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韓炳哲丨你需要一種深度無聊

作者:洞穴文化

廣播一個重要消息:由于微信公衆号又改版了,即便我每天都按時發文,你也可能收不到資訊,甚至可能永久失聯。唯一的辦法就是把“哲思學意”公号設定星标☆,這樣才能保障每天照常收到文章。

哲學講座 2.3

無聊與生命的意義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曾經說過:“無聊是對自己生命時間的主觀體驗。”無聊,通常被認為是一種負面的情感,是生活中缺乏刺激和意義的展現。然而,如果深入探究,我們會發現無聊其實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反映了人類深層的生命狀态和心理需求。

英國哲學家羅素曾強調:“無聊和空閑是想象力的搖籃。”

真正的内在平和和智慧,來自于對無聊的接受和利用,而不是逃避。在哲學的視角下,無聊是一種基本的生命情緒。它飄蕩于自我與世界之間。正是在深度的無聊狀态中,人們卻能看到最為真實的自己。在海德格爾看來,如果一個人能夠勇敢地面對自己最本真的無根基狀态,而不是像通常那樣以逃避、消遣的方式試圖消除無聊,那麼在深度無聊發生時,人們反而能夠以全新的眼光審視生活中的一切,從原本習以為常的事物中體驗到奇異和鮮活的感受。

正如海德格爾所說,“無聊,就是自由,我們通過下決斷發揮身為人類的自由。”

文|韓炳哲

由于缺少安甯,

我們的文明将逐漸終結于一種新的野蠻狀态。

行動者,即那些永不安息的人如今大行其道,超越以往任何時代。

是以,人們應當對人性做出必要的修正,在其中大量增加悠閑冥想的成分。

韓炳哲丨你需要一種深度無聊

過度的積極性還可以呈現為過度的刺激、資訊和資訊,它從根本上改變了注意力的結構和運作方式。感覺是以變得分散、碎片化。此外,日益增長的工作負擔要求一種特殊的時間和注意力的管理技術,這反過來也影響了注意力的結構。作為一種時間和注意力的管理技術——多工作業(Multitasking),并不代表文明的進步。多工作業不是人類新掌握的技能,以便适應現代晚期資訊社會的需求。更确切地說,它代表了一種倒退。當動物身處野外捕獵區時,普遍存在多任務處理。這種注意力的管理技術是荒野求生的必備技能。

一隻正在進食的動物必須同時處理幾項其他的任務。例如,它必須阻止敵人靠近自己的捕獲物。它必須時刻小心,確定自己在進食的同時不被吃掉。它還要同時守護自己的後代和伴侶。在自然捕獵區,動物們不得不将自己的注意力分散到不同的活動中。是以它不能專心、沉浸于任何活動之中,無論是進食或交配。動物不能專注、沉湎于眼前的對象,因為它必須同時注意背景環境。除了多工作業,還有其他一些活動,例如電腦遊戲也會形成一種寬廣但膚淺的注意力,同野生動物的情形相似。最近的社會發展以及注意力的結構轉變促使人類社會越來越類似于自然捕獵區。例如,職場霸淩(Mobbing)如今已經泛濫成災。過去人們關心如何擁有美好的生活,其中也包含了如何融洽地共同生活,如今人們則隻考慮如何存活下去。

人類在文化領域的成就,包括哲學思想,都歸功于我們擁有深刻、專一的注意力。隻有在允許深度注意力的環境中,才能産生文化。這種深度注意力卻日益邊緣化,讓位于另一種注意力——超注意力(Hyperaufmerksamkeit)。這種渙散的注意力展現為不斷地在多個任務、資訊來源和工作程式之間轉換焦點。由于這種注意力不能容忍一絲無聊,是以它也絕不接受一種深度無聊,而這種深度無聊恰恰對于創造活動具有重要意義。瓦爾特·本雅明把這種深度無聊稱作“夢之飛鳥,孵化經驗之蛋”。如果說,睡眠是身體放松的最高形式,那麼深度無聊則是精神放松的終極狀态。

