,是想避开纷扰,“把心思执念于某一件事”于是在上中学的时候背熟了英语单词,在工作的时候解决了难题。脚步不停,走出了健康,走出了灵感,走出了社会的进步和变化,走出了多姿多彩的幸福生活,还有人生百态......

第一辑的压轴篇是《雁叫声声到蒋家》讲述了蒋老家村一位蒋姓老人行善积德,救助一只受伤的孤雁,好心得好报的故事。大雁有情,知道感恩,拔掉羽翎插在一块风水宝地上,安葬蒋家善良的老人,荫福蒋氏后辈子孙。那块宝地成了蒋家的祖茔,名叫“雁插林”

后来蒋家兴旺发达,蒋家很多人出仕为官,成了丰县城西的名门望族。到了清朝年间,有一位蒋姓子弟蒋念熙出任河南夏邑县县令,在任期间为官清正,还用计断案,成全一对美好的姻缘。这是家风的传承,也是中华民族美德的传承。中国为什么能快速发展?是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没有断代。中国是维护和平、热爱和平的国家,中华民族是勤俭善良、与人为善的民族,中国的老人是乐于奉献的老人。这样的基因传承下来,中国正能量满满,肯定会持续不断的发展。

王志强:跃然纸上的情怀​——读王为中老师美文随想

为中兄在影评《大决战》中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且不论演员的演技、故事情节和波澜壮阔的场景画面,单是蕴藏的历史内涵,就足以让观众感到震撼。中国人信奉“以和为贵”“和而不同”讲究“宽恕和包容”如果共产党“溯及既往”不“宽大优待俘虏”能打败国民党解放全中国吗?如果不能包容,五胡乱中华、蒙满入侵中原的时候,中华民族怎么同化和应对?

《鸿沟》是评论帕特南《我们的孩子》的文章,探索美国的社会现状及原因,指出美国动乱、贫富分化的原因不仅仅是经济上的“穷”,更多的还是文化上的“因”。有因有果、善因善果、恶因恶果,因果不变,可资借鉴。

传承离不开教育,国人皆有“望子成龙”之心,从古代开始就注重教育。《三字经》中记载: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为中兄在《这个女人不寻常》一文中,描写了明朝圣慈太后李彩凤教育小皇帝的故事。李太后出身底层,却有家国情怀,能顾全大局。李太后垂帘听政时,拔擢冯保为司礼太监兼掌印太监,擢升张居正为内阁首辅。整治腐败、加强边防,顺利完成了新老朝政的交替和过渡。

万历皇帝年少贪玩,荒废学业和朝政。李彩凤叫小皇帝跪在先帝的灵位前自省,差一点废掉了小皇帝。李太后痛心疾首说:无论如何,不能为老朱家立下一代昏君,落下千古骂名!

朱翊钧受罚后幡然醒悟,开始刻苦学习,披览奏疏,勤于政事,渐渐露出了盛世明君的气象。明君可以造福万民,李太后督导自己的儿子学习,做了一件惠及天下黎民的好事,是大善之举。

诗歌的最大特点是抒情,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将诗词风格分为八类(八体说):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

表层风格是节奏、修辞、体式和结构。所谓“诗庄词媚,词雅曲俗”。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古体劲而质,近体婉而妍。大体分为含蓄、婉转、凝练、顿挫四种。含蓄者,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婉转是指委婉曲折,借助想象推测情形,词意层接,一波三折。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中说:一转一深,一深一妙,此骚人三味。

内在风格,是蕴藏在语言文字之中的内涵,主要有感情、气势、意象、意境四个方面。气有清浊厚薄,格有高低雅俗。刘熙载说,气势充沛盛大者,为阳刚型。表现为雄浑、豪放、粗犷等。气势柔和平缓者,属阴柔型。表现为闲适、婉约、冲淡等。

按照这个公式对号入座,为中老师的诗作《袁寨杏花开》美的令人窒息,写了一个笼罩在花海里的村庄,古井、炊烟,不事雕琢的淳朴村姑,凝眸远方回忆温馨的往事,也可能是期盼更加美好的未来。这确实是一幅入诗入画的场景,确实是令人心驰神往意境。不过,这首诗没写雄浑、粗犷和豪放,体现的是阴柔之美。不是电闪雷鸣的疾风暴雨,是如烟如雾的春露,点点入心,浸润心田。

作者与大文豪苏轼古今相通,可能是都在徐州为官、履历相同,也可能是文脉相通、惺惺相惜。作者对苏东坡了解颇多,着墨很浓。我也非常喜欢苏轼的大作《江城子.别徐州》: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苏轼任职期满,并不急于匆匆离去,而是和第二故乡洒泪告别,去后还要思念。从中可以看出,苏轼和徐州人民的感情很深,是愿意为治下子民谋福祉的好官。此去前程未卜,后辈徐州籍的父老乡亲,也会唱和于谦的诗作相送: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作者还忧国忧民,怜老惜贫、周穷恤匮,这在他的作品《河决蟠龙集》《微山湖畔是家乡》和《老人与狗》中有深切的感受。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斯文美哉,值得大赞。

古人云:文章憎命达。为中老师还在任上,日理万机,有案牍劳形,应酬不断。在这样情况下,根据常理推断,他是没有时间静心创作的。他能逆水行舟,在百忙中拨冗创作,成绩斐然。这说明了为中老师对文学热爱极深、兴趣极高、用情极专,勤奋刻苦、笔耕不辍。这样的人可以行稳致远,前途不可限量。书接上回,爱好文学的人多如过江之鲫,能够脱颖而出者凤毛麟角。我敢笃定地认为,王为中是文坛的佼佼者,先作补壁之文立此存照,等待日后应验。

王志强:跃然纸上的情怀​——读王为中老师美文随想

作者简介:

王志强,丰县作协名誉主席、丰县艺术评论家协会顾问、徐州市作协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经出版四部长篇小说《心中的太阳》《骚动的小城》《龙须菜》和《老姑娘》其中《心中的太阳》再版。参与编写《丰县志》(1978--2005)《文艺花开亮凤城》《中国蝉文化》《丰县百年文艺》《凤城酒韵》等多部图书。根据本人长篇小说《老姑娘》和相关文史资料改编红色电视连续剧《故道战歌》已经完成重大历史题材长篇小说《天师之祖张道陵》《丰生沛养汉刘邦》《布衣天子汉刘邦》及影视剧作品的创作。在省市县各级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上发表多篇散文、小说,获得过省市县各级奖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