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來勢洶洶!身上的這種痣是癌,醫生提醒:這件事要少做

作者:浙大一院

前段時間,我們一場皮膚科的直播

直播間人氣可謂是“爆棚”

除了關心冬季很常見的皮膚瘙癢問題

還有人關注皮膚上長的痣、斑等等

這不,聽到大家的需求,科普來了

身上長痣和斑點是再正常不過的

但恰恰是這些不起眼的、看似正常的東西

也常常會混淆“視聽”,讓人放松警惕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皮膚科醫生表示

有一種叫做基底細胞癌的惡性良性腫瘤

常常會“僞裝”成斑或痣

如果出現下面這些情況,一定要警惕

1

長了十多年的“媒婆痣”竟是癌?

臨安的趙阿婆(化名)今年75歲,大約十多年前,她鼻子的左側斜下方長出一顆黑褐色的“小疙瘩”,一開始她以為隻是顆痣,便沒有特别放在心上。再加上這幾年不斷成功牽線了好幾樁婚事,鄉裡鄉親都說這是“媒婆痣”,是以即使這顆“痣”每年都會變大一些,她也壓根沒覺得有什麼問題。

“但是這兩年變得太大了,看上去有點難看。”趙阿婆說,原本隻是米粒大小的痣今年已經像顆黃豆一樣大,并且頻繁出現瘙癢難耐,已經好幾次被她摳破,出現潰爛。最近,趙阿婆終于在家人的勸說下打算到大醫院把“痣”點掉,卻不想查出了大問題。

“這位老人家一到門診就說想點痣,但我第一眼看過去就覺得不對勁。”浙大一院總部一期皮膚科羅麗敏副主任醫師接診後發現,趙阿婆的這顆“痣”凸出皮膚表面,中間部位因為多次潰爛已經形成了黑痂,并且和正常的皮膚邊界不是很清晰,邊緣處像是繞了一圈“小珍珠”。有着豐富皮膚腫物診治經驗的羅麗敏當下就想到一種可能性:基底細胞癌。

來勢洶洶!身上的這種痣是癌,醫生提醒:這件事要少做

随後的皮膚鏡檢查結果也初步證明了醫生的猜測。日前,羅麗敏副主任醫師為趙阿婆進行了皮膚惡性良性腫瘤的擴大切除,術後病理顯示為基底細胞癌。目前,趙阿婆已經出院,後續還需定期複查。

2

出現這樣的痣或斑要警惕

長癌竟和長期日曬有關

“基底細胞癌是一種皮膚科最常見的惡性惡性良性腫瘤,外觀上可以表現為黑色以及褐色的結節,很具迷惑性,很多人會跟普通的痣、老年斑等相混淆。”羅麗敏副主任醫師解釋,我們的皮膚從外到内分别是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基底細胞癌的瘤細胞與表皮的基底細胞相似,而基底層同時還分布着黑色素細胞,良性的黑素細胞增生就是我們俗稱的痣,是以絕大多數人都會弄混。

如何進行差別呢?醫生表示,正常的痣或老年斑等,邊緣都是光滑清晰的,而基底細胞癌的邊緣是像珍珠樣的隆起,并且它常會出現糜爛、潰瘍、結痂等情況。

那麼,基底細胞癌是怎麼發生的?浙大一院皮膚科主任喬建軍主任醫師表示,它最主要的發病原因是紫外線暴露(日曬),是以頭、面、頸或手背是好發部位,面部尤為突出,除此之外,大劑量的電離輻射、燒傷、疤痕等也可能誘發該病。

來勢洶洶!身上的這種痣是癌,醫生提醒:這件事要少做

啥?這也太可怕了吧?以後是不是都不能曬太陽了啊?别慌别慌!抛開劑量談“質變”的事可做不得,要達到緻癌級别,那是要皮膚長期不做任何防護措施暴露在強烈的光照下,是以日常防護非常重要。

喬建軍主任介紹,手術是基底細胞癌的标準治療方法,作為一種低度惡性惡性良性腫瘤,它生長緩慢、極少轉移,一般來說進行全層切除後可以取得較好效果,當然術後還需要定期複查并根據病情接受治療。

3

專家提醒,防癌記住3點

相較于手術,提高對基底細胞癌的認識,早發現、早治療顯得更為重要。醫生建議:

1、日常生活中做好皮膚防曬,防止過度日曬,尤其是老年人更應保護好皮膚。

2、中老年人群如果面部出現短期内快速生長的“痣”“斑”,或懷疑是“來者不善”的腫物,要高度重視,不要抓撓或用手擠、捏、針挑等進行刺激,應及時就醫診斷。

3、低度惡性惡性良性腫瘤≠不會轉移,不管咋樣,它的屬性擺在那,它仍有局部破壞性,如果長期拖延不治,也可能會侵犯颌面部骨頭甚至顱腦,是以明确診斷後要到專科接受科學治療。

本文專家

來勢洶洶!身上的這種痣是癌,醫生提醒:這件事要少做
來勢洶洶!身上的這種痣是癌,醫生提醒:這件事要少做

本文為浙大一院原創

歡迎轉發,轉載請聯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