一味的忙碌不會産生新事物。它隻會重複或加速業已存在的事物。本雅明哀歎,由休息和時間構築的夢之鳥的巢穴在現代社會日漸消失。再沒有“編織和結網”的活動。

無聊是一塊“溫暖、灰暗的布,裡面卻有耀眼奪目、五彩缤紛的内襯”,“當我們在做夢時,我們便包裹在其中”。

我們置身于“它内襯上的阿拉伯式花紋上,感到熟悉而惬意”。沒有了放松和休息,我們便失去了“傾聽的能力”,也便不存在“傾聽的群體”。他們同我們這個過度積極的社會是直接對立的。

“傾聽的能力”恰恰以沉思的專注力(Aufmerksamkeit)為基礎,而過度積極的主體無法抵達這一領域。

韓炳哲丨你需要一種深度無聊

如果一個人在行走時感到無聊,又沒有辦法忍受無聊的話,他會焦慮、煩躁地轉來轉去,并且急切地尋找各式各樣的活動。而那些對無聊更有耐心的人,将在忍耐了片刻之後意識到,也許是這種行走的方式令他感到無聊。這促使他去發明新的行走方式。跑步并不是新的行走方式,它隻是加快速度的行走。舞蹈或者漂移則是全新的運動方式。隻有人類能夠跳舞。

也許他在行走時體會到一種深度的無聊,并在無聊的激發下,将行走步伐改為舞步。然而同線型、筆直的走路相比較,動作花哨的舞蹈顯得過于鋪張,完全不符合效績原則的要求。

我們在談論“沉思的生活”(Vita contemplativa)時,不應同時試圖召回那個最初産生這則格言的世界。那個世界和一種存在經驗相連,按照這種經驗,美和真理是永恒不變、遙不可及的,沒有人類有權獲得它們。其基調是一種對于事物之本質(das So-Sein der Dinge)的驚奇,祛除任何塑造或加工。

新時代的、笛卡爾式的懷疑消解了這種驚奇。然而沉思的能力并不必須和永恒不變的存在相連。

恰恰相反,隻有沉思的專注力才能解讀懸浮不定之物,隐蔽或飄忽即逝之物。隻有停留在沉思之中,才能進入悠長、從容的狀态。持久的形式和狀态消除了一切過動症狀。

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是沉思專注方面的大師,他曾表示能夠觀看到事物的芬芳。将氣味轉化為視覺印象,這需要一種深度注意力。在沉思狀态中,人能夠從自身出離,将自己沉浸于事物之中。

梅洛-蒂把塞尚對風景的深沉關注形容為一種“去物化”(Entäußerung)或“去内化”(Entinnerlichung)過程:“首先,他試圖清晰地勾勒出地表的形态。然後他紋絲不動地固定在一個位置,觀看(風景)一直到眼睛快從腦袋裡蹦出來,如同塞尚夫人所言。……他曾說,風景在我體内思考,我是它的意識。”

隻有深度專注力才能限制“飄忽不定的雙眼”,由此産生一種“聚精會神”(Sammlung),在這種狀态下,“自然那好動的雙手安分地疊放在一起”。如果缺少這種聚精會神,目光将迷亂地四處張望,無法呈現出任何事物。然而藝術是一種“表達行為”。

盡管尼采用意志取代了存在,但他也同樣認為,如果把一切悠閑沉思從人類生活中去除,那麼人類将終結于一種緻命的超積極性(Hyperaktivität)之中。

“由于缺少安甯,我們的文明将逐漸終結于一種新的野蠻狀态。行動者,即那些永不安息的人如今大行其道,超越以往任何時代。是以,人們應當對人性做出必要的修正,在其中大量增加悠閑冥想的成分。”

韓炳哲丨你需要一種深度無聊

如果大家還不熟悉我們,洞穴讀書會是一個氛圍超好的經典閱讀組織,主張用生命的經驗去碰書本的知識。因為知識隻有和自己産生了聯系才是有用的,否則就隻是資訊的堆砌。

韓炳哲丨你需要一種深度無聊
韓炳哲丨你需要一種深度無聊

現在加入洞穴會員,以上所有書籍以及2024年全部書單免費共讀,原價1065元,現在推出誠意滿滿的價格,隻要一年365元(僅限前200名),相當于1天1元。

加入洞穴,不僅可以收獲一群志同道合同頻的書友,不同視角的知識,同時也能幫助洞穴組織長期穩定的營運下去。

會員期間,洞穴提供七大權益和諸多福利。

韓炳哲丨你需要一種深度無聊